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录片解说词 风物 第二季:葡萄(6)

 爱上解说词 2024-04-24 发布于湖南

我是最古老的植物之一。2000多年前,我追随张骞的脚步,从中亚来到中国。一路上我舞动醉人的丰收,挥洒微醺的浪漫。我在东方古国诗意栖息,最终成为这片风土的孩子,我叫葡萄。

“葡萄,最美味的水果之一,它广泛地分布于大约北纬20-50度,南纬30-45度之间的广袤大地。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植物大果,《诗经》里说,六月食郁及(yù),这“薁”指的就是葡萄,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在当时,就已经开始从野生藤蔓上采集这种果实了。后来经过驯化的葡萄传入了中国,很快地融入了这片大地,从餐桌到酒杯,再到诗词歌赋,它浸润着我们的味蕾,也滋养着我们的心。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葡萄的来时路,从西到东来讲一段葡萄和中国的甜蜜故事,这故事就从古老的丝绸之路说起。”——龙洋(主持人)

火焰山,中国最热的地方。酷暑,地表温度高达89摄氏度,比天气更火热的是喜庆的节日氛围。

2023年8月19日,第29届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开幕,这个为纪念丝绸之路开通而设立的节日,是新疆最大的葡萄节。

“欢迎家人们来到我们的直播间,这些葡萄树是我妈妈小的时候,爷爷的爷爷种出来的,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们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作为吐鲁番的名片,一年一度的节日上,葡萄是绝对的主角。

“因为口感好吃,所以闻名于全国……”

此时直播带货则是热西提大叔最重要的工作。

火焰山下的这片狭长谷地,是世界闻名的葡萄沟,热西堤一家世代栽种葡萄。酒香也怕巷子深,这几年,头脑灵活的热西堤大叔紧跟潮流,通过网络售卖自家葡萄。最近,他还琢磨着要拍摄创意视频,参加葡萄节的视频大赛。

“(2023年)今年我们吐鲁番没有自然灾害,天气特别好,对葡萄的生长、结果非常有效,所以(2023年)的品质比往年来说特别好,农民丰收了”

2000多年前,当喜光植物葡萄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选择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盆地开始接受驯化,有着充足的理由。这个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日照充足,每年的无霜期平均能达到268天,从此葡萄在这方水土上惬意生长,它造就了葡萄沟,也在葡萄沟得到精心呵护。

在以葡萄为生的人们眼里,葡萄是一手带大的孩子。葡萄天性喜水,让葡萄喝饱水是热西提一家的头等大事。

吐鲁番盆地被山地包围,5000多米的高差让大量热气无法消散,因此成为中国最热的地方。在寸草不生的火焰山,葡萄沟里葡萄成荫的奇迹来自于坎儿井。

坎儿井是沙漠里的另一个奇迹。夏天融化的高山雪水渗入地下,不透水的岩层让雪水聚集在低洼地表,人们将雪水引入密集的地下沟渠,形成了绿洲的生命之源——坎儿井。据说,将坎儿井所有的水渠连起来,超过5000千米。在坎儿井的润泽下,火洲的葡萄汁水丰盈,轻触唇齿便甘汁迸裂。

丰富的热量资源,极大的昼夜温差,雪山融水的滋润,诞生了吐鲁番特产——甜蜜的无核白。这个坠入凡间的“蜜糖”,糖度达到20%到24%,制成葡萄干糖度更是可达80%。

干旱的沙漠,葡萄干不是晒制,而是晾制。用生土垒成的晾房,四面墙洞,葡萄在热风的作用下,经过30-40天的晾制即可风干。新鲜葡萄经过时间点化,变身甜蜜干果,成为新疆人情有独钟的标志性风物之一。

在新疆,手抓饭不能没有葡萄干的点缀,切糕少不了葡萄干的甜蜜。葡萄干出现在饮料里,点缀在美食里,是外地人眼中最新疆的风物。而对于葡萄人家而言,用葡萄叶做成的蒲叶包肉才是最爱。

