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8日,已经解放汉城的志愿军先头部队,在迫近三七线时奉命停止追击,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宣告结束。 此时联合国军一片惊恐,参谋长联席会议开始考虑将美军撤回日本。中朝联军领导人都要求志愿军一鼓作气突破三七线,解放大田,解放釜山,将美军彻底赶下海去。 彭总为此十分清醒,美军利用其机械化优势,几乎是全身而退到达三七线的,没有伤筋动骨,实际是主动撤出汉城。此时志愿军也出现了误判,虽然不能一鼓作气,但也不认为美军就有能力立即发动反扑。 由于经历三次战役连续作战,部队非常疲惫,且战线过长,后勤物资难以供给。志愿军司令部决定自1月8日起主力部队转入休整。 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保持了相当的冷静。他认真研究志愿军发动的前三次战役的作战细节。在战斗记录中李奇微发现了一组关键的数字,即志愿军在前三次战役的正式作战时长完全相同:八天。 李奇微将这发现命名为志愿军的“礼拜攻势”。基于这样判断,李奇微总结出对付志愿军的战法:当志愿军军粮弹充足发起进攻时,美军利用机械化能力大踏步后退,当“礼拜攻势”接近尾声,立即转身进行反扑。 在汉城解放一周后,1951年1月15日,李奇微“猎狗行动”伴之“磁性战术”迅速启动。美军以少量坦克和汽车组成的连排级侦察分队,大胆向北进行威力搜索。 美军指挥官李奇微将第一军和第九军部署在汉江以西作为主攻,其余部队则在东线实施辅助突击,在美军这两只军中,有着美军引以为傲的两大王牌。 美军第一军的24师和第九军的骑兵一师。 美24师在一战期间成功攻入俄国西伯利亚地区,战果累累,获得美国总统授予的“南极老虎师”称号,二战时在太平洋战场上表现上乘,屡战屡胜,是美军引以为傲的王牌部队。 而美骑兵一师更是强悍,美国开国元勋师,全是重型机械化,早已淘汰了骑兵,成为美国在太平洋的压舱石,号称160年不知败的滋味,是美军中王牌部队的王牌。 1951年1月25日美军发起大规模反攻。这出乎志愿军意料。志愿军总部不得不决定发起第四次战役。 严格说,第四次战役实际是仓促应战。第四次战役志愿军采取了“西顶东放”的策略。即西线部队顶住美军主力的进攻,东线引诱南朝鲜军北进,待主力集结后首先将其歼灭。 从结果看,第四次战役实际并没有完全完成战役目的。但在西线,阻击部队则完成了预定战役任务。 汉江以南是一块平原地区,美军可以有效发挥其重装优势和火力优势,而没有山地依托的志愿军十分被动。为了掩护大部队北渡汉江,志愿军阻击部队需要用血肉之躯硬顶敌人机械化部队的突破。 西线战役,究竟派哪一支部队才能够顶住美军主力进攻?当时可供选择的第一方案是志愿军主力38军和39军。但彭德怀却力排众议,选择了38军(112师)和50军。 彭德怀选择50军,主要有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50军是一支擅长阵地防御的部队,其前身国民党60军在禹王山坚守27个昼夜,全军伤亡过半,顶住日军两个师团的进攻,阵地岿然不动;解放战争中,军长曾泽生指挥该军守卫吉林市,解放军以两、三个纵队的兵力围攻,连入城布告都印好了,最终未能攻取。二是第第三次战役中,50军神勇表现让彭总眼前一亮。特别是在仙游里附近拦住了英军皇家重坦克营。经过3个小时的激战,没有反坦克武器的50军,硬是以血肉之躯扛着炸药包和爆破筒,将敌全部歼灭。此外,50军148师442团1营成为第一批打进汉城的部队。这些,都给彭总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这次惨烈的战役中,志愿军仅以2个不满员的军,与美军4个师、英军2个旅、韩军2个师团、土耳其旅及大批空军、炮兵部队展开了殊死搏战。在兵力不占优势、火力只有对方几十分之一甚至上百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完成了阻击任务。 志愿军第38军和50军付出了巨大牺牲,打出了人类战争史上的极限,为整个战线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志愿军50军是原国民党60军,班底为云南士兵。在东北野战军围攻长春时起义,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被改编为解放军50军。 50军涌现了“白云山团”、“修理山连”、“能攻能守第四连”、“英勇顽强连”、“浮里岛连”、“东鹤山连”、“战斗英雄连”等一大批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电影《英雄儿女》中的原型之一特等功臣王英。 