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清朝覆亡,中华民国横空出世(二)

 虛怀若谷 2024-04-24 发布于浙江
图片1911年5月,清廷组成由庆亲王奕劻领导的“责任内阁”,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君主立宪。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用共和政体。
当内阁名单出台的时候,却让人大失所望,内阁大臣一共13人,其中满人7名,汉人4名,蒙古1名,汉军旗1名,而满族中皇族又占了5名,军政大权皆为皇室贵族掌握,而且位居要职。
如此专权擅政,即便在过去200多年的清王朝历史上,也是未曾出现过的,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人们称这届内阁为“皇族内阁”。
当时各省要员都纷纷上书,要求撤销这届皇族内阁,但载沣拒绝了这些建议,在载沣看来,组阁是为了加强皇帝的特权,而皇权不是议员能干预的,他的做法无疑点燃了火药桶,之前已有相当部分的国人对清廷失去了信心,而支持清廷的立宪派也因此倒向了革命。
立宪派主要由汉族大臣组成,他们本想从内阁中分一杯羹,分到一部分权力,但皇族内阁出台后,他们大失所望,幻想落空,而此前他们又不断受到满清贵族的排挤和打压,积怨日益加深,与清廷也开始离心离德,清政府便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
图片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
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
面对武昌起义的革命浪潮,载沣命令陆军大臣荫昌率军讨伐,但荫昌不但胆小如鼠,打仗也完全是个外行,不但没有将武昌革命镇压下来,反而作战屡屡失利,告急文书如雪片般地飞到了载沣的案前,令载沣头疼不已。
图片
当时唯一能与武昌新军抗衡的只有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但北洋新军是由袁世凯一手扶持起来的,其中的大小军官多是袁世凯的部下,在武昌起义的关键时刻,北洋新军只听袁世凯的号令,载沣根本就调不动他们。
10月11日是武昌起义的第二天,也是袁世凯的52岁生日,此时在河南彰德洹上村的袁世凯府里,正在举办盛大的寿宴;而当袁世凯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的时候,就立马遣散了所有宾客,袁世凯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清廷内部却闹起了争斗,当时载涛打算将河南和京城附近的军队调到武昌去镇压起义,可奕劻却坚决反对这个提议,在奕劻看来,如果河南和京城附近的军队都被调走了,那么京城就只剩下禁卫军了,他怕载涛会借着这个机会除掉自己。而载沣也怕自己这个没有作战经验的弟弟担当不了镇压武昌起义的大任,也没有同意让载涛调兵镇压起义。
可荫昌打仗又不行,弟弟又不能调兵前去增援,一时间整个清廷竟然无人可用。正当载沣一筹莫展之时,袁世凯的亲信兼好友,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与奕劻、那桐等人联名保举袁世凯出山,那桐甚至不惜以身家性命为袁世凯担保,载沣因此痛斥了那桐一番,随后奕劻称病不朝,那桐辞职回家,徐世昌一言不发,表面上这三人都沉默了,但背地里,他们悄悄向隆裕太后进言,要求召回袁世凯。
袁世凯虽是载沣的大对头,但形势所迫,随着武昌革命形势的发展,载沣再也没有抗衡下去的勇气,只得请袁世凯出山。不过这个时候袁世凯却以“足疾未痊”为由,回绝了清廷给他的湖广总督的任命,一时与清廷形成了僵局。
但革命烈火在不断蔓延,甚至有传言说革命党马上就要打到京城了,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载沣不得不让徐世昌去袁世凯府上去请袁世凯出山,徐世昌在见到袁世凯后,两人密谈了三天两夜,最后袁世凯提出了复出的6个条件:
1、1912年立即召开国会;

2、组织责任内阁;

3、宽容参与此事件诸人;

4、解除党禁;

5、袁世凯须获得军事全权;

6、须给予袁世凯充足军费。

袁世凯表示,这六个条件缺一不可,少一个他都不出山。其中召开国会和给予袁世凯军事全权这两条,直接侵害了载沣的利益,对于载沣来说,不可谓不苛刻,但这个时候的载沣已别无选择,只能接受。

