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 艳丨《红楼梦》谐音梗趣谈

 昵称37581541 2024-04-24 发布于江苏

图片

《红楼梦》谐音梗趣谈
张 艳

喜欢读《红楼梦》的人估计都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红楼梦》创作多处运用了曲笔。正是这种虚虚实实的叙述,使得这部作品读来饶有趣味。本文意在探讨本书里出现的谐音梗,欲借此解读它的魅力所在。

一、谐音梗由来已久

在中国传统文学与现实生活里,谐音梗是极其常见的一种表意方式。它是一种利用字词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人们常以谐音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如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读来朗朗上口,细细品味却韵味十足,诗末写道“道是无晴却有晴”,看似吟咏天气,实则“情”与“晴”同音,以含蓄又大胆的方式讲述了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图片

谐音,就是是利用字词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崇尚“意会”而非明示的文化特点,以及讲究“弹性”而非“刚性”的思维方式,谐音梗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中。它通过同音或近音字的替换,创造出新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丰富了语言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而《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自是沿袭了中国传统表达的深意,看似无意,实则曲径通幽,更值得去细细思索一番。

二、且看人名“谐音梗”里有乾坤

众所周知,《红楼梦》构建的是一个有情的世界,而作者用情至深的就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各有各的名字,各有各的性格特点。曹雪芹尤其在对人物的名字命名上别有心思。大家应知晓,这本书的前五章是整本书的总序,书中主要人物的姓名都出现在这一部分,那么,作者是如何巧妙将这些人物写入书中的呢?我们先且从甄士隐与贾雨村这两个人物说起。

为什么曹雪芹要将甄士隐这个人物安排在《红楼梦》第一回出场呢?要追溯这个答案,我们可以先从“甄世隐”这个人物名字说起。甄士隐,(谐“真事隐”)姓甄,名费,字士隐,他是古代读书人的典型,参加过几次科举考试未果,因其家境殷实,就安享祖荫,“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传统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追求,这也恰是曹雪芹在现实中不得实现的理想映射到人物身上的表现。书中描写了年过半百的甄士隐夫妇唯一的女儿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在元宵节走失,使他们的生活失去了精神支撑;接着家园被大火燃烧殆尽,失去了栖身之地;迫于无奈投奔岳父家,仅有的折卖田地的银子又被岳父哄骗尽去,最后落得“暮年之人,贫病交攻”。他听到跛足道人的《好了歌》,顿悟觉醒,并为之解注,最终归入道门,“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书中后面情节里,甄士隐又出现了两次,都是以一位带有神性智者的身份去渡他曾经资助过的、对仕途怀有远大抱负的贾雨村。一次是在“知机县急流津”,可惜贾雨村此时正官运亨通,无暇“知机而停”,激流勇“止”;另一次是在急流津觉迷渡口,此时的贾雨村已被贬为庶民,再不可仕。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精神内核,曹雪芹通过塑造甄士隐这个形象,向我们展示出的是一位无生存技能的善人,是发展不均衡的庸人。他的女儿走失,他无处可寻;他的家园被烧,他无计可施;他寄人篱下,却致贫病交加。在作者看来,甄士隐的确是“真废”(甄费)。

图片

当然,“甄士隐”取意为“真事隐”,是与“贾雨村”取意为“假语衬”两相对照而存在。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确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写贾雨村则是为了写一个深谙人情世故、薄情寡义、有真才学识却贪婪无德的现世穷困“奸雄”儒生形象。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号雨村。贾化,就是“假话”,贾时飞,就是“假是非”,贾雨村是破落户,出场就一无所有,唯有科举仕途一条路。他家住“湖州”为“胡诌”就是“假”。“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他寒门学子出仕为官,却醉心名利不能自拔,利欲熏心“致使枷锁扛”,折射出个人之兴亡,贾雨村则藏着贾家兴亡的核心原因,就是看不开名利的“愚蠢”!

当然,书中诸多人物名字谐音的使用还有很多,例如: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家四位小姐名字连在一起谐音为“原应叹惜”,哀叹她们四人的命运令人叹惜。再如“四春”的丫鬟抱琴、司棋、侍书、入画,明面上的名字分别对应“四春”的才艺——琴棋书画。还有,娇杏谐音“侥幸”,她本是甄家一个女仆,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贾雨村两眼,贾雨村取得功名之后,就嫁给贾雨村做妾,之后“侥幸”扶正成为了主子。贾宝玉谐音“假宝玉”,贾宝玉的“宝玉”并不非真宝玉,其实只是一块补天无用的石头。这样的人名谐音梗在《红楼梦》中有很多,仔细品读会发现,书中每一位人物名字的背后,曹雪芹都倾注了太多的情感与思考,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奇书。

整部书正如太虚幻境那幅对联写的“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一般,人物出场虚虚实实,故事情节纠错纵横,再加上人物姓名的谐音,让这部旷世巨著充满无穷的浪漫与魅力。

三、再读书名谐音“梗”太深

关于这部作品具体书名和演变过程,书中这样写到:“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图片

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这部作品的书名有《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到曹雪芹笔下,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了这部作品的问世。然而,真相是这样吗?脂砚斋指出:“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章故事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从这段文字可以看,曹雪芹就是作者,文中却饶有趣味地写了,山路十八弯,好像把这部作品的前世今生写得有迹可循,反复细读就会发现,这书名自是留下太多解读《红楼梦》的密码,现在我们就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这些书名里或许藏有更多谐音与隐喻。

