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羊欢歌,倦鸟归巢,6首古诗词褪去浮躁回归自然

 荔枝姑娘诗词赋 2024-04-25 发布于广东

每当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向往。在这个广袤的人海中,每个人都渴望在万家灯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盏。

在古典诗词中,黄昏美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日暮盼人归的心理,是这种美学的核心。当黄昏降临时,人们渴望与亲人一同归家,那份家的温暖与心灵的归宿感让人心醉。

然而,夕阳的余晖带给古人的不仅仅是温馨与回归。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悲欢离合,欢喜与忧愁交织在一起,但这抹夕阳晚照最终指向的都是回归,回归故土家园,也回归心灵家园。

如今,我们依然在追逐着夕阳的余晖,渴望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让我们借鉴古人的智慧,把握住内心的方向,回归那个真正属于我们的家园。

【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代 : 王绩《野望》

在黄昏时,我站在房屋东边的髙地上,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去哪里。每棵树都被秋天的颜色染上了,群山都被落日的余晖覆盖着。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满意地回去。大家相对无言,互相不认识,只能唱一首长歌来怀念古代以采薇为生的隐士。

王绩在经历了隋末到初唐的朝代更迭后,归隐东皋。但他内心仍然感到迷茫和不安,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这种生命的哀愁和寂寞,让他将感受化作了山间的落日余晖和黄叶飘飞。他看到每一棵树都被秋色染上,山峦都被落日的余晖覆盖,这样的光影摇曳使得这幅日暮人归的景象更加深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绩想到了解脱之道,他决定像伯夷、叔齐一样,安心隐居东皋。斜阳照耀着村庄,牛羊回到深深的巷子里,这样的景象既让他羡慕,又让他惆怅,所以他吟唱着式微,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二】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唐代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傍晚,寒冷的山区显得更加郁郁葱葱,秋天的水流日夜缓缓流淌。我拄着拐杖站在茅屋门口,迎着风仔细聆听傍晚蝉的歌唱。渡口一片寂静,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村里升起了袅袅炊烟。裴迪又喝醉了,在我面前唱歌,真是疯狂啊。

世人常说,求仁得仁就是幸福。看来,没有人比王维更幸福了。王维在仕途与归隐间徘徊过后,最终实现了仕隐两得。这首诗是他们一同归隐辋川别业的写照,身心都回归自然。

王维在友人未归之前,安闲自得。他看着寒山渐深,听着秋水潺潺。独倚柴门,临风听蝉,已呈现出超逸之姿。诗中的“转”和“日”字,让寒山秋水跃动。仿佛看到落日与秋水相接,村里炊烟袅袅。时间上日已黄昏,空间上炊烟升起,心灵上盼人归。这样交织在一起,日暮人归的情景就出现了。

裴迪醉酒归来,正在五柳门前狂歌。这故友成了王维心中的接舆,他自己也成了陶渊明。这样的日暮人归,有隐逸情怀,有人间烟火,有深情厚谊,不辜负这满目青山夕照明。

一代才女李清照也曾这样日暮醉归,好不惬意:“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醉归的时光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三】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宋代 : 张舜民《村居》

水田周围流淌着溪水,篱笆外面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完了,槿花也凋落了不少。

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骑着牧童,只有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路上。

张舜民的画笔描绘了黄昏日落的村居景象,他将归人隐去,只让寒鸦闲卧在夕阳牛背上,缓缓而归。这幅画面以诗入画,流露出村居的宁静和恬淡,同时也传达出他内心的平和与清雅。

画面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竹林深深,篱笆斜倚。榆钱落尽,槿花稀疏。这里有盛放的绿意,也有凋零的稀疏,但并不显得萧瑟,反而给人以宁静和和谐。

最妙的是远处的斜阳晚照下,老牛迎着余晖缓缓归来,寒鸦双双相伴,一同回到家中。只有村居的寂静,才能让人感受到这样的和谐与统一。

正如苏迈所写,“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这样的日暮寒鸦,让人感受到村居的寂静与和谐。徐再思也曾描绘,“凝烟暮景,转晖老树,背影昏鸦”,将这样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张舜民的画作,还是他们的诗词,都让人感受到身心俱静的和谐与统一,这样的景象让人心生敬畏和感动。