图片

1911年10月27日,清廷召回荫昌,改由袁世凯任钦差大臣,全权负责武昌战事。到12月6日的时候,载沣解除摄政监国,袁世凯成为了内阁总理大臣,掌控了清朝的几乎全部大权。

就这样,袁世凯在赋闲三年后,再一次得到了重用,且权势达到了最顶端,掌握了清王朝的军政大权。不久,袁世凯即派兵南下镇压武汉革命军,凭借着新军精良的装备,很快便夺取了汉口。

载沣在失去了摄政的地位后,就只能整日在他的醇亲王府里唉声叹气了。而除掉了自己最大的政治对手摄政王载沣后,袁世凯也不能高枕无忧,这个时候宫中还有个隆裕太后,但隆裕却不是慈禧,她没有慈禧那么善于审时度势,也没有慈禧的政治手段。

退居藩邸的载沣再也没有能力干预朝政,随着满清贵族权势的没落,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一批汉族武官开始强势抬头,成为左右清王朝命运的最强一股力量。

图片

上图中右起第一位即是隆裕太后

宣统帝与隆裕太后,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根本无力抵御袁世凯的操纵与欺诈。

袁世凯在取得了足以控制朝政与指挥军队的权力后,他一面奏请朝廷停止进攻,一面命刘承恩黎元洪写信求和。其出任内阁总理之后,他立即派出以唐绍仪为首的代表团,南下议和,先到武汉,最后到上海。袁世凯开出的谈判底线仍是以清廷实行君主立宪,统一南北。

12月18日下午,南北双方代表在上海公共租界市政议事大厅正式开谈。此为第一次议和会议,达成停战为先,各自下令的一致意见。

12月20日下午,双方又举行第二次会议。停战问题谈妥,双方又转入实质性谈判。南北达成共识,召开国民会议表决有关问题。

12月29—31日,南北双方就停战具体执行、清帝逊位待遇和满蒙回藏待遇等问题进行讨论,特别对国民会议代表组成和开会地点反复磋商,决议移入上海租界。

另一方面,时到年底,革命党人不能坐视新政权无人主持,又因为袁世凯一直对实行共和制没有明确表态,不能马上说服袁世凯放弃立宪制立场,所以南京政府只能另选他人主政。而12月21日回国的孙中山,成了主政的最佳人选。

12月29日,各省代表会议在南京用无记名投票法选举临时大总统。参加选举的有17省代表,每省1票,共计17票,孙中山以16票当选。

图片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中华民国为纪元,改行阳历。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引起了袁世凯的不满。于是他一边撕毁双方业已达成的协议,一边暗中授意段棋瑞、冯国璋联络北洋军官,通电反对共和,表示要为君主立宪奋力战斗。

革命党方面并无意与袁决裂,1912年1月22日,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倘若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能宣布赞成共和体制,将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并且推举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

尽管孙中山一再坦诚相告,可是袁世凯仍不相信,进一步探询清帝退位后自己当选总统有何把握。经过一番摸底证实,尤其得到孙中山明确保证后,袁世凯唯恐夜长梦多,便加快了逼宫的步伐。

袁世凯对付这对孤儿寡母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威逼利诱。他先是告诉隆裕太后,自己的北洋军根本对付不了革命党,全国各地起义的革命党都要求皇帝退位,如果让革命党打进北京城,那么到时候就没有缓和的余地了。天天呆在皇宫的隆裕太后根本没有什么注意,非常害怕,在加上身边的人被袁世凯收买了,她也没有办法,只能同意退位,让袁世凯去跟革命党谈判。

1912年2月6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清室优待条例》。

图片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六岁的溥仪皇帝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退位诏书。

图片

这封由清末状元张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全文为: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诸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图片

光绪帝之妻隆裕,被尊皇太后

隆裕作为满清最后一任皇太后,她能成为一国之母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好姑姑——慈禧。她本人长得并不好看,一张大冬瓜脸,个子很高却驼背,要不是因为慈禧的缘故,以她的条件入宫都难。