上世纪60年代电影《英雄儿女》家喻户晓,电影主人公王成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抱起炸药包冲进敌群,喊出振聋发聩的“向我开炮!”在历史上空激荡。 参加过修理山战役的50军444团老兵说:“电影里面的王成,就是我们444团2连的王英!” 第四次战役开始,按照彭总的战略部署:38军和50军在西线阻击敌人于汉江南岸;其余主力则调到东线寻机歼敌。 1951年1月25日,在野牧里至安庆川40公里地带展开第50军,奉命依托修理山、帽落山、光教山、文衡山等要点,构成第一道防御地带;依托博达里、内飞山、鹰峰、国主峰等要点,构成第二道防御地带;于敌主要进攻集团的主要突击方向上,扼“京釜国道”咽喉,抗击美第1军全部和美第9军一部的进攻。 而修理山,是汉城南边的一个重要高地,俯瞰着由水原通往仁川和汉城的公路,是北过汉城的必经之路,想向汉城推进,就必须越过修理山,所以,修理山首当其冲,成为敌人进攻的第一目标。 进攻修理山的是有着“热带闪电师”之称的美军第1军美国第25步兵师,拥有美军第5航空联队战斗机、轻重轰炸机对志愿军前沿阵地和后勤补给线的双线火力支援、封锁,有70来辆坦克,400余门轻重火炮和火箭筒,可谓兵力、装备强大。 1951年1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148师444团(团长赵国璋)奉命坚守修理山。 美军第25步兵师作为进攻的前锋部队,在师长威廉基恩少将的率领下配属土耳其旅、35团以及南朝鲜第15团,浩浩荡荡向着修理山而来。 这个曾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手下任过参谋长,被美军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评价为'忠诚可靠,不屈不挠,具有稳定性格'的基恩少将,曾在之前和志愿军的对决中,被打得一败涂地,其手下的美军黑人团全体投降,最后25师只得被拉回到后方进行整顿。 这一次,对志愿军勇猛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极度恐惧的基恩少将,改变了攻击方式,他将自己的部队一线铺开,齐头并进,严格按照前进的公里数推进,每天达到了计划中的调整线,就坚决不再前进一步,而一旦遇到中国军队,就必须在战斗前进行猛烈的炮火准备,以达到将中国军队阵地的工事全部摧毁的目的,尤其是抵近射击的榴弹炮和无后坐力地对中国军队工事射击口的直接瞄准射击,基本上在进攻前就能把中国阵地上的一切炸飞,当然也包括中国军人,完成这一切后,才开始向阵地发起冲锋。 27日,美军第25师35团开始对修理山志愿军前沿阵地发起攻击,美军首先召集飞机进行扫射、 轰炸, 再组织火炮进行密集射击, 打得高地一片火海后, 又将直射火炮、 坦克和12. 7毫米口径4联自行高射机枪推进到志愿军阵地前几百米处,对他们发现的火力点和掩蔽部,实施抵近直瞄射击。 一波又一波的空中飞机轰炸、机枪抵近扫射、火箭弹、坦克打击后,美军第25师35团步兵开始冲击第444团前沿阵地···· 从1月27日到2月5日,整整10个昼夜,美军第25师以及“联合国军”部队经过惨烈的战斗,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后,硬是没有前进一步,始终没有能够占领修理山,战后美军将这座充满了血的山岭称之为“血岭”,以显示那次战况的惨烈。 志愿军第50军148师444团全体将士浴血苦战、顽强阻敌,将美军第25师紧紧挡在“ 血岭” 10个昼夜,让美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战后被授予“修理山连”英雄称号的444团第4连,上阵地128人,下阵地仅剩28人,剩下的,主要是连部的勤杂人员和炊事员。 电影《英雄儿女》里面的原型—第444团2连战士王英,其实不是机枪手,在机枪手牺牲后,接替了机枪手的位置,而机枪在王英手中重新咆哮起来后, 引起了敌人的注意, 劈头盖脑的炮弹, 倾盆般的弹雨,不停地追打着王英,王英的机枪就不停地调换位置,而敌人的火力也不停地追踪他, 给王英配上一个弹药手,被打掉一个,再配一个,再打掉一个,打到最后, 阵地上只剩下王英一人,后来,在王英将子弹都打光、手榴弹扔完后,抱着炸药包与涌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战役结束,王英被追记特等功,王英生前所在班被上级命名为“ 王英英雄班”,其2连,最终仅仅只剩下十来个人,而他们所接替的8连也因为基本被打光而不得不退出阵地。 