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完饭头晕怎么一回事?

 经方苑 2024-04-25 发布于辽宁

  热爱中医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页面关注小编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小编的话

原创小诗:
愿作池中一青莲,破土出淤作新生。
花开花落无悲喜,不落人间半点尘。
  小编曾接诊了一个奇怪的病,就是一个患者自述每次吃完饭后就觉得头晕得厉害,小编由此想到了《伤寒论》中的一个病名!

 《伤寒论》第195条所言: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我们都知道阳明病的实质是“胃家实”,诊患者脉见“迟”,迟脉主寒,结合第190条所说“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说明此时患者胃中是有寒证!这里我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把“胃”比作一个气球,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中风”正是热气把“气球”吹大了,所以“胃”能容纳更多的食物,这就是“中风”的原理,反之,“中寒”则是冷气把“气球”缩小了,此时“胃”不能消化太多的食物,这就是仲景下面所说“食难用饱”的原理,而如果吃的太饱后,多余的食物在胃中积聚,不能被消化就变成了“食积”,“食积”日久化热变成秽浊,阻碍中焦的升降,浊气不能下降,反而上逆,浊闭清阳则“头眩”,水道为秽浊所阻不通则小便不利,津液运行不畅则化为水饮之类,水饮内聚与“食积”所发郁热相搏,久而久之,正如酿酒之盫曲(酒糟),发于表则身体发黄,这就是形成“谷瘅”的基本原理!(《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风寒相抟,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可以作为参考!)

  我们知道了“谷瘅”形成的基本原理,那具体应该怎么治疗呢,可以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里找到答案: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
  茵陈蒿 六两  栀子 (擘) 十四枚  大黄 (去皮) 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从药理上解释:茵陈苦平,可除寒热邪气、结热,通利小便,可除胃中积滞,兼以清热,这就是对于“谷瘅”形成的“积”进行针对性治疗,这是关键之药!栀子苦寒,偏于清胃中积热,又可以清利三焦郁热,这是对“谷瘅”形成的“热”采取相应手段,“积”、“热”并除后,又用大黄的“推陈致新”的作用又可以配合茵陈把郁积从大便排出,茵陈利小便的作用又可使“热”从小便出,此时“积热”并解,则身黄也可除也!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目前公众号粉丝总数:5254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