她被选中入宫,首先是因为她是慈禧的亲侄女,其次是因为她性格柔弱容易控制。慈禧想在光绪身边放一个安分的棋子,这个棋子还要巩固她母族的地位,所以隆裕就成了第一人选。

她身为皇后不受夫君的喜爱,更没有统摄后宫的权力。在后宫中所有的事情都是慈禧处理,所以不仅妃嫔们不怎么尊敬她,就连下人们也敢怠慢她。

秉性柔懦的隆裕太后,却是清王朝末日的当家人,实在是无奈。当时的朝政,完全是袁世凯一人把持。南方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为了与孙中山争夺总统位置,袁世凯的条件之一就是:劝清帝退位。

由于惊吓过度,隆裕太后宣布退位之后郁郁寡欢,只过了一年就病死。死前,她留下了著名的一句话: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

清朝灭亡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清室成员得以继续住在紫禁城中,宫廷内尊号、待遇、年号保持不变,保留太监、侍卫、宫女,保留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机构,依然称孤道寡,封官赐谥,保持帝王气派,与民国政府分庭抗礼,俨然国中之国。

图片

溥仪逊位,清朝正式终结,孙中山于是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

隆裕太后所颁布的退位诏书中,袁世凯写进了“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一语,以示国家大统是从清朝接受下来的。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被迫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2月15日,南京参议院选出袁世凯为第二届临时大总统,并于3月10日在北京宣誓就职。

4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此后至1928年间称为“北洋时期”,该时期的中华民国政府也称为“北洋政府”。代表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的即是北洋政府

1912年8月11日,袁世凯正式颁布了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国会组织法》、《参议院议员选举法》、《众议院议员选举法》。与此相配套,成立了隶属于内务部的“筹备国会事务局”,曾留学德国的法学专家施愚为委员长,全面负责国会选举事宜。

图片

1912年8月11日,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五个政团集会于北京安庆会馆,就合并为国民党一事达成协议。
8月25日下午1时,国民党成立大会在湖广会馆举行,由昨日刚刚抵京的孙中山主持。
大会推举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9人为理事,阎锡山、张继、李烈钧、胡瑛等30人为参议。国民党成立后,为国内第一大党。

图片

1913年2月13日,宋教仁自汉口沿江东下,2月15日抵达上海,寄住在黄兴家中。

2月19日,宋教仁在国民党上海交通部发表演讲,大讲他自己三权分立的宪政设想;再一次以激烈言辞全盘否定袁世凯政府当局的内政外交,积极号召国民党出面组织议会政党责任内阁。他想利用这种手段把袁世凯手中的权力夺回来。

3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基本结束,在宋教仁的主持经营下,国民党取得重大胜利。国民党的选举胜利,进一步抬高了宋教仁的政权预期和政治热情。

此时的袁世凯,当然很害怕自己的权力被宋教仁以合法的手段夺走,他想尽一切办法拉拢宋教仁,给他送服装、珠宝首饰,但是,宋教仁不为所动,袁世凯就想到了用下流的暗杀手段除掉宋教仁,他的儿子袁克定找到了袁世凯身边的心腹赵秉钧,向他告知了暗杀计划。

赵秉钧唤来自己的心腹洪述祖和程克,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们。这洪、程二人又把任务下达给应桂馨,应桂馨又想到了枪法神准的武士英,答应事成之后给他1000大洋。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子弹从宋教仁后背射入体内,射中其右肋,斜入腹部,凶手开枪后逃逸。当时在火车站送行的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将宋教仁送往沪宁铁路医院急救。22日凌晨4时48分不治身亡,年仅31岁。

图片

1924年6月,宋教仁被安葬在上海闸北,在半球状的墓顶有爪攫一蛇的雄鹰雕塑,墓前石碑刻着“宋教仁先生之墓”。墓园正中有一宋教仁塑像,底座上刻有章太炎手书“渔父”二字。

