分享

旧京拾遗略(二)| 城南旧事又重提

 新用户8926AVU2 2022-03-17
文章图片1

明北京平面图

提起北京的南城,是指明嘉靖年间修建的北京外城。具体说是从今天的前门大街一线往南、永定门往北、广渠门往西、广安门往东这一片地区。

因为施工难度大,刚开始只修了城墙的南段儿,但直到清兵入关,东、西、北三面也没修起来。结果,本该呈“回”字形内外两道城墙,变成了今天的“凸”字形。

在这片沿护城河修筑的城墙上,开了六个城门,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宁门(今天的广安门)和西便门。

文章图片2

因为先有的内城,再加上北京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势,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们自然都住在上风上水的内城,外城住的是普通百姓。清兵入关后,更是将汉人全部赶到外城,内城留给满人居住。

因此,在明清两代,住内城的人看不起住外城的,这种观念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不信您打开地图看看,南城地区很少有国家部委机关。

话说回来,虽然总有一些旗人后代瞧不上南城,但日常生活中却离不了南城;虽然有些老北京觉得南城脏乱差,但谁也不能否认,南城是北京最丰富多彩的存在。

今天,咱们就聊聊南城的精彩之处。

明清时期,南城是北京重要的商业区。比如今天依然热闹的前门大街,那里有一众中华老字号,多是从明清开始一直经营到今天。

文章图片3

比如卖绸布的八大祥(八家字号里带“祥”字的绸布店),绝大多数开在前门外。

比如老药店中现存最老的六百多岁的鹤年堂在菜市口,同仁堂在大栅栏,千芝堂在崇文门外,长春堂在鲜鱼口。

大饭庄有全聚德的烤鸭,小吃有小肠陈的卤煮和天兴居的炒肝,特色餐饮有功德林的素菜。

此外还有大栅栏的张一元、马连道的正兴德等老字号茶庄。

从今天尚存的一些地名,我们也能发现南城当年存在过的一些商业区,如花市大街、煤市大街、菜市口、珠市口、骡马市、果子巷等等。

文章图片4

清政府规定,内城不能有戏园子,怕八旗兵丁流连勾连瓦舍,荒废武功,这就如同现在规定中小学附近多少米之内不能有网吧是一样的,所以那时北京的戏园子全都集中在前门外地区。

虽然内城里不能有戏园子,但看戏的客人很多都是内城的八旗子弟,戏园子不能离八旗太远。因此,前门外观音寺街附近集中了当时大大小小的戏班两百多个,有人说是当时北京的“好莱坞”。

中国第一部电影,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也是拍摄于琉璃厂的丰泰照相馆,放映地点是在大栅栏的大观楼。

文章图片5

明清时期,全国各地的举子都要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他们都是读书人中的精英,有朝一日飞黄腾达了,对家乡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和资源。为此,各省都会在北京修建会馆,接待他们并为其提供食宿。

因“满汉分治”,这些会馆也多集中在南城地区。比较有名的如至今仍存的湖广会馆。

文章图片6

这些进京的读书人要看书写字,需要笔墨纸砚,因此经营文房四宝的琉璃厂也在南城,甚至在西河沿大街还形成了书肆一条街。据说当年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也是因为爱逛书肆而把医馆开在了西河沿。

其实,就算大多数王公大臣的府第都建在内城,外城也不是没住过治世经国之才。清朝一共六个部(吏、户、礼、兵、工、刑),做过五部尚书的梁诗正,他家的府邸就建在外城的杨梅竹斜街。

内阁大学士纪晓岚纪大烟袋,住珠市口大街,也在外城。并且这所宅院以前是雍正年间兵部尚书岳钟琪的住宅,岳钟琪是岳飞的第二十一代孙。

文章图片7

南城还是明清时期的交通要道,北京作为首都,与南方各省的交通,都是通过广安门进出京的。

最初广安门叫广宁门,道光年间为了避皇帝的名讳改叫广安门。

即使是今天,无论是沿京开高速还是京石高速进京,最终都一定会走到二环路上的广安门桥。当年外省人来京会说“看见广安门就算到了北京了,看见鹤年堂,就算进了北京了”。

文章图片8

与广安门隔城相对的是广渠门,广渠门外的大道是通往通州的重要通道。当年皇太极从通州方向进攻北京城,一直打到广渠门下。

背靠北京城墙,蓟辽督师袁崇焕与皇太极大军拼死相搏,血染征袍,身中箭矢,两肋如猬。

没想到清兵未退,袁督师就被崇祯皇帝下了狱,第二年八月,袁督师被凌迟处死于菜市口,人头悬于广渠门城头之上。自此“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阿房宫赋》中曾这样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其实灭大明者,亦大明也。两百多年后,天道轮回,慈禧太后在菜市口杀肃顺,杀六君子,最终大清亡于1910年。

文章图片9

北京南城地势低洼,“土脉流沙”,所以明朝的时候明朝人瞧不上,清朝的时候清朝人瞧不上。住在这里的,不是外省举子,就是贩夫走卒,贫苦百姓,以及厨子、戏子、堂子、门子、老妈子这些“五子行”,下九流。

但是,寻常巷陌,也有鸿儒巨子,市井街头,不乏隐世高人。

当年沈从文先生刚“北漂”的时候,住今天杨梅竹斜街61号酉西会馆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小屋内(这间小屋现在还在)。冬天买不起棉衣,生不起炉火,连吃饭都是到处蹭。

郁达夫也是在这间小屋里第一次见到沈从文,那天郁达夫请沈从文吃了一顿饭,临走时把身上仅剩的三块多钱留给了沈从文,郁达夫不知道,这三块多钱在当时是沈从文的救命钱。

文章图片10

郁达夫(左)与沈从文

黄永玉在《太阳下的风景》中记述了这件事:“郁达夫走了,留下他的一条淡灰色羊毛围巾和吃饭后五元钞票找回的三元二毛几分钱。表叔俯在桌上哭了起来……”。

《道德经》有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这恰恰是南城这片儿洼地的真实写照:“上善若水”。

文章图片11

上一篇:旧京拾遗略 | 老北京有多“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