修理山阻击战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实施汉江阻击战的一部分,有力地支持了志司制定的“西顶东放”战略部署顺利执行,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主力在东线集结,而后成功地实施横城反击战,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白云山位于朝鲜汉江南岸,左翼是光教山,右翼是帽落山,三座山峰相互依托,从水原通往汉城的一条铁路及两条公路,就在这几座山的山脚下,敌人要想北进,必须要经过白云山地区,驻守在白云山防御阵地的正是志愿军50军149师(师长金振钟)447团(团长张振山)。 1月25日,白云山阻击战拉开了序幕。 美军第25师派出了两个团,动用了100多门火炮,几十架飞机和几十辆坦克,一起对准了志愿军前卫阵地一批又一批地飞机轰炸,接着就是一波又一波的大炮轰击。 时任447团2营营长孙德功后来说,在白云山的那场战斗中,很多阵地都是白天丢了,晚上我们就立即组织兵力实施反击,夺回阵地后,迅速恢复工事,第二天,在大量杀伤敌人的基础上,相机撤出已经被敌人空、炮火力完全破坏了工事的阵地,但一到了夜间,我们就再组织反击,就这样,撤出、反击,再撤出,再反击,我军通过反复的阵地争夺战,以空间换取时间,迟滞敌人的攻势,以时间换取空间,巩固我军的防御态势。 2月5日,447团接到了志愿军总部的命令,阻击任务已经胜利完成,当晚,在夜幕的掩护下,这些激战了11个昼夜的勇士们陆续撤下白云山,白云山阻击战胜利完成。 至此,英雄的50军149师447团,在白云山战斗中共击毙敌军1400多名,伤敌无数,胜利完成了白云山防御阻击任务,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白云山团”光荣称号,这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唯一被授予这一荣誉称号的成建制步兵团。 在与敌人反复拉锯的喋血鏖战中,整整11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竟然无法越出白云山一步,这就是白云山团的精神,英勇、顽强、鏖战、坚守。 1951年1月31日,彭总以志愿军总部领导的名义通令表彰50军,特别是148师和149 师的447团。 1951年2月6日,在给美军以极大杀伤后,曾泽生奉命率领50军撤出汉江南岸阵地,留下150师450团继续坚守在汉江南岸,其余的部队和朝鲜人民军1军团退回汉江以北。 撤至汉江北岸,面对攻势不减的“联合国军”,50军丝毫没有退缩,继续阻击。在汉江北岸,他们继续坚持了一个多月的防御战斗。 在50天汉江南北的阻击战里,50军与阵地共存亡,有7个整连、31个排、138个班,都打光了,50军战士的鲜血洒遍了汉江两岸。 入朝时全军32000人,历经一、二、三次战役,特别是第四次战役汉江血战后,又付出1万余人的伤亡,减员只剩下10023人。最终完成了阻击要求。50天时间里,50军歼敌1.1万余人。 当曾泽生将军风尘仆仆的返回志愿军司令部时,彭德怀将军眼含热泪的握住了他的双手。 曾泽生含着热泪对彭总说:“我们尽力了,我们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抬起头来了。” 彭总一听“抬头”两字,动情地说:“这是哪里话,你们不就是起义改编的部队吗?我彭德怀不是和你们一样出身旧军队湘军,我从来没有把你们看成后娘养的。否则也不会将这样的重担交给你!” 当彭德怀问到伤亡情况时,曾泽生难过地递上一张纸:“这是今天各师报来的剩下能够战斗的数字。”彭德怀一看大怒,痛心疾首地怒吼到:“伤亡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说,有困难早提哟。” 曾泽生其实内心有些纠结,自认为是起义部队,有些低人一等,因而自已扛起各种困难,从不叫穷。彭德怀满怀深情地说:“你告诉部队,我向50军的同志鞠躬致敬!”并向曾泽生鞠了一躬。 彭老总告诉曾泽生:马上你们就可以回国,接受最先进的苏式装备。 50军血战汉江的同时,在另一边的38军战况同样激烈。 38军是我军的顶尖王牌,从红军建立之初,到解放战争,从东北打到海南岛,又转战朝鲜战场,在第二次战役中,38军机智地来了一个三所里大穿插,截断美军退路,导致西线美军全线崩溃,从而一战封神,获得了“万岁军”的称号。 1951年1月25日,美国集结第1军,第9军,向汉城方向逐次发起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率领志愿军38军,50军,在汉江以南展开防御,以阻击美国主力,为保证东线部队反攻“联合国”军。