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八大楼外又一楼

 颐源书屋 2024-04-24 发布于北京

历朝历代的都城都是政治、文化、商业一并繁荣的,北京也一样,六朝古都、天子脚下、五方杂居、七十二行汇聚。数百年繁华热闹,也为北京留下许多老字号,这其中餐饮业是个大项;不管如今还在、或不在,总之许多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诸如全聚德、东来顺、便宜坊等,全国人们都知道,但提起八大楼、八大堂、八大春、八大居之类,恐怕只有老北京人才清楚。

图片

这些都是在字号中都带楼、堂、春等的饭庄中推选出八家最有影响力的,构成了各种八大系列;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四大顺、四大恒(这个不是饭店)等也是同理。实际上这类字号全都不止八家(或四家),当年规模大些的饭庄都喜欢用楼、居等作为字号;比如八大楼,就曾有“八大楼外又一楼”的说法。老北京的餐饮业,特别是大饭庄,真正的兴起是清代;或者说如今看到或听到的老字号兴起于清。

图片

满清入关后,八旗子弟不用劳动也有一份儿铁杆儿庄稼,但同时也规定八旗子弟不许经商。然而有些人并不满足于那份儿固定的“钱粮”,就暗中投资做买卖,开饭店的居多,为掩人耳目,就雇用手脚勤快、吃苦耐劳的山东人出面经营。这就是老饭庄大部分是鲁菜馆儿、和北京菜受鲁菜影响的原因之一。八大楼就是一水儿的鲁菜馆,分别为:东兴楼、泰丰楼、致美楼、鸿兴楼、正阳楼、新丰楼、庆云楼和春华楼。

图片

刚说了,“”不止八家,也有将萃华楼列入,代替其中一个,另外像丰泽园也是鲁菜馆,名气也不小只是这两家创办较晚,前者为1940年、后者为1930年。而且他们与“正版”八大楼都有扯不清的关系:成立翠华楼的股东马松山、兰鲤庭等人原是东兴楼的伙计,而丰泽园是新丰楼的名堂栾学堂、名厨陈焕章辞职后创建的。当然今天要说的“又一楼”并不是这俩,而是同春楼,不但与八大楼齐名,而且常跟丰泽园“唱对台戏”。

图片

与八大楼纷纷选址内城或前门商圈等闹市区不同,同春楼创建于更加平民化的天桥儿商业区,位于前门大街南段的山涧口,离老天桥(真正的桥)桥头不远。开业于清道光年间,经营山东风味菜肴,掌柜的姓唐,店面为两层小楼,上下各有四个雅座单间,另设有20余张散座,门楣上挂着黑底金字牌匾,“同春楼”三个大字是请清末翰林韩毅写的。

图片

咱之前聊起过山涧口,这里在清末民国是苦力市场,往南就是以民间表演(当然也有商业)而著称的天桥商圈。当年的珠市口有“金十字”之称,也称“道儿南、道儿北”。道北是官员士子居住和活动的区域,道南则是平民区,就连道北的艺人(在戏楼剧场演出)都不上道南来,道南的演员也只有过了金十字、在道北站住脚才算“上档次”的角儿(过不去永远是民间闲散艺人)。有工夫儿咱专门聊聊这个金十字,八大楼就等都在道北,经营的也都是高档酒菜,有钱人才消费得起。

图片

同春楼地处市井商圈,面向的消费者不是平民、小商贩、就是民间艺人,他们吃不起太贵的高档菜(其实不见得真吃不起,而是舍不得),所以同春楼便以薄利多销招揽顾客。其实他们也不是针对丰泽园,而是以丰泽园为“定价标杆儿”,比如同样的干烧鱼或油爆虾,丰泽园卖30,同春楼就卖20;另外干炸丸子、拔丝白薯等大众菜更是物美价廉。这样一来,平民百姓就爱上这里请客或举办红白喜寿事,花钱不多还有面子;甚至一些名人、有钱人专门来到“道儿南”,就为吃同春楼,京剧界的马富禄、张君秋等名家就是这里的常客,由此才得到“八大楼外又一楼”的赞誉。

图片

1947年,同春楼传至第三代唐子芳手里,因不擅经营而转手,附近福兴楼饭庄的由子华师兄弟四人接手,由子华任掌柜;店名未改,但改变了菜品大众化的经营风格,在继承原福兴楼风味的基础上,增加了烟台菜系,以海鲜为主,如醋椒鱼、葱烧海参、爆炒尤鱼等。不过也保留了原同春楼的部分特色风味,如油爆猪肚、被食客称作“哪里都不如同春楼”的滑熘里脊、和号称一绝的干烧丸子,更是将拔丝菜发扬光大,有拔丝葡萄、拔丝苹果、拔丝橘子、拔丝香蕉等,名目繁多。

图片

1956同春楼公私合营,改称新兴饺子馆,为区属国营企业。1984年因前门大街改造,从山涧口搬到了幸福大街36号,并恢复了同春楼老字号,依然以鲁菜为主,以清淡鲜嫩的河鲜海味著称,兼营北京烤鸭。1988年扩建为一栋乳白色三层楼,内设两个散座厅,并有九个单间雅座,装修清新高雅。但如今走在幸福大街,却已看不到同春楼的影子(幸福大街36号好像是便宜坊倒闭了、改名了、被兼并了、还是搬走了?不知道,或许是前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