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名词术语

 壹团和气养形神 2024-04-25 发布于湖北

一、病与证

病,有病名,有一定的病位,有一定的属性,其发生、发展基本上有一定的过程与规律,在《伤寒论》中病有三阳病、三阴病等。

证,是每一种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症状表现。譬如同是太阳病,初期是脉浮、发热、恶寒、头颈强痛等表证,而到了出现水液代谢障碍的时候,就会出现消渴、小便不利等里证。在《伤寒论》中除了表证、里证之外,还有桂枝证、柴胡证等名词。

二、伤 寒

有二义:一是广义的,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初起有发热恶寒的,也有无热恶寒的。发热恶寒的多发展为三阳病,无热恶寒的多发展为三阴病。二是狭义的,是三阴三阳病分类中的一种病型,与中风相对而言。如太阳病有太阳中风、太阳伤寒,阳明病有阳明中风、阳明中寒(见下注),少阳病有少阳中风、少阳伤寒。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也是如此。

三、中 风

是三阴三阳病分类中与伤寒相对的一种病型。

其命名的根据有二:一是风性疏泄与寒性凝敛相对。如太阳病有汗称中风,无汗称伤寒。二是指阳邪,与寒为阴邪相对。如大青龙汤证,无汗烦躁者为阳邪,为中风;身不痛但重,不烦躁者,对比之下为阴邪,为伤寒。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少阳病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为阳邪,为中风;仅头痛发热、目不赤、不烦满者,相对的为阴邪,为伤寒。太阴病手足自温、不太热、不烦痛者为伤寒;四肢烦痛者,相对的为阳邪,为中风。由于那时还没有“寒化证”“热化证”这样的名词,所以少阴病和厥阴病同样也都是以寒化证为伤寒,热化证为中风。

四、阳明中寒

中寒这一名词,仅见于阳明病中,是与阳明中风相对而言。其胃阳素盛化热迅速者为中风,胃阳不盛化热迟缓,化燥费力者为中寒。因阳明病是胃家病,是里病,所以不叫伤寒而叫中寒(“中”字读平声)。

五、传、转属、转入、系在

传,是同一经病的深化。

转属,是病位和属性的变化。

“转属”和“传”不同,传之前的前驱期和传之后的典型症状期,其临床表现虽然不同,但前后仍是一个病。而“转属”就不同了,转属之前是一经病,转属之后又是另一经病。虽然在现代医学看来,这可能是一种病的不同阶段,而在《伤寒论》中,则由于属性和治则的显然不同,就要划分为两种不同类型,而成为两种病了。

转入,即转属。

系在,伤寒在还未转属别经之前,已经具备了转属别经的内在条件,出现了可能转属别经的苗头,叫作“系在某经”。譬如“伤寒脉浮缓,手足自温者,此为系在太阴”。就是说缓主内湿,手足不热而温,是脾阳不盛,这就具备了表热与太阴脾湿相搏,转变为太阴发黄的条件,所以叫“系在太阴”。

六、发汗、解表、解外、解肌

四者都是驱除表邪的意思,但其含义稍有不同。

发汗是吃药后必须温覆,必须达到出汗的目的。解表和解外虽然也都是以驱除表邪为目的,但是服药之后,听其自然不用温覆,也不一定必须出汗。表,是肤表,部位一定;外,是对里而言,除了里都是外,所以半表半里也可以叫作外,但不能叫作表。如“欲解外者,宜桂枝汤”,“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都是。前之外,实际是表;后之外,实际是半表半里。解肌,是指邪在肌腠,专指表邪之表疏有汗者而言,是桂枝汤的专长。

七、和、和之

和,即无病。如“口中和”,即口中清爽,不燥不渴。“表和里实”,是无表证而里已成实。“荣气和”,是荣无病,“表未和”“里未和”“卫气不和”,是表里卫气处于病理状态。

和之,是指用小剂量的药物治之使之和,如“桂枝汤小和之”“微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比常规汗下为轻,故称和之。

八、口不仁

即口不和,是黏腻不清爽,但尚未至于燥渴。旧注解释为口不知味,不够恰当。

九、脏

若与腑对举,是指五脏。若不与腑对举,便是包括六腑在内的体内全部脏器。如“诸病在脏”(《金匮要略》)“脏无他病”“脏有寒”“脏结”“脏厥”“脏寒”等都是,这和《内经》“愿闻十二脏之相使”和“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的“脏”字一样,都是广义的,是统指所有的脏腑而言。