《石头记》在书中最早出现,就是那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的石头,那么,石头就应是贾宝玉出生时含在口里的那块“通灵宝玉”,这块“通灵宝玉”其实是幻化成“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的“通灵宝玉”,成为文本之第一正人贾宝玉的象征物,具有“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的济世保生之象征意义,贾宝玉(谐音“假宝玉”)并非真宝玉,而是“弃在大荒山(谐音“谎”,寓意“荒唐”与“荒诞”,暗示种种不合理与虚妄)无稽(常作“无稽之谈”,含有自嘲的成分,也可寓指种种荒谬言论和行为)崖的青埂峰(既谐音“情根峰”,又暗指“清根峰”,象征着纯洁和高尚的品格)下的一块顽石。

再看《情僧录》。文中写到,空空道人改名为情僧,并将作品更名为《情僧录》,这一行为象征着他将贾宝玉的身份与故事紧密相连。“情僧“这个别号不仅指向了贾宝玉这个人物,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物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空空道人”是谁?他就是跛足道人,他看到了一个欲望无穷、沽名钓誉、巧取豪夺的泥浊世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他所唱的《好了歌》,正是荒诞歌,“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虽“空空”如也却又改名“情僧”,看来神仙也躲不掉这万丈红尘,自然这一“情“字自然就包含“看似无情,却最有情“的深意。这一“僧“字自是包含出世也无处可选的现世无奈。

当然,“风月”是指清风明月,也指声色场所,风骚、风情。“风月宝鉴”,出自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提到“东鲁孔梅溪”曾经把《红楼梦》“题曰《风月宝鉴》”,其实,据说曹雪芹早年写过一本小说名叫《风月宝鉴》,就是《红楼梦》的初稿。书中“风月宝鉴”以实物形式出现,第十二回一个跛足道人借给误入相思局的贾瑞治病,从表面看,风月宝鉴是治病救人的仙物;从隐喻来看,则暗示了物极必反的两面性。《红楼梦》书中惯用诸如“有隐有见、一击两鸣”等巧妙的写作手法,对于“风月宝鉴”的出现也是“一喉二歌”。

图片

再看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本用以形容美女头上金钗之多,后喻指众多的妃嫔或姬妾。对于这本著作来说,既是《红楼梦》的别名,词语本身又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位最优秀的女子。这部巨著借女娲补天的神话为引子,以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李纨、秦可卿为主线,展现了不同的个性、经历和命运。《红楼梦》第五回关于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别有深意:“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首判词暗示的是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书中的情节与人物的命运相吻合。”“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最后,谈谈《红楼梦》。甲戌《脂评本》第一回有一句“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书中第五回的大标题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红楼,在古诗词里,多指情人的绣楼。红楼,亦是富贵人家的住宅或者是指皇宫里的宫殿。例如,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中写到: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红楼院长安城长乐坊安国寺唐睿宗的旧宅从这些内容来,红楼”是地位显赫人家的富贵碎梦,是闺阁女子的爱而不得,红楼富家女更尊贵、更富有,更有才情,更有诗情画意。《红楼梦》里,将女儿比作红,也就是花。曹雪芹的悼红轩,悼念的是花,也是如花美眷。贾宝玉读《会真记》读到的句子就是“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林黛玉读到的是“花落水流红,闲情万种”。那么,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红楼梦》描写了贵族家庭的生活由盛转衰的过程,描写了贵族少男少女的爱情,从萌生到毁灭的全过程。

 四、故事“谐音”趣中种文心

《红楼梦》采用章回体展开,故事情节既环环相扣又各自独立,大故事套小故事,虚实相映,从神仙传说、太虚幻境、现实世界三个立体空间,构建起恢宏的叙事“文心。我们且摘录其中经典故事如下:

1.木石前盟(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2.宝黛相会(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3.元春省亲(第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4.共读西厢(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5.黛玉葬花(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6.晴雯撕扇(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7.宝玉挨打(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8.香菱学诗(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图片

 每一章回的题目里隐藏着故事,其实题目就是最大的隐喻,当然还有谐音的使用。比如“木石前盟”,在书中是指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讹缘,木指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石指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名唤绛珠仙子。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神瑛侍者挟带着顽石下凡,绛珠仙子成为林黛玉,神瑛侍者化为贾宝玉,顽石化为贾宝玉口中的美玉。故事由两个神话开头,渲染出了佛道的因果关系,以及人生如梦的主旨:放下情迷,原本人生如梦。这一故事象征着一切已成为过去的美好,就像石头已不是原来那块完美无瑕的石头,木椟(装玉玺的木匣子)也不是原来的木椟。此外,“木石前盟”也隐喻着对前朝的怀念,其中“木”代表仙草,而“石”指幻化的通灵宝玉。同时,这一概念也反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反抗封建礼教的爱情,与“金玉良缘”形成对立。

当然,对于《红楼梦》整部书的解读,我们都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书中多处使用谐音梗,更让这部作品呈现出时空交错的立体解读,它可以跨越时间,跳出空间,让我们在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灵性与自由,“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每一个读红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怀有痴意?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通行本[M].岳麓书社.1987.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3.

[3]李祝喜著.《红楼梦生命叙事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4]穆涛著.中国人的大局观[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刘耕农.红楼梦诗词解析[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6]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M].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3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张艳,渭南市尚德中学语文教师,渭南市红楼梦学会会员。语文教学成果显著,学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热爱文学,致力红学研究。2023年《<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另有《构建课堂生命 静待春暖花开》获得国家级论文一等奖并发表、《归园田居分层教学设计》获省级二等奖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