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日|读书的三个境界,您在哪一层

 儒风大家 2024-04-23 发布于山东

作者 :儒风君 · 彩霞满天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可见,作为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一向有以读书为尊、为贵的传统。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

南怀瑾先生说过:读书,是为了“读书明理”。

这,是我见过最正确的答案。

读书,一般有三种:碎片化吸收、整本书阅读、经典书钻研。

胸无江海心难阔,腹有诗书气自华。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能够帮助我们回首历史长河,走出狭小的自我。

1

碎片化吸收

以前,大家通过读书、看报纸杂志来进行阅读;如今,很多人通过手机进行碎片化阅读。

对于碎片化阅读,人们褒贬不一。

有人坚决反对碎片化阅读,说什么收获也没有。

其实,手机的方便携带性和信息覆盖面广,使碎片化阅读势不可挡。

碎片化阅读有利于实现全民阅读,许多本来不大阅读的人,也开始阅读了。

头条新闻、微博等内容,使人们接收了很多信息;公众号文章,提高了人们的认知。人们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开阔了视野。

碎片化阅读,应了那句话:“风吹哪页读哪页,喜欢了就看,不喜欢了就丢开。”

在公交、地铁、高铁上,坚持打开音频软件听书;或者陆续十几天,看完一整本电子书。同样可以拓宽一个人的知识面,也是一种收获。

碎片化阅读,就是阅读本身。只要坚持不懈,碎片就成了整体。

阅读这件事,讲究的是开始,而不是形式。

当然,碎片化信息,人们往往会一边接收新信息,一边在遗忘。

甚至,每天被各种碎片化信息包围。会有各方面的诱惑,诸如推销保健品、网络诈骗等等,难免会上当受骗。

因此,一定要擦亮眼睛,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只有辨别消息的真伪,才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草木皆兵。

有句话说得好: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阅读本身,是因人而异的事情。

碎片化阅读,是读书的第一层境界。

读书,是一场向内的旅行。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有目的地阅读,同样可以让精神世界更加丰饶。

2

整本书阅读

与碎片化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是深度阅读。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整本书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阅历、丰富生命的体验。

长期坚持整本书阅读,既可以把书读薄,也可以把书读厚。能够提高人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培养思辨探究能力。

白岩松在一次演讲中说:读书久了,你就会信一些东西,会有了一颗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你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我可以去做,知道什么是不好的,不可逾越。

每天固定至少1个小时雷打不动的阅读时间,沉下心来找回读纸质书的快感,内心越来越平静,获得“浸入式的享受”。

整本书阅读,如马未都先生所说:人活着有三重追求,第一重是趋利,第二重是趋名,第三重是趋静。

在纷纷扰扰的红尘中,人们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再为虚无缥缈的名利所左右,可以静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的境界。

整本书阅读,是读书的第二层境界。

章学诚说: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3

经典书钻研

樊登老师说:“阅读的终点一定是经典,因为只有经典才能给你带来无限的乐趣。”

深以为然。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读经典书,犹如同最高尚的先哲对话。一边做读书笔记,一边做有深度、成体系的阅读。

研读《史记》,能让我们了解历史,看到中国历代的兴替;

研读《红楼梦》,让我们亲眼目睹大家族发展、鼎盛、衰败的全过程;

研读《巴黎圣母院》,能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感悟到人性既有光明与善良,也有黑暗与丑陋;

研读《道德经》,能让我们体验到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给现代生活以启迪;

人生如茶,读书,可以让大家看清人生之路坎坷曲折,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在生命的起起落落中,越来越看淡世俗的得失、名利的多寡。心灵充实而丰盈,在岁月流转中收获心灵的富足!

三毛曾经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知书才能达理,无论是碎片化吸收、整本书阅读,还是经典书钻研,只要坚持阅读,您的气质、谈吐都会改变。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深以为然,读书,就是诗意的世界。

经典书钻研,是读书的第三层境界。

无论现在您在读书的哪个境界,都能享受到”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的乐趣。

世界读书日,不是口号,更不是一种形式。真正的意义,在于使大家把每天都当成读书日,时时汲取养分。

林语堂:爱读书的人,灵魂和容颜都会优雅起来。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共勉!

文末点亮在看,鼓励下儒风君


3秒加星标,儒风大家抢先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