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寻找教育良性循环的触发点

 滕大卫 2024-04-25 发布于河南

好好说话真的是太重要了。不说那些伤人的话,伤人往往也会伤到自己。不善于好好说话的人,正如武侠小说中的七伤拳特点一样:伤人也伤己。

当下很流行的一种关于沟通的理想定位是非暴力沟通。我认为,非暴力沟通应该成为教育者的一种行为习惯,也是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式。

我将两个在语文早自习上不停说话的学生叫到办公室里,先是劈头盖脸地训斥了一顿,将他们直批到低下高傲的头颅,似乎犯了天大的错误一样。

可是在冷静片刻之后,我意识到:埋怨或者批评没有任何意义的。我转而向学生解释说到:老师刚才的批评并不是要真得说落你们,而是希望你们明白当下的过错并能有所改进。

学生犯错了,老师批评并告知家长,孩子回去后家长接着批评教育一顿,孩子对老师的怨气会增一分;孩子继续犯错,老师再次批评并告知家长,孩子回去后家长接着再批评教育一顿,孩子对老师的怨气再增一分……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对于老师对于学习就会失去信心。

学生表现良好,老师表扬并告知家长,孩子回去后家长接着表扬一顿,孩子对老师的好感会增一分;孩子继续表现良好,老师再次表扬孩子并告知家长,孩子回家后家长接着再次表扬激励一顿,孩子对老师的好感就会再增一分……这样良性循环下去,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对于老师对于学习就会信心倍增。

在恶性循环下,教师的教育热情会一次次冷却,家长对于孩子的期待会一次次降低,孩子对于学习、对于未来的信心会一次次迷失。显而易见的是,在这种教育之下,教师、学生与家长都会受伤,而且这种伤害都是不可逆的。

在良性循环下,教师的教育热情会一次次高涨,职业认同感会持续提升;家长对于孩子的期待会一次次提高,孩子对于学习、对于未来会一次次提升信心。显然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家长与学生都会幸福,而且这种幸福是永久的不可复制的。

我们要做的,或许就是要找到良性循环的起点。可是这个点在哪呢?

事实上,这个点并不难找。它可能是推心置腹地学生进行一次促膝长谈;它可能是将学生的过错以幽默的方式化解掉;它也可能是公开隆重地对其进行表扬一番;它还可能是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无心之过………

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总能找到良性循环的触发点。而当我们点击这个触发点的时候,我们就能转动良性循环的齿轮。

教育者的自救,或许就在于进入这个良性循环之中。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教育者一旦拥有发现教育之美、学生之美、教学之美,就一定会发现自己教育领域的新大陆。

2024.04.25

滕大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