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里,在哥伦布1492年到达美洲之前,那里是一片人烟稀少、原始野蛮的大陆。事实真是如此吗?1492前后的时期正是对应是中国的明朝,如果我们想了解明朝的历史,不仅有很多丰富的史料,还能亲自去这些遗迹看一看。相比之下,同时期的美洲文明是什么情况,恐怕能了解的就很有限了。 可能我们听过玛雅文明,以及他们有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知道他们的历法很厉害;或者对印第安人的样子有大概印象:红棕色的皮肤,戴着羽毛头饰,后来几乎被欧洲殖民者团灭。但这些都是对美洲最简单最粗浅的刻板印象,再深究下去,就说不出来了。 不光是我们,其实全世界对美洲文明的认识都很模糊,也有很多误解。因此让人感觉非常神秘,比如那个玛雅预言,玛雅的历法非常精准,里面一个周期是两万六千年,每一个周期世界就要经历一次毁灭和重生,而到最后一个周期,世界就来到了末日。大家一算,这一天就是2012年12月21号,所以在这个日子快要来临的时候,全世界都慌了,结果日子到了,什么事也没有。 由于我们缺少有关美洲文明发展的历史证据,对其产生了很多固有的错误观念,通过严谨考据,便可一一破除。 前哥伦布时期的美洲真的是地广人稀吗? 并不是,1491年的美洲人口,至少有几千万上下,有些学者甚至认为鼎盛时期的印第安人口多达9000万到1.12亿。当时全欧洲的人口只有4000万左右,也就是说,在哥伦布起航时,美洲比欧洲的居民要多得多。而其人口密度,则是中国和印度的2倍。 那么印第安人口为何会如此之多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这里食物充足。早在距今一万年以前,中美洲和秘鲁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发展出了农耕文明。很具代表性的是一块位于现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人类早期文明遗址,叫作“黎明之地”。在公元1000年前,就已经发展得有声有色,这里的湖泊、池塘和寒冷高地的沼泽之间,散布着小群的动物,每家每户除了农耕食物以外,还有野味做补充。酋长制的群居管理方式也完全能够适应农耕时代的社会发展,维持着部落的人丁兴旺。 由此看来,当时的美洲是一个前进中的文明社会,食物充足,居住环境稳定,治理有序。如果没什么意外,想必会一直蓬勃发展下去。但欧洲人来了,麻烦也就跟着来了。 印第安人真的不堪一击吗? 其实最早到达美洲的一批欧洲人对原住民驻地的侵占并不顺利,虽说印第安人的武器不如欧洲人,但他们人多,加上主场优势、熟悉地形、箭术精湛,所以完全不像通常故事里说得不堪一击。他们把欧洲人定居点夷为平地的事情,其实也时有发生。于是在这一时期,双方都不会善罢甘休,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村庄里,常常是一片废墟、遍地骷髅、两败俱伤。 战局的逆转源于移民美洲的欧洲人中出现了病毒性肝炎患者,他们将病毒带到了美洲大陆。由于这种病毒此前从未出现在美洲,印第安人对它毫无抵抗力,导致原住民成群地死去。瘟疫从1616年开始出现,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消灭了新英格兰沿岸90%的原住民人口。而另一方面,由于病毒性肝炎对欧洲人的杀伤力并不大,加上移民潮的到来,美洲大陆的欧洲人越聚越多。到17世纪70年代,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反转,欧洲人的力量超过了印第安人,他们越来越无法阻止欧洲人的暴行,导致人口进一步减少。所以,欧洲人到达之前的美洲人,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少且脆弱,若不是瘟疫的蔓延,双方僵持的局面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由此可见,人们长期以来对美洲人口估值始终偏低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几乎所有对美洲的人口统计,都发生在大瘟疫之后,而对于美洲大陆历史人口的估计,往往建立在这些数据之上,并没有把大瘟疫的因素考虑进去。另一方面,此前欧洲历史学家有关美洲历史的考察,难免会因自身立场而导致一些误解,如果说美洲曾经人口众多,现在却人烟稀少,那么那些所谓光荣的美洲征服者们,自然难辞其咎。 印第安文明真的落后、贫瘠吗? 对于美洲原住民,我们不仅是低估了其人口数量,还产生了对他们落后、贫瘠、懒惰、幼稚、残暴等刻板印象。那么哥伦布之前的美洲科技和文化发展真是如此吗? 就像前面提到的,美洲曾经人口众多,既然人多,它的农业水平必然得跟得上。有人开玩笑说,世界欠美洲人一个诺贝尔奖,而他们在农业方面最为人熟知的成就,就是玉米的培育。玉米好吃,但驯化它可不容易,虽然学界对其起源争议不断,但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假说是:现代玉米,是6000年以前在墨西哥南部被培育出来的。这是一次大胆的生物学干预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第一次完成的基因工程的壮举。 