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个儿子个个不成器,陶渊明无奈写下骂儿诗,却让人忍不住想笑

 开心华之里 2024-04-23 发布于广东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甚至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他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诗派。
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很多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影响。如他的《桃花源记》、《饮酒》,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鲁迅先生曾说过:“家是我们的生处,也是我们的死所”,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位隐逸诗人,非了解他的家世和家庭不可。
图片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两晋之交的风云人物,建立过很大的功勋,后来官至东晋大司马,封长沙公,堪称位极人臣。
他的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他的父亲陶逸,官至姿城太守。因为父亲去世比较早,陶渊明小时候比较清苦。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入江州祭酒,因不堪吏职,不久即辞职归里。三十七岁时居家躬耕。此后一直生活在庐山脚下农村,再也没有重返仕途,这在当年是不多见的。
图片
陶渊明有过两次婚姻,其前妻不知姓什么,其人去世甚早,大约二十多岁,那时陶渊明也就三十岁,早逝的具体原因亦复不明。

渊明有一句诗道“始室丧其偏”,关于他的这位第一任夫人,我们一共就只知道这么五个字。
陶渊明的第二任夫人姓翟。
据说翟氏人品高尚,同丈夫很和谐,“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云”。
当渊明出任彭泽县县令的时候,有三顷公田作为他的俸禄。
陶渊明打算全都种上适宜酿酒的黏高粱,他有诗云:“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酌。”
对这一种植计划夫人提出抗议,强调必须种些粳稻,一家人要吃饭呢。
陶渊明做出让步,拿二顷五十亩种高粱,五十亩种水稻。陶渊明当了八十几天彭泽令就自行罢免了,计划中的黏高粱和稻大约都没有拿到手。
要叫翟氏一点意见没有,那是不可能的。无米之炊,不好办啊。
好在后来她还能面对现实,同丈夫一起自力更生,夫耕于前,妻锄于后,成为一对劳动夫妻。
图片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俨(小名阿舒)、俟(阿宣)、份(阿雍)、佚(阿端)、佟(通子),分别出于前妻和续娶之妻。
这些小家伙的共同点在于,都不肯好好学习,陶渊明在作《责子》诗中一一点名予以批评,但态度很温和,读之诙谐幽默,让人忍不住想笑: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艺。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首诗写于陶渊明40多岁的时候,他自称头发都白了,皮肤也松弛了。显然营养没跟上,40岁就老成这样。
这个岁数,人生的希望似乎只能寄托在孩子们身上。然而,五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不争气。
阿舒16岁了,懒惰无比,阿宣快15岁了,也不爱读书,雍端13岁了,连数数都数不清,通子9岁了,成天只知道吃。还有一个儿子,陶渊明没写,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见他这么一罗列,我们做读者的都替他感到心里拔凉拔凉的,果然他也心灰意冷地说,算了,就是这个命了,喝酒吧!
图片
也正是从这后面两句“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并非一个严父,而是很温暖的慈父。
当然,他也望子成龙,但是不勉强孩子们读书。这样通达的家长,古今皆不多见。
在中古时代,凡世家出身者,没有不希望后辈继承祖业并发扬光大的,陶渊明当然也曾抱有这样的希望,所以,当长子陶俨出生时,陶渊明作《命子》诗,希望儿子长大成才,但该诗到最后却说“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他一向不勉强下一代如何如何。这是他的旷达之处,也是他的高明之处。
现在的父母们“鸡娃”很厉害,但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孩子的本性,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无视孩子的本性,一心按照自己的意愿培养孩子,实际上是让孩子实现父母的理想,这是很不应该的。
一位教育学家说得好:“只有纵情发展孩子们的天性,才能培养出大胆创新、勇敢质疑的头脑。”
以上,是我读陶渊明这首《责子》时想到的,不知你是否有什么特殊的感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