十、胃

《伤寒论》中的胃,是指整个消化管道说的。譬如“胃家实”,胃而称家,显然不是仅仅指仓廪之官的胃。又如“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这显然是指的大肠。

十一、心下、心中

这是单指的胃,或胃的周围,不包括大肠、小肠。如“烦躁心下硬”,“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心下痞硬”等都是。

十二、血 室

即子宫。有的注家指为肝经,有的注家指为冲脉,都是有待商榷的。

十三、强

亢进的意思,是病理现象。如“荣弱卫强”“浮则胃气强”都是。

十四、少 气

《灵枢·五味篇》:“故谷不欲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是气息微弱,不是短气。

十五、能 食

对“不能食”而言,是食欲正常。如“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

十六、颇能食

是较能食、略能食、食欲尚可的意思。如“到后经中颇能食”。

十七、消谷善饥

即食欲亢进,是病理现象。如“合热则消谷善饥”。

十八、不能食

有二义:一是指食欲减退,如“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一是指厌食,如“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十九、小便利

即小便正常。与小便难、小便少相区别。如“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小便利者,大便当硬”。

二十、大便硬

即较坚硬的大便。有时是相对大便溏而言,即大便正常,不溏不薄能够成条,如“下利后当便硬”就是。

二十一、初头硬

即大便头尚能成硬,而后则都是溏粪。

二十二、燥 屎

是坚结干硬的粪块,极易致成肠梗阻,导致自身中毒等危症,如“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

二十三、下利、下利清谷

下利,即腹泻。虚寒性腹泻,并泻下未消化的食物,叫下利清谷。

附:伤寒名词术语解释

1.伤寒的涵义:广义: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2.大经病的传变:传,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循一般规律而发生性质的改变,但传与变常并称。

3.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由于六经之每一经又分飞手足二经,因而总领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概念。

4.值中: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模式。

5.合病: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者。

6..行其经尽:指太阳行经之期已经完了。

7..欲作再经:指将传经于阳明。

8..不了了:了,完毕,结束,清楚之意。不了了,指病症绝大部分已经消除,但仍留有不舒适的感觉。

9..二阳并病:此处指太阳病证侯未罢,又出现阳明病证侯。

10.面色缘缘正赤:满面持续通红。

11.心中懊恼: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12.心中结痛:心中因热邪郁结而疼痛。

13.丸药:指当时流行的一种具有泻下作用的成药。王肯堂曰:丸药,所谓神丹,甘遂之类也。

14.奔腾:证侯名,藤即猪,奔腾即以猪的奔跑状态来形容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咽之症,改证时发时止,发时痛苦异常。

15.结胸:病证名,其病机为痰水等实邪结于胸膈脘腹,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6.谛:确实无误的意思。

17.心下痞:心下有窒息感。痞指症状。

18.脾约:脾之传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肠燥便结者。

19.表有热,里有寒:当作表里俱热解为是。

20.循衣摸床:同捻衣摸床,指病人昏迷时,两手无意识地反复触摸衣被床沿。

21.脾约:浮涩相搏,即胃热盛与脾阴亏相并见,胃强而脾弱,脾输布津液的功能被胃热所约束,使津液不能还入肠道,肠道失润而导致大便硬,这就叫脾约。

22.口中和: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23.脏厥:指肾脏真阳极虚而致四肢厥冷。

24.蛔厥:因蛔虫内扰,疼痛剧烈,气机逆乱而致四肢厥冷。

背诵BS: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呃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厚朴汤主之。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塘者,不可与付之。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若脉浮浮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氧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潦水:地面流动的雨水,雨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潦水煎)

甘烂水:《伤寒论》云:“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从这段原文可见,我们制作甘澜水的目的,是为了取其清扬而不助水邪之性。如苓桂枣甘汤用甘澜水作为溶剂,正是取甘澜水可化气行水而不助水邪之性。(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用之)。

麻沸汤:指滚沸的热水(大黄黄连泻心汤用麻沸汤泡服)。

水浆:泛指饮料,水,果汁之类。

清浆水:酸浆水。(枳实栀子汤用浆水煎)。

白饮:白米饮,米汤。

清酒:米酒。酿酒未曾蒸馏的自然澄清液。(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这两个方子要加清酒)。

苦酒:米醋。

白粉:米粉.

须臾:指很短的时。

平旦:清晨。

日晡所:指申时前,即15-18时左右;下午3-5点,傍晚时分.