而美洲人在农业方面的成就,远不止玉米。全球现有全部农作物的3/5,都是美洲人的杰作,包括豆类、南瓜、牛油果等等,他们不仅能下地培育,还是餐桌上的营养学大师,现在流行的“超模饮食”、“原始人饮食”、“superfood(超级食物)”,几乎都起源于美洲人。他们不仅吃得营养,在膳食结构上还做到了互补。所以欧洲人初见美洲原住民时,都会觉得他们身材健壮匀称,这都是吃得健康的结果。 农业发达,文明自然就发展起来了。墨西哥南部就曾先后出现过五、六个复杂的文明社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距今2000多年前的奥尔梅克文明,它被认为是创造出玛雅等高等文明的基础,同时也是美洲文明的开端。随着人口增长,社会阶层产生分化,统治阶层需要对一些重要事物进行管理,比如钱财、物产、居民出生和死亡情况、时间和历史进程等等。为此,他们发明了十几种不同的文化符号系统,创立了非常精确的历法,还用无花果树皮做成纸张,记录下自己的历史。 因此,美洲大陆绝不是原始落后的代名词,他们有着悠久的文明,很多至今仍在造福全世界。而人们长期以来对它的误解,只是来源于未经深入了解的刻板印象而已。 美洲这片承载着众多发达文明的大陆,究竟是如何没落的? 关于美洲文明的没落,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原住民对环境的过度开发,使得生态急剧恶化导致的。人们普遍认为,既然美洲文明原始落后,技术水平低下,那么原住民必然没有能力去掌控环境,而只能一味地索取和破坏。为了满足人口的粮食需求,就必须以更高的强度,开垦费力越来越差的吐司,最终导致了生态体系的崩溃。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诸多证据都表明,美洲人其实是积极的土地管理者。他们会有意识地进行土地的肥力管理,在秋季点火焚烧树林、平原和草地,从而清理土地上的枯死物和野草,保证第二年春天森林和作物的生长。而这种管理手段,也保证了森林中食草动物的数量,从而确保了人类的肉食来源。 既然如此,那么美洲文明迅速没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正如前面提到的,美洲人口的锐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欧洲人带来的病毒。与此同时,欧洲人的到来,还给这片原本安定团结的大陆带来了分裂的危机,动摇了这里的政治根基。因而美洲的没落,其实是由于文明接触而导致的天灾与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美洲文明的的鼎盛时期,这片大陆上有三大文明,即玛雅、阿兹特克、印加文明。三者都拥有及其辉煌的文明成果,但只有印加文明在政治方面有所建树,从而成为美洲大陆上唯一的一个帝国文明,而玛雅和阿兹特克还停留在城邦部落阶段。 印加人拥有纯熟的黄金冶炼技术,物产也很富饶,因此是个典型的供大于求的国家,老百姓安居乐业。这种富足让来到美洲的西班牙人流口水,虽然印加人非常慷慨,要什么给什么,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是,西班牙人开始煽动皇族后裔叛变,制造帝国分裂,然后逐个击破。很快帝国内部出现裂痕,大厦将倾,而完成致命一击的,则是1524年左右爆发的一场天花瘟疫。仅此一次,印加全国就死了20万人。更可笑的是,印加皇室有留存木乃伊的传统,显然,他们保留的不仅是一具具神圣的遗体,更是一个个瘟疫传染源。印加帝国从此元气大伤,西班牙语最终得偿所愿。 可悲的是,由于缺乏对传染病的基本认识,美洲人把这一系列的灾祸都归结为天灾,而触怒上天的,必然是其他部落。此时欧洲人反倒扮演起了最佳盟友的角色,他们开始“热心地”帮助各个原住民部落铲除异己,发动一次又一次只会让原住民部落两败俱伤的内斗,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就这样,曾经盛极一时的美洲文明日渐凋敝,直至完全没落,成为人类文明中一处被遗忘的神秘角落。 印第安人,这个曾经创造了与同时代欧洲相同成就的种族,在历史中,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偶然看到,也是转眼即逝、浮光掠影。 但是,美洲依然是很独特的,这片大陆没有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蹂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拥有发达的内河河道,亚马逊河、拉普拉塔河、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四通八达、水流平缓,这是其他洲所没有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时的成败,放在一个更大或更小的周期中,成败的结论可能要改写的。印第安人作为美洲的土著居民,从其历史命运来讲是悲惨的,虽然其族群已然消失,但他们的族人却遗存下来,融入到现代社会,正如鸭嘴兽一样,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存活了下来,已是一件幸运的事。 Find me he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