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密钥》第1-1节:对三个惊人相似的离卦刻符的最新释读

 慧然 2024-04-24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图片



【提要】

河南省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陶纺轮卦符,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扁壶背面朱书陶文,河南洛阳北窑西周初年墓铜戈内上所铸的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它们都有太阳符号和离卦刻符;破译了陶纺轮卦符的另两个刻符的含义,更好的解决了陶寺遗址扁壶背面两个朱书符号释读的难题。

三个惊人相似的制器尚象离卦刻符,地区跨度400公里,时间跨度1500年。说明古圣先贤制器尚象的事实



一、对4500年前的离卦刻符的最新解读

平粮台是传说中伏羲演八卦并建都的地方,史书记载这里是太昊之墟。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东南 4公里的大朱庄西南侧。2006年5月,在平粮台古城遗址东北处的断崖下,考察人员无意中捡到了一枚半圆形黑衣陶纺轮(注:陶纺轮为圆形,只有一半,故为半圆形)。

陶纺轮是古代妇女常用的纺线工具,新发现的这枚陶纺轮呈半圆形,直径为4.7厘米,孔径为0.5厘米,厚为1.1厘米,在上面有一种阴刻字符。2006年10月经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等专家研究,确定带有字符的陶纺轮为距今4500多年的龙山时期文物,字符系这一时期八卦中的离卦。

图片

龙山文化时期离卦卦符

(出处:张志华、梁长海、体鸽.河南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发现刻符陶纺轮《文物2007年第3期

李守力按:陶纺轮,中间有孔,正是离卦中虚之卦象。上图卦符:—∧—阳爻阴爻阳爻组成离卦。考古发现4500年前的离卦,说明古圣先贤制器尚象的事实。证明古代科学技术与易经的密切联系。

然而,这块陶纺轮尚有两个重要的符号,被专家们忽视了:

一是在离卦刻符外侧还有一个更大的两斜笔交叉,这是阴爻的写法,也是甲骨文字的写法(所以《周易》把阴爻为六)。二是古字把离卦刻符半包括起来连接到陶纺轮边缘有一个阴刻的太阳图案。

如何解释这两个刻符呢?

《周易·说卦传》云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

陶纺轮上出现的太阳正是说明离为日的卦象。大的两斜笔交叉字又是一个导向,把离卦刻符与太阳连接起来。(长安西仁村西周时期陶拍上的也有一个箭头形标识,指示数字卦的环读走向。)

图片

二、陶寺遗址扁壶朱书陶文与卦象文字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扁壶是1984年春季在陶寺遗址居住址第 III 发掘区的一座陶寺文化晚期(约当公元前2200公元前2000)灰坑H3403出土的。

扁壶是陶寺遗址常见的一种汲水用的陶器,其造型的基本特征是口部和腹部均呈一面鼓凸,另一面扁平或微凹,以利入水,颈或口部设泥鋬,便于系绳。

图片

陶寺文化时期朱书扁壶

(图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总一期

朱书文字扁壶为残器,存留口沿及部分腹片。朱书字偏于扁壶鼓凸面一侧,另在扁平的一面尚有一组朱书文字符号,又沿扁壶残器断茬边缘涂朱一周,当为扁壶残破后所描绘。

对扁壶正面(鼓腹一侧)的字,因与甲骨文同字的形体、结构十分相象,做过考察的多位古文字学家尚无提出异议者。

对扁壶背面(即平腹一面)的两个符号,专家的观点多有不同。罗琨认为是字,何驽等认为是字,冯时认为是字(冯时说,先秦儒者都认为夏禹的名字叫文命,文命也就是文德教命。《礼记》上又说夏重人道,重文教,即是强调人。陶寺遗址发现文邑扁壶,文邑就是夏邑。商代的甲骨文里有文邑一词)。

李守力按:

扁壶背面(即平腹一面)朱书符号与甲骨文的字形差距很大,字较有说服力。愚以为这个符号是制器尚象的卦符,上边的圆圈是日,下面是由一六一,离卦。正是离为日的卦象。

至于为什么把离为日卦象与分别画在扁壶背面(即平腹一面)和扁壶正面(鼓腹一侧),笔者认为这是扁壶主人为了追述尧(或禹)丰功伟绩而作。

《尚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马注云:威仪表备谓之钦,照临四方谓之明,经纬天地谓之文,道德纯备谓之思。

《舜典》云: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注曰:终,尧终帝位之事。文祖者,尧文德之祖庙。此可表明尧的尊号为

离为日,日为大明,以此标明唐尧(或夏禹)的文德如太阳照临四方。

扁壶破茬周匝涂朱,罗琨解释为:两字之外,沿残边涂朱一周的划界,可以表示四极以致上下,正有'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的寓意。

陶寺遗址扁壶离卦刻符比平粮台古城遗址陶纺轮卦符晚了约400年,地区跨度有400公里。

图片

三、洛阳北窑西周初年墓铜戈内上所铸的筮数卦

洛阳北窑西周初年墓M203, M210出土的3件铜戈内上所铸的筮数一六一,离卦。

铜戈属兵器,《周易·说卦传》:离为戈兵。故这里的筮数《离》卦当是其载体铜戈的象征。

在离卦铸造刻符的左侧有一个太阳符号,由三个同心圆组成这无疑是龙山文化时期“离为日”卦象的延续。

铜戈卦符比平粮台古城遗址陶纺轮卦符晚了约1500年,地区跨度有250公里。

图片

洛阳周初铜戈离卦筮数

(图片出处:蔡运章.远古刻画符号与中国文字的起源,《中原文物2001年第4期

图片

四、总结

《周易·易传》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淮阳自古传说为伏羲的首都。上古离卦卦象遗迹的纺轮刚好出土于淮阳,确实是发人深思的。

《周易·易传》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三个惊人相似的制器尚象离卦刻符,地区跨度400公里,时间跨度1500年。说明古圣先贤制器尚象的事实

图片

【文献参考】

1.《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发现4500年前的八卦字符》,新华网郑州2006年10月25日专电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6-10/26/content_5250365.htm

《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发现卦形字符》,人民网河南视窗讯2006-10-13 

http://ha.people.com.cn/news/394/2006/10/13/129988.htm

2.李学勤.谈淮阳平粮台纺轮“易卦”符号,光明日报2007-04-12

http://tongzi.blog.hexun.com/52317919_d.html

http://www.gmw.cn/content/2007-04/29/content_589681.htm

3.李健民.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2001 年1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总一期

http://ywh./news/yxyh/2008/318/08318173258BF63082I9C54JK7B920K.html

4.罗琨.陶寺陶文考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 2001总第二期

http://tongzi.blog.hexun.com/52312227_d.html

http://www./history/Antiquity/qiyuan/2008/0118/28537.html

http://www./?action-viewnews-itemid-98

5.何驽.陶寺遗址扁壶朱书“文字”新探,《中国文物报》2003年11月28日

http://tongzi.blog.hexun.com/52371091_d.html

6.葛英会.破译帝尧名号,推进文明探源,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研究通讯》第三十二期

http://tongzi.blog.hexun.com/52385191_d.html

7.蔡运章.远古刻画符号与中国文字的起源,《中原文物》2001年第4期  http://tongzi.blog.hexun.com/52317223_d.html

8.廖名春.长安西仁村陶拍数字卦解读,《周易研究》2003年05期

9.冯时.“文邑”考,《考古学报》2008年第3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