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分、血分析义

 循天园 2024-04-26 发布于广西

·气分与血分的涵义在历代文献中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三点:一是气分、血分相对,分别指属于气或血范围的功能活动及病变。二是指卫气营血辨证中的两个阶段。三是指《金匮要略》中水气病的两个类型。

·从病机的角度,病变所涉及的气分、血分,既可见于外感病,也可见于内伤病。但二者在外感病与内伤病中的涵义有着明显不同,应用时须注意其相关背景。

·由于气分、血分病变可见于温热病,也可见杂病等,因而相应的治气、治血也必须结合具体的病证发生发展规律来制定治疗方案。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气分与血分是一个颇为常用的概念,但其所指并不清晰,所用也较为混乱,兹结合文献加以梳理分析。

气分、血分之义

气与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由脏腑化生,也为脏腑所必需。气属阳,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功用;血属阴,主司濡养滋润。二者互依互用,密不可分,其中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而血能载气。

气分与血分显然是基于对气血的认识提出的概念,其涵义在历代文献中,概括起来主要包含有三点:一是气分、血分相对,分别指属于气或血范围的功能活动及病变,如邪在气分、气分湿热、血分实热等。二是指卫气营血辨证中的两个阶段,气分证是温热病的中期,属里热实证;血分证则是温热病邪热深入阴血所致的病情最为深重的阶段。三是指《金匮要略》中水气病的两个类型,气分病指由气而病水者,血分病指由血而病水者。

由此可知,气分与血分既可作为病名,也可作为具有时空意义的疾病状态。从空间而言,它反映了病变所在的浅深,在气者浅而轻,在血者深而重,有病位的意味;从时间而言,它又反映了病变所处的阶段,一般而言是先气分后血分,属气分者为病短,属血分者为病时间长。

气分、血分之病

从病机的角度,中医学把疾病分为两大类,即外感病与内伤病。而病变所涉及的气分、血分,既可见于外感病,也可见于内伤病,但在两类疾病中的所指并不一致。

在外感病中,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法,把气分与血分作为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或类型。

所谓气分证,是指温热之邪在卫分不解,由表入里,或直入气分,或由伏热内发而形成的正邪俱盛、相争激烈、火气有余的一类阳热证,病位主要在阳明胃、肠,也可涉及肺、脾、胆等,病症范围相当广泛,证候类型亦多种多样,而临证主要以高热、恶热、口渴、便干、尿少而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主要特征。根据其有无燥屎内结,又可分为无形热盛与有形热结;根据其有无大汗出,还可将其分为里热蒸腾与里热郁闭。

所谓血分证,是指温热之邪在营分不解,传入血分;或气分热炽,劫营伤血,径入血分;或素体阴亏,伏热内蕴,病邪直入血分而成,可导致动血、动风、耗阴等一系列病变。如血分实热者,可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或躁扰不宁、神昏谵语,舌质绛紫,脉弦数;或见斑疹显露、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或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牙关紧闭等。血分虚热者,可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或见口干咽燥、形体干瘦、神疲耳聋,舌干少苔,脉虚细,或见手足蠕动等。

在内伤病中,气血辨证法要弄清疾病在气在血,即气血是否亏损或运行障碍,只是这时称气分病或血分病者并不常见。

与气相关的病变主要有气虚、气陷、气滞、气逆等。气虚者,临证以精神倦怠、四肢乏力、脉虚无力等为主;气陷者,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临证以脘腹坠胀、久泄、脱肛、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弱为主;气滞者,临证以胀闷、疼痛为主,肝郁气滞多为胁肋胀痛,胃气郁滞多为胃脘胀痛;气逆者,肺气上逆可见咳嗽气喘,胃气上逆可见呕吐、呃逆、嗳气,肝气上逆可见头晕目眩、头痛或昏厥等。

与血相关的病变主要有血虚、血瘀、血热、血寒等。血虚者,临证以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面色无华、唇甲淡白,舌淡,脉细等为主;血瘀者,临证以固定性刺痛、拒按,甚者有肿块,面唇晦暗,舌有瘀点、瘀斑,脉涩等为主。血热者,若见于温热病中,即为血分证;若因于脏腑火热炽盛,可见各种出血、皮肤痒疹,口苦,便干,舌红苔黄,脉数等。血寒者,临床表现为手足厥冷或少腹冷痛、色青紫,妇女月经衍期、痛经、经色紫黯夹有血块,舌暗淡苔白,脉沉涩等。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把水气病分为水分、血分与气分。在论述血分与水分的差异时,以妇人病为例,谓“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而“名曰气分”者,主要是指由于气分为阴寒内阻、阳气不行而致的病证,除水肿外,还可见手足逆冷、腹满肠鸣、骨疼恶寒等。概而言之,水分病者是先有水肿后有血瘀;血分病者是先有血瘀后有水肿,气分病者是先有气滞或气虚后有水肿。《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中也载有气分病:“夫气分者,由水饮搏于气,结聚所成,气之流行,常无壅滞,若有停积水饮搏于气,则气分结而住,故云气分。”