周时:指一日一夜,即24小时。

客气:即邪气,因从外来,故称客气。

热越:指热邪向外越。

除中:症候名,中气败绝之危候。表现为:危殆反思饮食。

口中和:口中不苦,不渴,不燥。

口不仁:口中麻木,感觉异常,食不知味,言语不利。

酒客:嗜酒之人。指脾胃湿热者.

喘家:指素患喘疾人。

疮家:久患疮疡之人;有出血病灶的人。

脾家实:实,指正气充实,非指邪气。脾家实,即脾阳恢复之。

胃家实:胃肠燥热亢盛。胃家,泛胃肠而言;实,是指病证的性质,即邪气盛。

坏病:变证,被误治而导致的变证.指误治而导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症可循的病证。

四逆辈:辈,作“类”子解。四逆辈,指理中汤,四逆汤一类方剂。

奔豚:气上冲犹如豚之奔.

不了了:了,完结.结束,清楚之意。不了了,指病症基本已,但仍有不舒适的觉。

藏结:指由脏气虚,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叉手自冒心:两手叉按压于心胸部位。冒,覆盖,按压之意。

潮热:是一种热型,指发热如潮水之起落,定时而发,或定时高。

瘛疭:瘛指收缩,,松弛之意。瘛疭指手足抽搐。

怵惕:指恐惧不安状。

喘冒:即气喘而头昏目眩。

郁冒:心胸烦闷,头晕目眩。

但欲寐者: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昏沉,似睡非睡状态.

噫气:嗳气。

干噫/嗳食臭:嗳气有食物馊腐气味。干嗳指嗳气,食臭指食物的气味。

谷道:肛门.

寒格:指下寒与上热相格拒。

汗出濈濈然:即汗连绵不断的样子。

恍惚心乱:指神志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霍乱:又吐又泻挥霍撩乱。

将息:调理休息,服药后护理之法。

结胸:有形之邪结于胸膈心下,以胸脘部硬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

筋惕肉瞤:指筋肉动。

旧微溏:指病人平大便稀溏。

口父咀:指将药物成小块。

脉浮缓:脉象松驰宽缓。

脉阴阳俱紧:阴阳,此言尺.寸。脉阴阳俱紧,意为寸.关.尺三部脉呈脉紧象。

面垢:面部如蒙油垢。胃热熏蒸,循经上泛于面。

面色缘缘正赤:缘缘,持续不断之意。满面持续发红。

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楚。

脾约:指胃热肠燥津液受伤,脾阴不足,使脾为胃行其津液功能受到约束,而大便硬,小便数的病。

清便欲自可:指大便尚属正常。

失溲:指二便失禁.

水逆:指饮邪内停,水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饮,饮入则吐的一种证候,为蓄水重证的表现。

遂漏不止:遂,因,于是。漏,渗泻不止。遂漏不止指不间的汗出。

头项强痛:颈项痛拘急,转动不柔顺貌;言头痛而兼项痛。

往来寒热:即发热恶寒交替出现。

淅淅恶风:形容恶风之状;淅淅:冷水洒身之感。

翕翕发热:形容热轻浅。

下重:即里急后重。

1伤寒: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的伤寒是指外感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2传变:传是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不循一般规律而发生性质的改变。

3合病: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者。(36

4并病:指一经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

5直中: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

6头项强痛:头痛项强。强,强硬、不柔和意。(1

7脉阴阳俱紧:即寸关尺三部脉均见紧象。关前为阳,关后为阴。(3

8瘛疭:瘛,指收缩;疭,指松弛。瘛疭指手足抽搐。(6

9失溲:指二便失禁。(6

10不了了:余邪少除,精神不爽,身体不适之意。了,完毕、结束、清楚、明了。(10

11风家:经常易患伤风感冒的人。(10

12㕮咀:此指将药物碎成小块。(12

13淅淅恶风:形容恶风之状;淅淅:冷水洒身之感。(12

14翕翕发热:形容热轻浅。(12

15小促其间:适当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12

16须臾:指很短的时(12

17阳浮而阴弱:一指营卫,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一指脉象,轻按则浮,故称阳浮;重按见弱,故称阴弱。(12

18周时:指一日一夜即二十四小时。(12

19将息:调理休息,即服药后护理之法。(14

20项背强几几:形容项背拘紧不适,转动俯仰不利之状。(14

21坏病:六经病经失治误治后产生新的证候而不能归属于六经病时称坏病。此指太阳表证因误治而变为里证,病情恶化。(16上)