“今天我们就做一个我们小时候经常吃的叶包肉。这个叶子还要挑啊?这个叶子必须要挑,第一要柔软的,不要太硬的,第二一定要有个密度的,不要开开的那种不行。这个叶子可以,你看这个叶子看见没有,这个叶子非常好,咱们就找这个。这个可以吗?这个可以,学会了,来。锅开了吗?开了,已经来了。看火啊,马上就好。叶包肉熟了,怎么样?好吃吗?葡萄,葡萄也是宝,叶子也是宝”

得天独厚,坐拥600多种葡萄的新疆,不管是鲜食还是制干,葡萄都有着不可撼动的江湖地位。新疆的人们熟悉葡萄,更了解它,在这片广袤大地上,葡萄不仅仅是一种水果、一道食材,还有着更多可能。

在距离吐鲁番1000多千米外的喀什市,葡萄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每周二是82岁的买买提艾力·阿木提老人坐诊的时间,这位从医60多年的全国名中医,依然坚持坐诊和授课,使维吾尔医学这门古老的技艺在他这里继续传承。

“石榴、葡萄、苹果,这些食物是对你有益的”

在维吾尔医药学中,不管是新鲜葡萄还是葡萄干、葡萄籽,都有广泛的用途。新鲜采摘的葡萄,维吾尔族医生会用来榨取葡萄汁,经过发酵做成口服液,治疗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疾病。葡萄籽和葡萄干还会被添加进一些其它药物,经过研磨,混合蜂蜜等其它材料,反复蒸煮后会做成糖浆,治疗神经衰弱。

“不光是用来食用,还是制作医药药材,葡萄是我们始终离不开的天然产物。”

代代相传的葡萄,在新疆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热西提镜头下的葡萄生动有趣,在葡萄节上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肯定。葡萄架下的欢歌笑语是新疆最美的风景,也是丝绸之路沿途最甜蜜的历史篇章。

葡萄从遍布沙漠和戈壁的西方之域一路向东,沿古老的丝绸之路洒下甜蜜和浪漫。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吐鲁番,见证了中国最早的葡萄栽培,历经汉朝的开疆拓土,唐朝的气象万千,如今依然延续着2000多年的葡萄种植传统。

这片干旱的盆地,向全世界贡献了品种格外丰富、汁水无比甘甜的鲜食葡萄,借助发达的网络和交通,葡萄的甘甜鲜美从沙漠之地直达大江南北岸的舌尖味蕾。

2000多年里,葡萄的繁衍与丝绸之路的历史水乳交融,成就中国文化大观园里独特的景观。葡萄从热量丰富的吐鲁芬盆地一路向东前往中原,河西走廊是必经之地,在这里,它和大漠边塞的金戈铁马相遇,书写下“葡萄美酒夜光杯”的传世经典。

酷暑过去,河西走廊的大片葡萄进入了采收期,这条狭长的堆积平原,因位于黄河上游以西而得名,没有河西走廊,或许就没有丝绸之路。

祁连山雪水浇灌着黄河流域特有的沙质土壤,受北纬36-40度的充足日晒,从遇见葡萄的那一天起,2000多年来,河西走廊一直是一条葡萄长廊。

河西四郡也演绎着不同的葡萄传奇。敦煌,阳关镇的红提葡萄,因“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而声名远播。张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这个唐代中国的“酒乡”,酿造冰酒的葡萄甜香入鼻。武威,武功军威、河西门户,这座中国葡萄酒城,正聚集着采收前最后的甜度。酒泉,这个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大胜匈奴的地方,正是下葡萄的时候。

“白露下葡萄,秋分打红枣”,此时也是权玉廷最忙碌的时候。

“选两块料挺好的,制作夜光杯,也是非常地晶莹剔透”

自古饮酒成为风尚的河西走廊,葡萄酒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夜光杯。夜光杯,祁连山玉石雕琢而成,杯薄如纸,玉色透明。月光下,酒入杯中,杯体生辉,因此得名。

