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钾只知道补钾,那你第一步就错了!

 石叶文摘 2024-04-26 发布于江西
图片

临床上血清钾低于 3.5 mmol/L 时称为低钾血症,其中血钾在 3.0~3.5 mmol/L 者为轻度低钾血症,2.5~3.0 mmol/L 为中度低钾血症,<2.5 mmol/L 为重度低钾血症,血清钾 <2.0 mmol/L 可危及生命。


一、低钾血症发生的原因

图片
 1 低钾血症的可能病因


二、低钾血症的诊断

图片
 2 低钾血症诊断流程
注:仅限普遍情况,临床工作中仍需结合患者病情具体分析


三、低钾血症的治疗

 排除假性低钾确定低钾病因,治疗原发病 → 补钾原则和方案

1. 见尿补钾:人体 90% 的钾经肾脏排出,故当少尿或无尿时,补钾需慎重,防止高钾血症,一般要求尿量 >500 mL/24 h 或 30~40 mL/h,但若患者重度缺钾,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可以不见尿补钾,在心电监护下补钾。

2. 用于补钾的药物:临床上可用于补钾的药物有氯化钾,枸橼酸钾,醋酸钾,谷氨酸钾,门冬氨酸钾镁等,其中氯化钾最为常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补钾不代表补充氯化钾,以氯化钾为例,换算公式如下表:

表 1 氯化钾的换算公式
图片

3. 补钾浓度 ≤40 mmol/L:40 mmol/L 的钾约相当于 3 g/L KCl,即临床上 KCl 的输注浓度通常不超过 3‰,即 500 mL 生理盐水只能加 10% KCl 15 mL(1.5 g)。

4. 补钾速度 <20 mmol/h:换算为 KCl,即 <1.5 g/h KCl(10% KCl 每小时不超过 15 mL)。

5. 补钾治疗时,每日 KCl 总量控制在 200 mmol(相当于氯化钾 15 g)以内,对于重度低钾血症需要 3~4 天的时间才能补足血钾。

6. 补钾量参照血清钾水平,估计补钾量

  • 轻度缺钾:血清钾 3.0~3.5 mmol/L,可补充钾 100 mmol(相当于氯化钾 8 g),口服药物补充;

  • 中度缺钾:血清钾 2.5~3.0 mmol/L,可补充钾 300 mmol(相当于氯化钾 24 g),口服+静脉联合;

  • 重度缺钾:血清钾 2.0~2.5 mmol/L,可补充钾 500 mmol(相当于氯化钾 40 g),静脉补钾为主,口服补钾为辅。

7. 补钾方式

以口服补钾为主,优点:速度快,液体负荷小。不建议使用氯化钾缓释片,因其不仅吸收缓慢,还有附着于消化道局部,造成胃肠黏膜化学性灼伤的风险。

  • 建议 10% KCl 液体口服,不能耐受者可口服枸橼酸钾(1 g 枸橼酸钾约含 9 mmol K+或经直肠补钾。每次口服 10% KCl 不超过 40 mL(即 4 g KCl),两次给药间隔不少于 30~60 min。
  • 静脉补钾主要用于严重低钾血症或无法耐受口服补钾者,由于静脉补钾易出现高钾血症,故建议在心电监护下补钾,每 1~2 小时监测一次血清钾浓度,以免发生高钾血症。静脉补钾可致静脉炎和疼痛,快速静脉滴注钾可能导致心脏骤停,故可经中心静脉缓慢补充 10% KCl,建议从 10 mL/h 开始泵入,速度控制在 14.5 mL/h 以内,使血钾逐步升高至 4 mmol/L。

8. 补钾不建议用葡萄糖溶液,因为葡萄糖可刺激胰岛素分泌而降低血钾。

9. 顽固性低钾血症,需考虑缺镁,所以对于单纯补钾很难纠正伴低镁的低钾血症,可口服或静脉补镁,即 4 mL 50% MgSO4 (8 mmol)稀释于 10 mL 0.9% NaCl 中静脉补充(20 min 以上)。
10. 低钾血症和缺钾常同时发生,但低钾血症并不等同于缺钾,因低钾血症可能系细胞内外分布异常所致,故解除分布性低钾诱因后,进入细胞内的钾会再次释放到细胞外,与补钾治疗叠加导致反跳性高钾,故需严密监测。

11. 肾小管酸中毒所致低钾血症患者,更适合用枸橼酸钾和碳酸氢钾,使用枸橼酸钾时需注意患者肝功能。近端肾小管病伴磷酸盐排出过多,宜用磷酸钾制剂。


特别说明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策划:TAT
投稿:503356829@qq.com
图表:图 1 、表 1 为作者制作,图 2 源于丁香园心血管时间
参考文献:
[1] 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 第 8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湖北省基层医学联盟, 朱元州, 尚游, 祝伟, 魏捷, 夏剑, 甘泉, 曹锋生, 赵慧, 蔡小芳, 杜宇, 瞿星光, 王冰, 王成, 刘伯毅, 林彬, 孙昊, 岳茂兴, 马静, 孙志辉, 王斌, 王夜明, 常超, 刘欢. 高危低钾血症患者加速治疗专家共识 (东湖共识)[J].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3,09(4):193-198
[3] 葛均波,徐永健. 内科学. 第 8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傅丽. 低钾血症常见病因的诊断分析 [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7):1519-15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