至此惨烈的汉江阻击战正式拉开帷幕。 “联合国军”集中美、英军4个师3个旅在大量炮兵、航空兵和坦克兵支援下,在野牧里至骊州68千米地段上,猛攻志愿军第50军和第38军第112师阵地。 战至2月3日,志愿军转至第二道防御阵地继续防御,并缩小第50军防御正面,以人民军第1军团接替第50军14千米的防御阵地,以第38军主力进至汉江以南加强第112师的防御。 战至7日,志愿军和人民军将美英军制止于汉江以南的内飞山、文衡山、武甲山、国主峰一线。 此时汉江开始化冻,为免遭背水作战的局势,5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除留小部控制汉江南岸桥头阵地,其余主力逐步撤出防线。而南岸的38军不能撤,他们的阵地十分关键,处在东西线敌人的结合部,东线志愿军要想反击成功,必须隔断东西线敌人的联系,不能让敌人联手。 所以,38军必须像个楔子一样,楔在敌人的结合部,阻止东线和西线敌人回合形成气候。 西线几乎所有的联合国军,都将攻击矛头指向了38军,美骑兵一师美24师、英27旅、希腊营、南朝鲜六师等,都向38军小小的防御阵地蜂拥而来,这样,38军迎来建军史上最严峻的考验。 38军下辖112、113、114共三个师,其中最先是112师参战,早在1月28日,38军112师336团5连就已经开始迎接美军,这支连队坚守草下里阵地,在两天内共打退美军13次进攻,毙伤敌共500人,堪称奇迹。战后,连长徐恒禄被授予了特等功。 而112师的335团打得也极为惨烈,335团驻守的580高地被敌人的火力疯狂攻击,整个山头都被炸秃,部队减负相当严重,营长阵亡,连长上,连长阵亡排长上,打到最后,包括团通信、班团、文化教员,这些没打过枪的战士也上了战场,最后整个团只剩下几十号人,十分悲壮。 在112师艰苦奋战的时候,113师也立下了大功,2月2日,汉江南岸的战场上发生了奇怪的现象,美军打仗也学起了志愿军的游击战,选派了美第24步兵师的一个团,反其道而行之,趁夜行军,向我志愿军防线的后方渗透,直指38军113师指挥部的附近。 很快,美军的火炮像长了眼,已经打到了师部指挥所,志愿军的补给线和指挥部的安全,危在旦夕。军部获悉后,立即命令113师的338团快速出击,连夜奔袭解围,教训这个游击战术的学徒。 最终338团将美军偷袭的部队基本歼灭,解决了113师指挥部被偷袭的问题。 在112师和113师进行惨烈战斗的同时,114师也创造了震撼全军的战绩,2月11日,此时防御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114师342团1营驻守在了一个极为关键的地方,305.3高地,该高地对于38军整条防线极为重要,因为东线的兄弟部队已经插入敌后,截断了敌人的退路,如果该阵地丢失,敌人就会从这里逃跑,我军就会失去消灭敌军主力的战机。 2月12日拂晓,美骑兵一师将305.3高地再次发动了进攻,在艰苦的阻击战中,1营伤亡极大,营长曹玉海在打退美军第4次进攻时牺牲了;到美军第7次进攻被打退时,主阵地上仅剩连长赵连山和6名战士了;营部勤杂人员打光后,教导员方新带着营部仅剩的2名通信员和1名电话员上了阵地,不久后方新左腿被炸伤,抱着迫击炮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之后全营也仅剩下两人存活,这是38军最惨烈的一战,也是志愿军此刻最悲壮的一幕。 直到2月18日,这场惊天动地的血战才缓缓落下历史的帷幕,整整23天,38军孤军作战,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最终坚守汉江,让其他部队顺利撤退,当38军全部撤至汉江北岸时,已经阵亡3359人,受伤8279人,这支志愿军的顶尖王牌在此战中伤亡过半,足足有上万人,而其中的许多连营骨干都战死于此,可想而知,38军付出了多大代价。 这次战役,联合国军被毙伤俘虏两万余人,其中大多是美军。 38军的顽强阻击,牵制了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粉碎了联合国军企图东西并进、攻占汉城的目标,有力配合了东线志愿军主力的反击作战,创造了志愿军阻击战的又一奇迹。 可以说,没有50军前期惨烈的付出,也就没有后来38军悲壮的阻击,志愿军的伟大,不只是一支军队,而是所有参战的部队。 多年过后,人们再次回忆起汉江的那场血战,没有人不为之泪目,不仅记录着志愿军创造的阻击奇迹,也记录着一个民族钢铁般的强大意志。 为什么如今我们国家这么强大? 因为我们的军队有信仰!我们的军队有力量! 我们要踏着先辈们的足迹奋然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