“'葡萄美酒夜光杯’,说的是不是就是咱这杯子?对,王翰写的一首诗词,边塞诗嘛。'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它这个的酒杯,杯壁很薄,透光很好,当把酒倒入杯中以后呢,在月光的映照下,杯中闪闪发亮。咱们酒泉生产的夜光杯,也是我们一代一代人传承下来的”

历史与自然交汇的河西走廊,是中国最早种植葡萄的地区之一,葡萄东行的脚步在河西留下了璀璨的印记。

莫高窟,这是敦煌画匠用鲜艳色彩绘制的葡萄图案。上个世纪,夜光杯一度濒临失传,作为土生土长的酒泉人,权玉廷精雕细琢,成功复原1000多年前古诗词里的夜光杯,也因此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代代匠人,用夜光杯装满边塞诗人的千古豪情,让五湖四海的来客读懂了“古来征战几人回”的生死离别。

河西走廊,葡萄传入中原的中继站和接力点,葡萄迸出的汁水、酿出的琼浆,经受数千年风沙烈日依旧甘甜。

一路向东,越过贺兰山,葡萄从河西走廊来到了黄河流域。当人们喝到装在皮质酒袋里的葡萄,“人酺饮之,则陶然而醉”的样子,让葡萄得到最初的名字“酺醄”。“酺”是聚饮,“醄”是大醉,从诞生之日起,葡萄就和美酒密不可分。

阳光下,一望无际的葡萄园生机勃勃,这个中国最大的酿酒葡萄连片种植区,是酿酒葡萄的新兴产区。来自世界各地的酿酒师怀揣梦想,尝试着用几十个葡萄品种酿出独特风味的美酒。

黄河冲积而成的肥沃平原,让贺兰山东麓土壤富含矿物质。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千里迢迢抵达这里,用最后的力气降下滋养万物的雨水。秋分,送走快速生长的雨季,贺兰山麓进入葡萄采收期。

凌晨,酿酒师郑子超和工人们戴着头灯,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时正是一天里温度最低的时候,葡萄氧化的速度相对较慢。此时采摘,有助于最大程度地保留葡萄的新鲜果香和风味物质。

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辛勤耕耘方能硕果累累。

“你尽量给挖机师傅说一声,那他挖的时候还是按照一米五的深度去挖,最少得保证一米五,咱们地方土层薄、石头多,一米二挖出来之后一筛,土层太薄了,乘不了多少,还是按照一米五的深度去挖,挖完以后整个筛出来,最起码土层厚一点,后面整个种葡萄就好种了”

10年前,郑子超在家乡荒芜的戈壁滩上挖石平土,迎着风沙栽下第一颗幼苗,也种下了作为酿酒师的梦想。

葡萄的一生都需要人类的精心呵护。北方的冬季苦寒难熬,为了让葡萄安然过冬,冬藏埋土、春分出土成为特有的种植方式。贺兰山下的人们,将葡萄藤用土压埋越冬,春天再挖出上架。当沉睡一冬的葡萄藤舒展枝茎,开启新一年的酝酿之旅,贺兰山产区的春耕展藤节就开始了。从那一刻起,大伙从早到晚必须忙碌不停。

“(2023年)园子葡萄长势还是非常不错的。对,主要也是跟我们种植也有关系。”

采收时间异常关键。需要兼顾每一种葡萄的糖度、酸度及糖酸比,还得结合葡萄皮和籽的酚类成熟度,过早或过晚都会有损葡萄酒的风味。

“这成熟度怎么样?我们刚刚测的糖度,是26.5(° Bx)。26.5(° Bx),这个成熟度刚刚好了”

对时间的把握,贺兰山下的人们成竹在胸。

“就按照这速度倒,半筐半筐倒,选的时候注意点叶子,还有叶子都摘掉……”

新鲜葡萄经过多种复杂工序,化为晶莹剔透的美酒。

“(2023年)我觉得是质量最好的一年”