22酒客:指嗜酒之人(17

23喘家:指素患喘疾之人(18

24遂漏不止:形容汗出不断。遂,于是之意;漏,渗泻之意。(20

25脉促:脉象急促,上壅两寸,关尺以下脉势渐衰,即内经中“中手促上击”意,非后世脉数中一止之谓。(21

26清便欲自可:指大小便尚属正常。(23

27清酒:米酒。酿酒未曾蒸馏的自然澄清液。(29

28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29

29温粉:米粉(38

30筋惕肉瞤:指筋肉动。(38

31脉浮缓:脉象松驰宽缓。(39

32噎:咽喉部有气逆梗塞感。(40

33外证:相对于里证而言,此指表证。(42

34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46

35面色缘缘正赤:缘缘,持续不断之意。满面持续发红(48

36荣气和:荣气,即营气。和,平和,即正常。荣气和,即营气未受邪。(53

37振寒:畏寒怕冷而身体颤抖。(60

38叉手自冒心:两手叉按压于心胸部位。冒,覆盖,按压之意

39奔豚:证候名。以豚之奔形容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直至咽喉,发作欲死须臾复止。(65

40甘澜水:一名劳水。程林云“扬之无力,取其不助肾邪”钱天来云“动则其性属阳,扬则其势下走。”(65)

41动经:动摇经气。(67

42身为振振摇:身体震颤摇动不能自持。(67

43白饮:又作白米饮,即米汤。(71

44消渴:形容口渴太甚,急欲饮水,饮不解渴之状(71

45烦渴:口渴难忍之意。(72

46水逆:是水邪停蓄于膀胱,气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饮,饮入即吐的一种症状,是蓄水重证的表现。(74

47少气:气息微弱,似不能接续的样子。非短气。(76

48心中懊憹:指心中烦乱不安至甚。一说心中烦郁闷乱莫可名状。(76

49虚烦:指无形邪热扰于胸膈而至的烦躁。虚意指热邪之无形而非正气虚,与有形实热相对而言。(76

50胸中窒:窒,塞也。即胸中有堵塞不适之感。(77

51旧微溏:病人平素大便稀溏。(81

52振振欲擗地:肢体颤动欲扑倒于地。(82

53淋家:指素患小便淋沥、尿道疼痛之人。(84

54疮家:指久患疮疡之人。(85

55疮家:指久患疮疡之人。(85

56衄血:经常鼻衄之人。(86

57亡血家:平素经常失血之人。(87

58汗家:平素易出汗之人,包括自汗、盗汗在内。(88

59恍惚心乱:神识昏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88

60清谷:大便中夹有未消化物。清名词活用为动词。(90

61脚挛急:小腿肌肉痉挛,屈伸不利。脚指小腿。(91

62嘿嘿:形容词,即表情沉默,不欲言语,是少火内郁的表现。嘿同默。(96

63往来寒热:即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96

64胸胁苦满:病人苦于胸胁满闷。满意同闷;苦用作意动,以为苦。(96

65痞:证候名,指痞证,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96

66后必下重:大便时肛门有重坠急迫不爽之感。(98

67少腹急结:指下腹部拘急硬满。(106

68剂颈而还:剂通齐。剂颈而还,指头部汗出,到颈部而止,颈部以下无汗。(111

69火逆:指用熏、灸、熨、烧针、温针等法逼汗所致的变证。火泛指火疗;逆者错也误也。(118

70结胸:病证名。其病机为痰水等实邪结于胸膈脘腹,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124

71自利:指自发性下利,非误治所致。(124)

