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75%前列腺癌患者会出现骨转移!务必牢记这五个长生存关键点!

 果冻715 2024-04-25 发布于江苏

《2023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数据表明,前列腺癌易发生骨转移。骨骼是前列腺癌最主要的转移部位,数据显示,有超过75%的前列腺癌会出现骨转移,大约50%的患者刚确诊时就已经有骨转移发生

如何有效缓解骨痛、骨质疏松等骨不良事件的症状?骨转移患者如何作何康复期的针对性护理?

觅健特别邀请到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单玉喜教授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傅广波教授 和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毛立军教授,为解决前列腺癌患者的骨转移治疗和后期康复的困惑。

  01  

做好骨保护的四大要点

单玉喜 教授

图片

前列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由于健康体检的不全面性以及患者对早期诊断重视程度不足,部分患者的确诊时已至晚期阶段。PSA水平是初步判断骨转移风险的重要指标:当PSA浓度不超过20 ng/ml时,患者骨转移的可能性较低;而当PSA水平超过100 ng/ml时,约80%的患者存在骨转移的风险。确诊之后,必须进行包括临床分期与骨转移状况在内的全面评估。

在接受抗雄激素治疗(ADT)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经历骨质疏松与骨密度降低的情况。因此,建议进行同位素骨扫描或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查,以准确掌握骨转移的范围、部位和数量。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心理调适:维持稳定的心态对于优化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应避免过度焦虑。实践表明,心态疗法在肿瘤患者中具有积极的影响

2. 均衡饮食: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适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尤其是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

3. 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适当的肌肉强化练习,增强肌力。同时,采取低盐饮食有助于减轻水肿现象,并限制烟酒的摄入,这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及体能状态十分关键。

4.日常晒晒:合理的日晒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有助于预防骨骼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02  

既能抑制雄激素又能保证骨骼健康的疗法是?

傅广波 教授

图片

在我们的临床前期研究中,针对第二代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观察到其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普遍较低。这一特性使得此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相较于其他药物类别,显著降低了诱发癫痫或中枢神经系统不良事件的风险。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群体,鉴于其生理机能的自然衰退与特定疾病易感性增加,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需引起高度关注。

然而,值得强调的是,第二代抗雄激素药物在设计与研发过程中已充分考虑了这些潜在风险因素,其应用旨在有效预防上述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在日常生活中,老年患者能够安全且有效地接受治疗

  03  

骨转移的针对性药物选择

毛立军 教授

图片

在确保对前列腺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骨骼系统的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因此,骨骼治疗并非首选方案,而是作为整体治疗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骨骼治疗手段多样,从传统的帕米膦酸到目前的唑来膦酸,药物治疗不断迭代更新。近年来,核素治疗,例如镭-223等新兴药物,已经成为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通过评估患者的具体需求和个体差异,我们可以筛选出最适合的药物方案。综合治疗策略的实施,旨在优化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并确保与疾病共存的同时,能够维持一个高质量的生活标准。

单玉喜 教授

图片

在维护骨骼健康的临床实践中,磷酸盐类药物的应用旨在促进骨质的维护与修复。然而,这类药物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包括发热、疲劳感、肌肉痛楚、寒颤以及胃肠道的不适症状。随着医药科学的不断进步,新型药物如地舒单抗的研发标志着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进展。地舒单抗通过抑制骨吸收和减缓破骨活动,有效降低了骨折及其他骨骼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进一步地,针对特定疾病的靶向精准治疗药物,例如镥-177,已在临床治疗中显示出其优势。另一新型药物镭-223,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尤其在国内医疗领域,该药物对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表现出显著的治疗效能,不仅对肿瘤细胞产生治疗作用,同时能有效缓解由骨转移引发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04  

后期复查,要看这两方面

傅广波 教授

图片

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监测过程中,患者除了基本的血液、尿液及粪便分析,还需进行肿瘤标志物水平、PSA和睾酮水平等指标的测定。

1、PSA检查:对于经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在术后第一年内,建议每三个月进行一次PSA水平的评估,以监控疾病复发情况;随后,应调整为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确保疗效的持续性与疾病的稳定控制。

针对采用内分泌治疗手段的患者,自治疗启动之日起,需定期每三个月进行PSA及血清睾酮水平的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影像学检查:在前列腺癌的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包括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SMA PET/CT)。这些检查能够提供关于肿瘤位置、大小及可能的转移情况的重要信息。通常推荐,影像学检查应按照3至6个月的间隔定期进行,以便对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行精确监测,并指导后续的治疗决策。

毛立军 教授

图片

在中国,前列腺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2岁,而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则仅达78岁。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同时存在其他系统的并发症,且经常需服用相关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对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器官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鉴于此,需对患者的全身症状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这其中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及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检查结果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

  05  

健康管理,需要记住这三件事

毛立军 教授

图片

在探讨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恢复过程中,免疫系统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免疫力一旦减弱,无疑会提升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风险。鉴于此,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显得尤为关键。这要求我们向公众普及免疫健康的重要性,将防病作为首要的健康目标。

1、心理健康:部分患者可能会遭遇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产生自我伤害或拒绝治疗的行为,这些均会对治疗效果构成严重威胁。基于此,强烈建议患者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对于促进康复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生活习惯:适当的体育活动能够对免疫系统产生正面影响。然而,不适当的剧烈运动可能会引起骨折等不幸事件。因此,骨转移患者可选择适宜的运动类型,如游泳、缓步走和太极这类低强度的活动,既能增强免疫力,又能预防意外伤害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定期晒太阳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症,并有助于延缓该疾病的进展

3、饮食注意:某些食品对前列腺癌的发展具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例如,绿茶和西红柿就具备一定的预防效果。相反地,腌制食品则会损害免疫功能,可能导致病情进展。

专家简介



图片

单玉喜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

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华医学会江苏省男科学会副主任委员(2006.8至2015.12);

中华医学会江苏省泌尿外科学会委员(1994.6至2012.6);

中华医学会苏州市男科学会主任委员(2007.5至2015.11);

中华医学会苏州市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2006.9至2017.7);

苏州市泌尿外科学会及男科学会名誉主委;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江苏医药》编委;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特约编委;

承担863子课题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及省教委课题2项,省卫生厅课题1项及卫生部课题1项;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16项;

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20余篇, SCI收录42篇;

2006年苏州市劳动模范,苏州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记三等功二次。


图片

傅广波 教授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

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和徐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德国海德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江苏省泌尿外科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 “333”人才、江苏省卫计委拔尖人才、淮安市“533”人才;

中国性学会基层泌尿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男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妇幼保健学会男性生殖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男科分会常务委员,淮安市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擅长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膀胱癌根治+原位膀胱、肾癌剜除等常规和创新性手术;组建区域男科诊疗平台,率先开展多项男科新技术、新项目;2015年起建立区域多学科联合前列腺癌早筛平台及区域诊疗中心;

主持、参与课题20余项,发表中外文章60余篇,其中SCI文章30多篇;先后获教育部二等奖和淮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淮海科技奖2项,淮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等;参编图书2本。








图片

毛立军 教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委会微创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前列腺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男科学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医用机器人分会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男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基层前列腺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会泌尿外科学组委员; 

徐州市抗癌协会前列腺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男科学杂志》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基金及其它省级课题10余项。获得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2项、徐州市科技进步奖3项。入选江苏省 “六大高峰”、“青蓝工程”和“科教兴卫”青年医学人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 发表SCI及中华级杂志共40余篇。




温馨提示

本文仅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诊疗。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内容制作及支持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封面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