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北老家过年习俗

 刘沟村图书馆 2024-04-24 发布于河南

     自年少求学离开家乡,陆续在外不同地方过年,再回苏北老家过年发现,这个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年味淡了倒是全国统一。

     80年代的小孩应该都很期待过年,苏北老家从腊月24开始“小年”(北京或者全国大部分是从腊月23开始),意味着开始“忙年”了。腊月24开始首先是打扫屋子,家里里里外外都要打扫 干净,一般是从早上起床开始,妈妈会早早的催我们起床,因为妈妈首先要开始的清理活动就是拆洗被子,新的一年清扫工作从拆洗被子开始,小孩也会参加到清扫工作中来,清扫自己的柜子、抽屉等属于自己的物件,会把一些不用的、以及不常用的物品丢掉(80年代的断舍离),对于小孩来说更大的诱惑来自于在清理物品时找到失而复得的物件。

   腊月25开始准备过年的食物了,首先会发面,老家平时是不吃面食的,只有过年才有面食,就是包子、大饼之类的,因为平时不吃面食,所以一般人家不会发面, 通常只有村里做面点生意的人家会发面,大家都要轮流请来发面,做出来的包子一般都是萝卜丝馅的,这种包子在我后来上大学后一直没有吃过,我不知道为什么只有我们老家那里有 这种馅的包子,蒸包子时一般也是村里借用的三层蒸笼,在最大的一口锅上蒸,用稻草编成一个圆形放在蒸笼与锅接触的部分,专门有一个人在灶下烧火,其实那是一个比较舒服的差事,因为灶下最暖和,但是小时候的我们最不愿意做的就是生火(倒是长大成家后,再回老家,常常喜欢坐在灶下,但是家里人一般不会让你坐在那里的,因为他们觉得那里灰尘大、 不干净),期待着热气腾腾的包子出锅的那一刻,吃完晚饭后还能吃上好几个,那时不知道 为什么会那么馋,也不讲究晚上吃太多的食物会不会积食,反正每锅出来都要吃上一两个,直到吃不动为止。

     腊月26以后的几天分别会准备炒花生瓜子,炸鱼肉圆子,过年办春喜酒席用的海产品、 甜食(主要以罐头为主)等半成品,拜年用的大枣、白糖、油果子等,这几天是孩子们的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每天出门口袋装满花生瓜子,在外面玩累了就回去吃,往往到了过年办春喜酒的时候什么好吃的饭菜都吃不下,就想吃青菜豆腐汤泡米饭。

     等忙过几天吃的,就到了除夕,除夕是孩子大人孩子最期盼的日子,对于大人,年就算忙完了,几天的劳累终于可以消停了,吃完中午饭就开始贴春联了,贴完春联再打扫一下房间庭院,就可以串门打牌、打麻将了。等到了晚上,吃完晚饭,大人小孩都会换上过年穿的新衣服。除夕老家的风俗有个叫“搭灶敦子”,一直不知道怎么写这几个字,这么多年发音也不准确了,印象中是这么说的,具体做法就是,几个男孩(女孩不能参加)拿着一个装少量面粉的布袋 子,走到一家门口,说一声“搭灶敦子”了,然后主人就会应一声“好”,男孩会把面口袋像盖章一样在家堂屋中间敦一下,同时说几句例如:“恭喜发财”“生意兴隆”等贺词,主人给每个小孩的随身带的袋子里放一些糖果花生瓜子之类的东西,并且回应一些“考大学”“娶 媳妇”这样的贺词。整个仪式就结束了,男孩们拎着布袋子去下一家,我直到现在也不明白 这样的活动寓意何在,只是小时候每次到除夕懊恼自己不是男孩。这个节日与万圣节的不给糖就捣蛋的习俗倒有几分相似。

    除夕吃完晚饭,家里男主人还有一个准备除一早茶的任务-做大汤圆,超大的那种,嗯,铅球大小的实心汤圆。

    正月初一早上每家的男主人第一个起床,开门放鞭炮、烧香、点蜡烛,煮大汤圆子,煮大圆子需要专门的材火,寓意发财。早茶在八仙桌上进行,面对北的座位不能坐,早茶除了大汤圆(大汤圆里面是生的,是让小孩吃了说生,寓意升),还有鱼(年年有余)、芋头(遇见贵人)等好寓意的食物。男主人吃完早饭就等着小孩们来拜年,在老家男尊女卑的思想很严重,为了图吉利家里女性一般要晚点起床,老家的过年没有守年夜的习惯,也没有吃饺子的习惯。初一早上起床前奶奶守在我旁边要给我嘴里塞一个年糕,然后才能开口说话,不知道这个习俗的寓意,只是一直准守很多年。

    正月初二回娘家,外婆家离得近,常常是初一吃完中午饭就去外婆家了,然后就是每天和表弟表妹妹玩,在不同的亲戚家吃春喜酒,基本上要到初十才结束。

    整个过年前后持续半个月,常常是一年的收入在过年那几天就能全部花完,过年是消费,是新的轮回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