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论语】 2.17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2.18如何求取禄位\2.19为政之要在用人

 惟虫能天 2024-04-26 发布于河北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2.17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本章的意思是,孔子说,仲由啊,我来教导你如何求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道。

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是孔子的弟子。子路喜强好勇,性情率真直爽,是孔子喜爱的弟子之一。本章中的“知”有两种含义,前面的“知”是知道、明白的意思,后一个“知”是聪明智慧。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不仅是诚实的表现,还是一种智慧。则就是愚蠢,就是自欺欺人。

无论政界乃至所有地方,不知道充知道,知道充不知道的现象,不能说普遍存在但也绝非少见。尤其是为官者很容易犯这个毛病。知任何人都不是万能的,别说个人,即使整个人类在宇宙实相面前也是惊人无知的。人类的所知是有限,而宇宙奥妙是无限,以有限对无限永远不成比例。那我们为何不敢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承认不知道呢?承认不知道并不丢人,而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才是可笑的。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一可给人诚实的印象,二可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教导,三可调动和发挥他人的积极性。否则,不仅会给人打肿脸充胖子、牛皮哄哄的感觉,更不会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不仅听不到真实情况,还可能会留下笑柄。

如何求取禄位

2.18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

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本章的意思是,子张向孔子学习怎样求得官位俸禄。孔子说,多听听,保留有疑问的地方,其余有把握的问题慎重地进行谈论,就会减少错误。多看看,保留有疑问的地方,其余足以自信的事情就慎重地去做,这样就会减少懊悔。说话减少错误,做事减少懊悔,官位俸禄就在其中了。

子张是孔子的弟子,小孔子四十八岁,是位年轻的学生。这位学生似乎热衷于从政,古籍记载他曾多次向孔子问政。他到孔子这里主要是学干禄,通俗地说就是求如何谋生。古代的俸与禄是两个概念,俸相当于现在的月薪,禄则有实物配给。因为禄位是永久性的,所以过去重在谋求禄位,这相当于现在财政开支的公务员职位。

孔子教育弟子主要是学仁学义,但子张则与众不同。他大概跟老师讲,你说的那些我不感兴趣,我就是想学。干禄,即如何能当上公务员。此时孔老夫子并没有把他撵出去,反而传授给他一套办法。此,我们一方面感慨孔子对年轻一代的关心和包容,同时也感恩子张的直率提问。他这一问,不仅自己得到了老师的真传,也使后世求干禄者受到了启发。

孔子不反对求取禄位,但反对以不正当手段求取禄位。求取禄位的方法有多种,比如说有人靠拉帮结派取得,有人靠阴谋诡计取得,有人靠打压别人取得等。靠这些手段得来的官位不仅不会长久,还会招致恶报,因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而只有通过道德和明智的方式取得的俸禄才是可靠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爱官、爱名、爱地位都要取之有道。好人为官会做更多的好事,会提拔更多走正途的人。反之,歪门邪道、不正之风就会盛行。

从本章得知,孔子既没有批评子张不问仁义道德,专问求取禄位的提问,也没有告诉他求取禄位的具体技巧,当然更不会教他诸如如何炒作、推销,乃至投机钻营的办法。孔子教给他的,仍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与求职的基本条件。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万变不离其宗啊。

孔子教给子张求取禄位的基本条件就是八个字,亦可谓是八字诀: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干禄的基本素质,首应体现在渊博的知识和不错的本领上。但知识再渊博也不会万能,本领再大也不可逞能。孔子教导子张要多听、多看、多学习,要谨言慎行,有不懂的地方则保留,要懂得请教人家。不要讲过头话,更不能不懂装懂、五吹六拉,如果露了馅,就没法往下混了。

在政界,有千万只眼睛在盯着领导干部,这些人往往用自己的强项比你的弱项。你说了一百句正确的话,未必有人赞扬你,但若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有人可能要嘲笑你一辈子,甚或会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一个人的强项可以很强,但不能有致命的弱项和短板,即不能让人抓住把柄或留下笑柄。孔子讲到的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就是耳听、眼看,口言、身行。上天造人,造两只耳朵是让人多听、兼听,既听正面意见也听反面意见;造两只眼睛是让人多看,要全面、客观地看,既要看现象更要看本质,既要看有利条件也要看不利条件,既要看当前更要看长远;只造一张口是让人少说话,说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话;造两只手和两条腿,是让人多动手、多行动、多做事。照此去做,做人会是好人,做官会是好官,想干禄会被录取,被录取后会干得很出色。

为政之要在用人

2.19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本章的意思是,鲁哀公问道,怎么做能使老百姓服从呢?孔子说,提升正直的人,将其放在邪曲的人之上,百姓就服从了;提升邪曲的人,将其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服从。本章的提问者是鲁哀公,他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国君,哀是其谥号。从此谥号可看出来,这位老人家面临的形势不太好,就是说他的下属和民众有些不太服他。当时鲁国处于末期,权臣当道,国君趋于没有实权的境况。哀公问孔子说,孔丘啊,我怎么做才能让下面的人服我呢?国君向臣子这样发问有点像笑话,反映了他当时的层次和状态。在中国政治中的道理是,民众服与不服,主要看你的道德,而不在你的力量。鲁哀公问此问题,你说孔子怎么办呢?他不能说得太直白,又必须做得体的回答。于是他很婉转地对鲁哀公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直就是提拔直道而行,即贤能忠诚之士,把他们摆在重要位置,从而把狂妄之人压下去,这样老百姓就服了。反之老百姓

就不服。

孔子的回答虽是针对鲁国当时的情况而言,却道出了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一条重要规律,即如何用人。诸葛亮说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话可为本章作注脚。《曾国藩家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爱禾者必去稗,爱贤者必去邪,爱民者必去害民之吏,治军者必去其蠹军之将,一定之理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这事重要,那事重要,什么事也不如用人重要;这个导向,那个导向,用人是最重要的导向。重用君子,君子还会重用君子;提拔小人,则会形成小人相互勾结的局面。这不仅是百姓服不服的问题,更关系一地的发展和一国的兴衰。

多凶即吉,多吉则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