葡萄酒一年只能酿制一次,每一年,人们的辛勤劳作和气候水土合作,共同造就专属于时光的独特佳酿。

一年四季,落在叶上的雨、摇动果实的风、滋养藤蔓的土壤,都是无法复制的年份味道。而只有洒在地上的汗水,才让葡萄酒充满惊喜的味道。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贺兰山的丰收景象,在唐诗里延续了一千多年。今天,宁夏每年生产一亿四千万瓶葡萄酒,每一瓶酒都装满坚韧和独特的风土,盛满时间和辛劳的期盼。

春华秋实,每一年,数百种葡萄在中国的城市或乡村的泥土里开花,在南方或北方的阳光下结果,这是四川的阳光玫瑰,这是东北的巨峰,这是安徽的玫瑰香。天南地北,葡萄见证着耕耘的伟大和收获的美好,随季节的轮回散布四方,无处不在。

“当葡萄的种子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东,最终落进了中原的庭院。“离宫别馆旁尽种葡萄”,这是当年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下的,人们对于这个外来物种的喜爱,很快从内陆到海滨、从庭院到天边,葡萄在大江南北开枝散叶。当东方的舌尖邂逅了西方的美味,文化的甘甜便浸润了历史的时光。在漫长的历史里,葡萄是一种入口甘甜的水果,它更成为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龙洋(主持人)

中秋节,新鲜上市的葡萄占据了中国人的果盘C位。2023年的中秋,恰逢国庆,宣化莲花葡萄小镇,600多岁的天下第一老藤周围人头攒动。来宣化,就是要吃一口牛奶葡萄。

“现摘的宣化葡萄,到嘴了,吃着了啊”

一口脆甜,顷刻间穿越时光,直抵味蕾。这样的味道,曾让剧作家曹禺念念不忘,挥之不去,写下“尝遍宣化葡萄鲜,嫩香似乳滴翠甘”的诗。

河北,中国最早的葡萄产区之一,来自西域的葡萄穿越风沙来到河北,与华北平原独特的风土相遇,牛奶葡萄便诞生了。

1300多年时光里,宣化和葡萄密不可分,半城葡萄半城香,宣化是座生活在葡萄里的城市。宣化的葡萄架被称作“莲花架”,如莲花盛开,似绿伞倒置。架下花红果香,藏着牛奶葡萄美味的奥秘。

“宣化牛奶葡萄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粒大皮薄,清甜爽口,百吃不厌,这就是咱们这种栽培方式带来的宣化牛奶葡萄独特的一个品质特点。还有就是可切片、可剥皮……”

作为宣化葡萄研究所的一员,李大元走遍了家乡的每个莲花架。

“咱们这种独特的栽培方式的优点,省肥省水,光也集中,肥也集中”

莲花架是宣化独一无二的城市符号,多棵葡萄根栽种在园坑,枝条向外辐射,形成内圆外方多藤架。在多风多旱的北方,这样的藤架防风防沙,聚光聚水,葡萄充分吸收阳光,最大程度保存糖分。

延续千年的独特农艺,给宣化带来了诸多荣誉。2013年,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是全球第一个以“城市农业文化遗产”命名的传统农业系统。

葡萄不仅属于乡土,也是城市田园理想的寄托。在宣化,超过百岁的葡萄藤随处可见,天下第一老藤至今枝繁果茂,这离不开农人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在宣化,舌尖上的葡萄有了更多的滋味。赵向春是宣化有名的葡萄烹饪大师。中秋节,他准备了一道特别的菜品。响当当的葡萄宴是当地一绝,将洗净的葡萄扒皮,去籽,在面粉里搅拌均匀,雪球般的葡萄再裹满鸡蛋液,蘸上面包糠,放到热油里烹炸。白糖快速搅动熔化,放入刚炸好的葡萄,一道拔丝葡萄出锅了。

“宣化的葡萄(因为)季节的变化,含糖量比较高,因为它这个肉比较紧致。”

刀切不流汁的宣化葡萄,在厨师的巧手下,变身让人眼花缭乱的美味佳肴。

“宣化的葡萄就能把所有菜融合一起,交融在一起,能产生出我们自己特有的菜品。”