【四】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元代 : 萨都剌《上京即事 其八》

在夕阳下,牛羊自由自在地走着,野草散发出香气,乳酪也特别甜。突然一阵北风吹来,飞沙走石,好像大雪纷飞。家家户户都赶紧把帐篷的毡帘放下来。

萨都剌的笔下,牛羊晚归的画面成为了草原风光的典型代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辽阔与宁静相结合的场景让人向往不已。

然而,萨都剌的书写并不止于此,他描绘了草原上弥漫的青青芳草与纯纯奶酪交织的甘甜,打开了人们的嗅觉与味蕾。

就在我们对美食与美景留连忘返时,萨都剌的笔锋再次转变,描绘出大漠沙如雪漫天卷来的画面。狂风大作,飞沙撞击到脸上的疼痛感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在这样的日暮人归中,草原儿女表现出独有的淡定和从容,无论风雨如何狂躁,他们都能安然度过。

风雨过后,他们定会纵马归去,欢歌笑语中迎接新的生活。萨都剌的这首诗,唱响了令人向往的草原牧歌,展现了草原儿女的坚韧与生活态度。

【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魏晋 : 陶渊明 《饮酒(其五)》

生活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嘈杂和喧嚣。你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的地方宁静。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和傍晚的美景非常美好,有鸟儿结伴飞回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但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

陶渊明可谓是回归自然的心境典范,他不仅从日归到人归,更达到了心归的境地。历代文人也难以比拟他的归隐程度,他不仅淡泊名利,更将此心澄净,自无车马喧嚣。

他悠哉游哉地在东篱下采菊,抬眼便见南山映入眼帘,这种心意相通、目光所及之境,就是他与南山悠然对望的时刻。他倾心于日暮时分的南山,山间烟雾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样的日暮归来,落在陶渊明心中,成了他领悟人生真意的时刻。

陶渊明的境界如同古代哲人一般超凡,他虽以饮酒为题,却未写如何饮酒,而是将醉酒成诗的情意,行云流水地诉之于笔端。他真正实现了归园田居的梦想,每天早晨起床整理荒秽,晚上带月荷锄归,他与田园没有隔离感,这种参与感是王维等文人无法比拟的。

陶渊明的诗篇流传千古,他的心境成为人们追求的典范,他的归隐之路也成为了人们向往的人生境界。

【六】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馀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宋代 : 周敦颐《题春晚》

花儿飘落,我在夕阳的余晖中关上门。天边有几只乌鸦正在树林周围盘旋,准备归巢。我站在栏杆旁,远远地看到渔夫和樵夫们一个个走在回家的路上。

夕阳的余晖洒在门外,落英缤纷,夕阳余晖中的风景如画,虽美,却无法阻挡多情的诗人周敦颐的视线。他站在栏杆旁,看到满地的落花,还有远处的几只乌鸦在树林周围盘旋,忽高忽低,忽明忽暗。

这样的日暮鸟归场景,让诗人周敦颐诗兴大发,正在吟诗之时,他看到渔父与樵夫们满载而归。他们在忙碌了一天后,终于回归。

鸟倦飞而知还,人日落而知归。这一刻的归来,无需多言,就能感受到天地间弥漫的归来意趣,属于渔舟唱晚,属于樵夫乐归,也属于独倚栏杆笑看归来的诗心与闲情。

即使这一刻已经暮春花落,但终有归时,这就是最美的人间风景。它让人感到治愈,让人沉迷。

就像林逋的诗:“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这黄昏日落,让人心安,也让人向往;

还有王安石的诗句:“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满载欢喜与沉醉。

无论是樵夫还是渔民,只要身心回归,即使只是遥遥相望他人的归来,也能感到深深的欣慰和喜悦。

古人笔下的日暮人归,如诗如画,宛如一幅田园牧歌的画卷。牛羊欢歌,鸟归巢穴,寒山秋水映着夕阳的余晖,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和谐。

但愿每一次的回归,都能让我们的身心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归属,都能让我们的灵魂在这片天空下寻找到安宁。

回望那白云飞鸟,满目青山夕照明,这不仅是身体的归宿,更是心灵的寄托。让我们在回归的那一刻,能够感受到那份来自大自然的温暖,能够放下所有的疲惫与忧虑,让心灵在宁静中得到真正的释放。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