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面对孩子,我们的情绪特别容易失控

 欢丸妈妈陈霜 2024-04-26 发布于北京

很多事情,都会触发我们的情绪。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父母忍无可忍要爆发;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只想玩,父母要爆发;孩子受人欺负了,有些父母都要爆发: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还不是因为你怂。

几乎每个家长在育儿中都会有某些特定的时刻容易情绪失控。有的父母特别容易爆发,一点就着,不点自己也着;有的父母就好一点,现在叫比较有松弛感。

每个父母爆发的点还不太一样。比较糟心的,是爸爸妈妈的爆发点很不一样,有时候俩人还产生冲突。甚至一边觉得另外一个是不是精神有毛病,怎么动不动就发火。另一边觉得你是不带孩子,要是你来辅导学习,你也得炸。

我们为什么上班的时候还能控制情绪,但是在孩子面前特别容易爆,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是因为孩子的问题确实是我们逃不掉、躲不开的一个问题。工作你可以辞职,朋友你可以绝交,配偶大不了你都可以离婚,而且这些都是成年人,他们怎么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他们自己是可以全权负责的,你的责任不大,压力也就没有那么大。之前讲过,当一个人压力大的时候,他的情绪也就比较容易触发。所以你得去想办法解压,每个人怎么解压,方法都不一样,你去用别的渠道解压,不要在孩子这里爆发。同时这也是个认知问题,老话讲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未来的路也是要他自己去走的,家长不可能做到完美,也不需要承受那么大的压力。

第二,是因为孩子弱小。你在孩子面前,就更容易不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可以给自己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比如说,要爆发的时候马上走开。说白了,把孩子当同事看待,就比较容易控制情绪了。

第三个原因要从心理学上分析。

先给大家讲一个ABC情绪疗法,A是诱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对这件事的理解解读,C是AB二者综合导致的结果。由于不同的人对事件的理解解读是不一样的,也就是B不一样,所以同样的事件A导致的结果C也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家里的父母,在看到孩子同样的行为A之后,两个人的情绪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因为两个人的B认知不一样。这更是为什么有的人松弛感比较强,情绪比较稳定,有的人就特别容易炸,也都是在于B,你对这件B事的理解解读。这个理解解读来自我们自己的童年经历,也就是现在经常说的,原生家庭。

我们每一个人的观念都是很不一样的。你是吃甜粽子还是肉粽子,甜豆浆还是咸豆浆,都不一样。你觉得放学需要先学习后玩,你觉得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必须坐的端端正正的,你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必须认认真真的完成。这些观念,可能有的家长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但其实并不一定。

我之前发过一个短视频,被一些人骂得狗血喷头。我说,有些无效作业是可以不写的。当时有好多人留言说,你这种说法,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你这种人也配当老师。这些人跟我也无冤无仇,就是我的这个观点触碰了他的某些底线。他骂我的时候也是非常诚恳非常愤怒的。这些认知是哪里来的,就是我们从小有人告诉你的,或者生活告诉你的。

比如一个家长,他自己小时候就经常因为写不完作业被批评,遭到严厉的惩罚,他对“先玩再写作业”的体验就是焦虑的;如果他一直都是先写作业后玩,学习成绩非常好,那他就把这个方法当成是重要的经验,想要传承给孩子,如果孩子不听,他就会比较焦虑;如果他从来不被允许先玩再写作业,他的所有时间都是被严格安排、控制的,他小时候就很愤怒,他现在可能还是愤怒的;而如果他能够自由安排时间,也确实能够成功完成作业,他对这件事情的体验就非常轻松,毫无心理负担,可能就觉得,先写作业还是先玩,无所谓啊,反正最终把作业完成了就行了呗。

当拥有不同童年经历的小孩长大后成为父母,管教自己的小孩时,面对同样的情形,激活的却是不同的基础认知,然后引发不一样的情绪——或焦虑,或愤怒,或轻松。这就是当一个孩子放学回家不写作业,一进门就打开了电视,父母情绪失控的深层原因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呢?

一、觉察和标记情绪。处理情绪的第一步是看见情绪,要先察觉到你的情绪,没有察觉就谈不上控制,甚至当你给自己的情绪下了定义之后,你发现这个情绪就已经淡了一点。你告诉自己我正在愤怒,你就没那么愤怒了。觉察情绪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你在情绪当下,是不那么容易做到的,但也不是不可能做到,也跟我们学习其他技能一样,需要慢慢练习。

二、不要试图去控制甚至压抑情绪。觉察到情绪之后,给情绪命名之后,有的情绪可能就已经化解了,但有的还不行,这都没关系。但是你不要试图去控制甚至压抑情绪。当然还有些人更严重,他不仅要压抑情绪,他还要否认情绪。

你肯定遇到过这样的人,明明已经气急败坏脸红脖子粗了,但是他不承认自己生气了,有的时候是有意识的,比如一个妈妈,看到专家说不应该对孩子生气,于是她就不承认,说我没生气。还有的时候,是无意识的,这个人可能从小就不被允许释放自己的情绪,于是他潜意识里认为情绪是有害的,是不正当的,就去否认自己的情绪。

那么这样的家长,连自己的情绪都否认,都无法接纳,他就更要去否认和不能接纳自己孩子的情绪,这就又是一种代际传递了。

人在生气的时候,你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生气了,就先脸红脖子粗了,先心跳加速了,为什么。因为这就是人身体的一个机制,在进入意识之前,首先体验到情绪的是我们的身体。

当你否认和压抑情绪的时候,这个情绪就没有进入到我们的意识里,自然也就不能被觉察被标记。当一个孩子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表达情绪,那么他的情绪就可能通过其他的一些非正常出口去表达了,这就是所谓的躯体化反应,比如有些孩子的抽动症,可能是就是焦虑引起的。还有一些孩子,经常有一些检查不出来机能问题的症状,头疼、肚子疼甚至是发烧这种看起来绝对不是“装病”的病,实际上都是由情绪问题引发的。

压抑情绪还会带来的问题,就是明明有气但却强忍不发会导致孩子连攻击的对象都没有,情况严重一些的孩子会转向自我攻击。

所以我们用不着在孩子面前装扮成永远不发火的圣人,这是假的,不仅虚假,而且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示范。

三、反过来,不要随意释放情绪。随意释放情绪包括语言和行为层面。语言上,就是把情绪变成语言暴力,羞辱、贬低自己的孩子,很多人觉得骂他一顿也不会掉块肉,但是对于孩子尤其是低龄孩子的人格羞辱,尤其是当家长觉得伤害不大而无节制的时候,会给孩子造成比偶然一两次体罚更严重的影响。行为上,不光是打孩子,还有摔东西、还有些人会自残。这就不用说了,孩子就是你的复印件,你怎么做,未来孩子就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