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蒿鳖甲汤加味治疗发热一案

 大海与浪花 2024-04-23 发布于天津

赵某,女,60岁,以“夜间发热2月余”于2022年1月15日来门诊就诊。患者2年前发现乳腺癌肝转移,规范抗肿瘤治疗。近2月出现夜间发热,体温每日高至38.9—39.3℃,血常规及血生化、血培养均正常,应用多种中西药物未能缓解,每日需服用退热药,热能退至37.8℃,次日夜间又发热如故,伴出汗,口渴喜饮冷饮,口干,乏力,发热前有寒战,患者精神可,夜间睡眠差,纳食少,时有恶心欲吐,大便干,3-4日一行,小便正常。查体: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舌红,苔白燥,脉弦滑数,重按脉稍软。

诊断:发热 

辨证:阴虚兼少阳、阳明并病

治则:滋阴降火,少阳、阳明并治

中药:青蒿鳖甲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味

青蒿15g,醋鳖甲10g(先煎),牡丹皮10g,芦根30g,白茅根30g,葛根30g,柴胡10g,黄芩10g,淡竹叶10g,石膏40g,知母10g,麦冬9g,党参10g,炙甘草6g,清半夏10g,粳米一撮。5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22年1月12日复诊,诉服药1剂后,夜间发热即退,连续服用4剂,夜间再无发热,口干稍减,乏力较前明显减轻,大便不干燥,每日1次,质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数。继续以养阴清热,扶正祛邪为法调理。

按:

本患者为女性乳腺癌肝转移患者,为气阴不足之体质,兼痰湿阻滞,病机较为复杂。肿瘤日久,耗气伤津,阴精亏虚,经云:“阴虚则生内热”,阴虚发热的特点为夜间发热,患者口干、口渴,多汗,舌苔白燥,为阳明经证的表现;同时邪伏少阳,正邪交争,正气鼓邪外出则发热,邪气欲进则恶寒,寒热往来为邪在少阳之征。

  本案选方以青蒿鳖甲汤为主方。青蒿鳖甲汤所主阴虚邪伏所致,治疗以养阴透热为主。人体卫阳之气,日行于表,而夜入于里。阴分本有伏热,阳气入阴则助长邪热,故入夜身热。

方中鳖甲咸寒,直入阴分,滋阴退热;青蒿苦辛而寒,其气芳香,清热透络,引邪外出。两药相配,滋阴清热,内清外透,使阴分伏热宣泄丽解。即如吴瑭自释:'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知母苦寒质润,滋阴降火,共助鳖甲以养阴退虚热。患者舌苔白,胃纳差,故去生地黄,以防碍胃,换以芦根、白茅根养阴生津而不伤胃,丹皮辛苦性凉,泄血中伏火,奏养阴透热之功。

吴瑭《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用小柴胡法而小变之,青蒿鳖甲汤,以青蒿领邪,青蒿较柴胡力软,且芳香逐秽开络之功。寒邪伤阳,柴胡汤中之人参、甘草、生姜皆护阳者也,胃热伤阴,故改用鳖甲护阴,鳖甲乃蠕动之物,且能入阴络搜邪。柴胡汤证以胁痛、干呕为饮所致,故以姜、半通阳降阴而清饮邪。寒热往来,故用柴胡、黄芩以清解少阳,宗古法而变古方者,以邪之偏寒偏热不同也。

 患者口渴喜饮,汗出,脉弦滑数,重按稍减,说明阳明热盛,热邪日久伤及气阴,患者有呕逆上气之证,故以竹叶配石膏汤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党参、麦冬补气养阴生津,半夏降逆和胃以止呕逆,甘草、粳米和脾养胃,此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汪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竹叶、石膏辛寒以散余热;人参、甘草、麦冬、粳米之甘平以益肺安胃,补虚生津;半夏之辛温以豁痰止呕,故去热而不损其真,导逆而能益其气也。”白茅根、芦根、葛根即为治疗“癌性发热”之三根汤,白茅根性味甘寒,清血分之热,葛根味甘性辛平,有解肌退热生津之功效,芦根味甘性寒,且清气分之热,亦可养阴除烦,清热生津,不伤正气。

总之,反复高热患者常常病机复杂,且多并病,非一方所能,临床当分析病机,辨证施治,常多方合用,方能获效。

供稿:杨如意中医工作室   研究生李烨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