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极VS太极,不过是个虚名而已

 天心淳一 2024-04-24 发布于广东

陈凯歌说:“无极里有每个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而你的也在里面”。

当张柏芝风情万千的说:“有谁想看看我衣服下穿的是什么时”,好戏就开始了。

曾仕强说:“无极就是一面镜子,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梦幻泡影而已”。

还有人说:“无极,就是一个圈,一个零,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

我觉得,其实无极更象是一个黑洞,而我们的宇宙,在无始之初,也不过是处在一个更大的黑洞之中。

《道德经》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观其妙;恒有,欲观其徼。   

又说“有无相生,长短相形,云云”。

杜谦《玉井奥诀》有:“气气切穷其理,物物至极转关”一语,可谓至论。

用大白话说就是“物极必反”,话虽简单其实明白的不多。

无之极者而为有,极者,尽也。

从此你尽可以把“太极”这个名词废掉,划上双斜扛,而改用“无极”冠名。

太极拳就称为无极拳,太极剑就叫做无极剑!

完全不会受影响,因为太和极不重要,都是形容词,剑才重要。

别再拿“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错为六十四,六十四卦动为三百八十四爻,三百八十四爻有五万多种变化,用来模拟人事百态”这段话来说事儿。

理虽不错,但《易经.系辞》里的原文却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就是太极一词在文字中的最早出处。

“无极生太极”一句,不过是写《爱莲说》的周敦颐在《太极图说》里借用道家的“无极”名词,转而炮制出来的一个虚空的理论罢了,并无实际意义。

因为“无极”一词的原初本意,其实指的就是“太极”,两者不过是同出而异名罢了!

就好象道家在“气”之外,又炮制出一个“炁”的称呼一样。

两者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东西。

尤如爸和爹之间的关系,本来是一个人,有两个不同的称呼而已,结果被一个老外误认为“爸”和“爹”是两个人,并且认为是爹生了爸,你说这它妈的找谁说理去?

还是老子说得好“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很显然,这里的无极指的就是无法穷极的真理,也就是老子口中所说的“道”。

据考证,《道德经》中的这段话,就是无极一词最早出现的地方。

后来的庄子也曾在《庄子》一书中引用说:“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意思是说在人世间的自然规律之外,复有更大的宇宙自然规则。

那么到㡳什么是“太极”呢?

我们看“太”者,过也,汉字本义是大而又大的意思;“极”字,是顶点的意意,本义指的是房屋最高处的檩梁,因在房子最高处,所以有最、尽头、极至和顶点的意思。

郑玄在《周易注》中注疏说:太极指“淳和未分之气。”也就是说,太极指的是一团没有分开的混沌淳朴的协和之气。

唐经学家孔颖达在其《周易正义》中进一步解释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太初、太一都是指元气,也就是说,太极是宇宙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

所谓“元一气兮先天,分清浊兮自然”。

无极一词出现于孔子以前,春秋末期的老子书中,而太极一词出于孔子以后战国时期的易传,但不知诸位留意没有,无极一词是寂静空虚而混沌的未到尽头,没有顶点的意思,语法正确,而太极一词细究则是一个病句,有语法表述方面的错误,因为太和极这两个汉字同都被引伸为形容词,但极字已经是顶点、极尽和极至的意思,不可再复加,那么又怎么能用太字的过分,过于和太过的表述来组合到极字前面而做更进一步的意思复加呢?极字已经是太字作为形容词意思的终点,所以是没有理由复又加太字在前面作更进一步的形容的。

比如说一个物体大小,我们会说它大,太大和极大,但我们能说大太吗?

说大极倒是可以的,是大到极限的意思。

所以综上,无极一词原本是以尊老子为首的道家思想关于对天地自然本源的道的表述。

而太极一词则是以周易占卜为首的易术学派人士对天地自然规律的表述。

只是宋朝的周敦颐把原本地位相当意思相同,但分属两个体系的二者强行拉到了一块儿,并把无极置前,从此无极就成了大众眼中易学中的专有词汇,而太极则屈居其后。

无极者,太极也;而太极,不过是阴阳而已。

而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杂花生树,悄悄无意间

一切正在发生,一切早已发生。

成功者退,将来者进。

后来居上。

下期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