葡萄与菜肴的邂逅,碰撞出宣化名吃葡萄宴,成就了舌尖上的宣化味道。不同风物的交汇,在宣化的大地上如同两条河流汇聚而成的海洋,独特而壮观。

“这就是皮厚有皮厚的好处……”

中秋,葡萄架下,人们有摆不完的龙门阵。葡园即家园,藤蔓上结满触手可及的乡愁。

“这里都有葡萄,都有葡萄,那就是拔丝葡萄,绣球葡萄。我小的时候,赶上这个葡萄熟的时候……”

对宣化人来说,有莲花架的地方就是家。从古到今,宣化人在葡萄架下度过一个又一个中秋,莲花架下的烟火日常在城市里延续着千年田园牧歌。

“好吃不好吃?好吃……”

象征团圆的葡萄正是宣化的味道。

当年远道而来适应了这方水土的葡萄,从华北平原继续向东而行,越过万水千山,抵达山东半岛,从此诞生了中国最有海洋气息的葡萄产区。于是在海洋之滨,葡萄开始酿造一个新的旅程。

霜降,海边的葡萄园收获已经进入尾声,这座亚洲最大的葡萄酒城内,人们格外忙碌。2023年是李记明在烟台度过的第24个年头,这里已经成为他的故乡。

烟台不仅是世界七大海岸葡萄酒产区之一,更有延续百年的葡萄酒传承。130多年前,爱国华侨张弼士开启了国产葡萄酒业的创业史。从那时起,几代人赓续传递,酿造着时光陈酿。

烟台的葡萄酒产业,来自齐鲁大地的诗酒文化,更得益于山东得天独厚的地候条件。山东,中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区,濒临黄海、渤海,适宜的光照和湿度成为酿酒葡萄的风水宝地。

酿酒葡萄精华在皮,其中有机酸和单宁物质是酿酒需要的风味物质。研究发现,葡萄酒含有多种化合物,而要使它们充分转化需要复杂的工艺。好原料要有好工艺,被誉为“美酒之王”的葡萄酒,是酿造科技含量极高的复杂饮品。除了工艺,风土挖掘、酵母选择、橡木桶使用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

“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在葡萄酒行业,我们通常讲,一类风土养一类酒,那么这个风土是葡萄园里小气候。那么我们今天,就要选取生长比较健康、果实新鲜饱满这样的果实,只有从它们身上边才能获得比较好的酵母菌,最终实现我们利用优良酵母菌,产生典型风格这样的目标”

独特的海岸、沙砾和温润宜人的气候,孕育出本土自然酵母菌群。

“风干这个环节,时间一定得到,烘烤一定是轻度烘烤不能过,一定得均匀,我觉得这两个环节一定在烘烤过程是最重要的是基础要素”

来自东北橡木制作的酒桶,注入白山黑水的气息,经过技艺的调和、时间的加持,一杯醇厚的中国风味缓缓晕染出来。

“这个酒,目前放到18个月,果香应该是保持得非常好,黑色浆果的香气。这进一步证实了,采用中国橡木是比较成功一个实验”

酿造中国风味是李记明的人生理想,海洋与大陆的双重协奏,时代与历史的相互交融,才能成就地道风味。

葡萄酒是风土,也是传承,山东蓬莱、宁夏贺兰山东麓、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天山山脉、云南雪山峡谷,一个个产区冉冉升起。葡萄,世界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如今生机勃勃的“一带一路”,它一路走来,继续演绎着关于土地和人生的东方故事。

“从踏上古老丝绸之路的那一刻开始,葡萄就再也没有停下过奔赴万里山海的脚步,它跋涉万里来到华夏大地,经受了热风的洗礼、阳光的亲吻、雨水的滋润、海风的吹拂,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丰富和甘甜,也让中国与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时间的发酵,大地的包容,让葡萄承载着古老中国对远方的想象,也释放了今日中国对未来的激情。”——龙洋(主持人)

有嘉果西来,

酿东方浪漫。

——葡萄


人划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