宋教仁之死引起极大轰动,不只是国民党人要求快速破案,就是江苏都督程德全也发电给各地,沪宁都督府悬赏5000捉拿凶手。连英租界里的巡捕房也加入到侦破中。

英巡捕和法国巡捕联合来到应桂馨家搜查,软禁了他的家人,搜查他的住处,找到了他杀人的证据,还顺藤摸瓜抓捕了武士英,同时,通过搜查到的来往书信,知道了洪述祖是他们同案犯,洪的背后又牵出赵秉钧,拔萝卜带出泥,追到根儿发现,袁世凯和袁克定就是最大的主谋。

所有的证据都交给了江苏都督程德全的特派代表陆惠生、吴佩潢。武士英被关在上海监察厅,应桂馨在江苏海运局收押。

4月24日,从监狱传来消息,武士英突然死亡,怎么死的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是被人灭口的。

孙中山把掌握的刺宋证据在报端公之于众:幕后主使者是袁世凯,直接指挥者是国务院总理赵秉钧,上下联络者是国务院秘书洪述祖,布置行凶者是应桂馨,杀人凶犯是武士英,真相大白,全国奥论哗然。

图片

这时,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他看清了袁世凯的反动面目,认识到“非去袁不可”,极力主张出兵讨袁,发动“二次革命”。

但是,除了江西都督李烈钧等人支持孙中山外,黄兴等多数国民党领导人不同意发动革命反袁,主张用法律解决。孙中山和黄兴的意见分歧导致“二次革命”迟迟不能发动

6月袁世凯相继免去李烈钧江西都督、胡汉民广东都督和柏文蔚安徽都督的职务。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三人竟“遵令免官”。

7初在确定武力讨袁具体的作战方案时,革命党领导核心又发生严重分歧。孙中山命陈其美在上海首先发难,黄兴坚决反对;当革命党领导人争议不决之际,袁世凯命令海军中将郑汝成率兵舰抵吴淞登陆,进驻江南制造局,控制上海局势。同时派特工人员焚毁长沙军械局,断绝讨袁军援;并命令李纯部开赴九江,两路向赣军林虎旅驻地逼近挑衅。7月12月林虎旅被迫自卫反击,揭开了民国史上“讨袁之役”的帷幕。

同日,李烈钩在广大官兵强烈要求和坚决支持下,率部占领湖口炮台,檄告中外,宣布独立。翌日李烈钧被举为江西讨袁军总司令,通电“誓诛民贼袁世凯”,“巩固共和政体”。

接着,江苏、上海、安徽、广东、福建、湖南、四川等地革命党人相继宣布独立,成立讨袁军,通电声讨独夫民贼袁世凯。

7月28日,黄兴看到大局无望,遂离宁出走,讨袁军全局动摇,各地相继取消独立。不久,南京第八师等部下级军官及士兵重新举起讨袁的大旗,于8月11日宣布恢复独立,士兵们义愤填膺,与北洋军展开了顽强的血战。9月1日南京失守,“二次革命”宣告失败。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逃亡日本。

图片

1913年10月6日,国会终于正式选举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按照规定,参选的人必须达到总投票的四分之三才能当选大总统,否则就不能作数。

第一轮投票下来袁世凯471票,黎元洪154票,伍廷芳33票,段祺瑞16票,孙中山13票,康有为11票,均未达到总票数的四分之三。于是大家按照规定开始第二轮投票。

结果第二轮投票下来袁世凯得到497票,仍然没有达到法定票数的要求。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中午了,议员们要求先吃饭,再选举。

袁世凯灵机一动,命令自己的亲信带领着千余便衣军警把国会团团包围,议员们本来想去吃饭,但是看见外面这个架势,瞬间都怂了,乖乖坐回了议会庭继续讨论。

下午的第三轮选举,袁世凯得票507票,达到了要求,被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这时已经到了晚上九点,饥肠辘辘的议员们只求能吃上饭,袁世凯也得以愿望达成,于是就放了这群议员,民国的大总统就从这样的“民主选举”中产生了。

袁世凯当选为正式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形成,北洋政府大致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皖系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统治时期,奉系军阀统治时期4个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