72不可余药:意不可少服使药有剩余,即必须尽剂。亦有不可用其他药之说。(126

73晬(zùi)时:即周时,一昼夜24小时。(126

74脏结:因脏器虚衰,阴寒凝结而形成的一种病证。(128

75客气:即邪气。因邪从外来,故称客气。(134

76潮热:一种热型。指发热如潮水之起落,定时而发,或定时增高。

77日晡所:日晡指申时,大约午后3时到5时。(137

78麻沸汤:指滚沸的热水(142

79血室:此指胞宫,即子宫。(143

80心下支结:为心下部有支撑满闷之感,与胸胁苦满同类而轻。支,支撑,似有梗阻感;结,凝聚,似有重压感。(146

81支节:四肢关节。(146

82水浆:泛指饮料。如水果汁、蔗浆之类。(150

83气痞:相对痞硬而言,桉之濡软,指无形之邪结滞为病。(151

84平旦:清晨。(152

85干噫食臭:指嗳气带有伤食气味。噫同嗳。(157

86腹中雷鸣:肠鸣剧烈。(157

87干噫:嗳气。(157

88协热而利:协,合也。热,指表热。协热而利,指表热不解而兼下利。(163

89藏结:证候名。藏亦作脏,指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167

90脾约:指胃热肠燥,津液受伤,脾阴不足,使脾为胃行其津液的功能受到约束,而见大便硬,小便数的病证。(179

91胃家实:胃家泛指胃肠而言;实,是指病证的性质,即邪气亢盛。胃家实,指胃肠燥热亢盛之意。(179

92更衣:解大便之婉辞。(181

93汗出濈濈然:濈,水外流;汗出濈濈然,是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185

94固瘕:硬便与溏便混杂,乃胃阳不足的见证。(191

95面合色赤:即满面通红。面合即合面,满脸。(205

96郑声:语言重复,声音低微,见于虚证。210

97怵惕:指恐惧不安之状。(212

98循衣摸床:同捻衣摸床。指病人昏迷时,两手无意识的反复触摸衣被床沿。(212

99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黏腻不清爽。(219

100三阳合病:太阳、阳明、少阳病的症状同时出现。(219

101面垢:面部如蒙油垢。胃热熏蒸,循经上泛于面。(219

102心愦愦:愦,糊涂,昏乱。心愦愦,即形容心中烦乱不安之状。(221

103热越:即热邪发泄于外之意。(236

104喘冒:即气喘而头昏目眩(242

105蒸蒸而振:蒸蒸,内热貌。气从内达,邪从外出,而周身振栗颤抖,即寒战高热。(248

106睛不和:眼球转动不灵活。(252

107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252

108潦水:地面积存的雨水。李时珍云“降注雨水谓之潦,又淫雨为潦”(262

109食不下:食欲不振。(273

110脾家实:实,此处指正气充实,非邪实,即脾阳恢复之义(278

111大实痛:痛而拒按。(279

112但欲寐:此指精神萎靡,体力疲惫,呈似睡非睡的状态。(281

113小便色白:即小便清长。(282

114下厥上竭:因阳气虚于下而厥逆,故称下厥;因阴血出于上而耗竭,故称上竭。(294

115冒:冒者以物蔽首之状。此指眼前昏黑,目无所见的昏晕状态。(297

116息高:息指呼吸,息高是指吸气不能下达,呼吸浅表,为肾不纳气的表现(299

117不得卧:即不得眠。(303

118口中和: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304

119苦酒:即米醋。(312

120泄利下重:下利重坠不爽感。(318

121气上撞心:病人自觉有气上冲心胸部位。心指心胸部位。(326

122心中疼热:自觉心胸或胃脘部疼痛,伴有灼热感。(326

123除中:证候名,中气败绝之症候。表现为证情危殆而反思饮食(332

124食以索饼:给他(病患)吃麦粉做成的条索状食物。给他人东西吃曰食(音饲);饼指麦粉做成的食物;索即条索状。(332

125蛔厥:蛔虫扰动,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的四肢厥逆。(338

126脏厥:内脏阳气衰微而致的四肢厥逆。(338

127蚘(蛔)厥:因蛔虫内扰,疼痛剧烈,气机逆乱而致四肢逆冷。(338

128寒格:指下寒与上热相格拒(359

129戴阳:因阴寒内盛,虚阳上浮而出现两颧潮红,乃假热之像(366

130下虚:指下焦虚寒,是言微厥的原因。(366

131郁冒:头昏目眩如物覆蒙。(366

132下重:即里急后重。(373

133霍乱:霍乱是猝然发作上吐下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霍有急骤猝然迅速之意;乱即撩乱变化之意。因发病急骤剧烈吐泻顷刻间即有挥霍撩乱之状,故名霍乱。论中以吐利交作为主症,包括多种急性胃肠疾病,如食物中毒胃肠型感冒等,与西医所称霍乱病有所区别。(382

134脐上筑:筑者捣也,形容脐上跳动不安如有物捶捣。(387

135劳复:大病新差,气血必虚,体力未复,当谨慎调养,否则易致疾病传变或复发。因劳累而复发者称劳复。(393

136清浆水:酸浆水。(枳实栀子汤用浆水煎)(393

137虚羸:虚弱消瘦。(39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