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慢性病,以大方小量着功

 空谷幽兰80 2024-04-25 发布于广东

语云: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这是中医治病取效在遣方议药用量上的巧处。而量之大小,必须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人,符合病情与机体的情况为宜。以药论之,如麻黄一味,在《伤寒论》中有十四方用到,有六两、四两、三两、二两、一两、十六铢、十八铢等若干种用量。以方论之,桂枝三两,即为桂枝汤;桂枝五两,即为桂枝加桂汤;芍药三两,亦为桂枝汤;芍药六两,即为桂枝加芍药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为四逆汤;干姜三两,大附子一枚,即为通脉四逆汤。

李东垣治慢性病,以大方小量着功,如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等,皆给后世医家垂示法程。此中奥妙,余不敢强作解人,唯依辨证论治原则,用药不拘本草所言之量。

曾治一长达十年之久的头痛患者,日二三度发,兼心烦欲吐,眼珠痛,每痛发必用木棒自击巅顶,受木棒击处,头发脱净,几同斑秃。辨为肝阳上亢夹血瘀,投川芎茶调散改汤剂加减:川芎35g,羌活5g,柴胡15g,防风10g,白芷5g,生地25g,黄芩15g,香附20g,桃仁5g,红花5g,水煎服。

患者执方凝视,欲言又止而去。6日后复来,言药后大效,此间仅发作一次,其余症状皆未出现,并问前所服方之中当归、川芎几乎无一方不用,不效为何?余乃知其初诊时欲言又止之故,答曰:以前所用,必依本草所论之量而在15g以下,此次用至35g,以是取效。后守服20剂,再未复发。

另有某女产后腹痛甚剧,恶露不畅,用药效果不显,日赖自用吗啡缓解。余于详询病史之际,断其药效不显必在药量,乃以芎归汤各药100g予服,药后痛止,堪称桴鼓相应。然则不仅是增其用量始能取效,更有小其用量方能取效者。曾治一患者,10余年来经常患外感,七八日一作,头昏,流清涕,既畏寒,又畏热,易出汗。余书桑叶3g,苏叶2g,薄荷1g,辛夷0.5g,煎汤代茶,服1剂即头清眼亮。以其表邪既解,遂以补益药仍取小剂量缓缓图之,半年后不再多汗,畏寒畏热亦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