还有学者认为,《伤寒论》是一部记述外感风寒的气分病专著,仅有小部分及于血分,如桃核承气汤、大黄䗪虫丸等方证,而《医林改错》则可以看作血分病专著。

气分、血分之药

由于气分、血分病变可见于温热病,也可见杂病等,因而相应的治气、治血也必须结合具体的病证发生发展规律来制定治疗方案。

基于疾病有在气在血之分,中医学又有气分药(或称气药)与血分药(或称血药)的分类。但概念上无明确界定,顾名思义可测其大意:气分药是指药物主要作用于气,能直接引起人体气的改变;血分药是指药物主要作用于血,能直接引起人体血的改变。一般而言,治疗气分病多选气分药,治疗血分病则多选血分药。

历代本草著作对此有许多记述,如《本草纲目》谓“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附”;谓血竭“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其味甘咸而走血,盖手足厥阴也……乳香、没药,虽主血病,而兼入气分,此则专于血分者也”;谓茺蔚子“白花者入气分,紫花者入血分。治妇女经脉不调,胎产一切血气诸病,妙品也”;谓檀香“白檀辛温,气分之药也,故能理卫气而调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血分之药也,故能和营气而消肿毒,治金疮”。《本草经疏》谓郁金“本入血分之气药,其治已上诸血证者,正谓血之上行,皆属于内热火炎,此药能降气,气降即是火降,而其性又入血分,故能降下火气,则血不妄行”。《本草征要》谓香附“味苦,性微温,无毒,入肺、肝二经……禀天地温燥之气,入人身金木之宫,血中之气药也。韩飞霞称香附于气分为君药,统领诸药,随用得宜,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顾松园医镜》则谓香附“为三焦肝经气分之主药,而兼通十二经气分也”。《本草从新》谓橘皮“辛能散,温能和,苦能燥能泻,为脾、肺气分之药”;谓青皮“辛苦而温,色青气烈,入肝胆气分,疏肝泻肺,引诸药至厥阴之分”;谓肉桂“辛、甘,大热,有小毒,气浓纯阳,入肝肾血分,补命门相火之不足”。《药性切用》谓“通草甘淡,泻气分湿热;防己苦寒,泻血分湿热”。《本草求真》谓木香“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本经逢原》谓菟丝子“去风明目,肝肾气分药也”。《得配本草》谓川芎“辛、温,入手足厥阴经气分,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散风寒,疗头痛,破瘀蓄,调经脉”;谓当归“甘、辛,温,入手少阴、足厥阴、太阴经血分,血中气药。行血和血,养营调气,去风散寒”;谓桂枝“辛、甘,微热,入足太阳,兼手太阴经气分,通血脉,达营卫,去风寒,发邪汗,为内热外寒之圣剂,治肩臂诸药之导引。”《本草述钩元》谓栀子“苦、寒,气薄味浓,轻清上行。气浮而味降,阳中阴也,入手太阴肺经血分,更入手少阴、足阳明经。留皮泻肺火。去皮泻心火”;谓山茱萸“味酸平,气微温,阳中之阴,入足厥阴少阴经气分,又为肾之血药,主温肝脏,助水脏,强阴益精”。《本草分经》谓钟乳石“甘、温,胃经气分药,补阳利窍,其气剽悍能令阳气暴充,惟命门火衰者可暂用之”,等等。

至于药物何以入气分或入血分,多数本草著作语焉不详,而《本草问答》却对此有深入研究、深刻认识:“秉于天水而生者入气分,秉于地火而生者入血分。气本于天,味本于地,气浓者入气分,味浓者入血分。入气分者走清窍,入血分者走浊窍。有如大蒜,气之浓者也,故入气分走清窍,上为目瞥而下为溺臭。海椒味之浓者也,故入血分走浊窍,上为口舌糜烂而下为大便辣痛……盖得天水之气而生者,入气分,人参、黄芪最显者也。外如泽泻、苡仁生于水而利水,二物同而不同。苡仁生于茎上,则化气下行,引肺阳以达于下。泽泻生于根下,则化气上行,引肾阴以达于上。百合花覆如天之下垂,旋复花滴露而生,本天之清气,故皆入气分,以敛肺降气……入血分者,则必得地火之味而生,如当归、川芎是。盖人身之血,是由胃中取汁得心火化赤遂为血,既化为血,乃溢于脉,转枢于胞宫,而肝司之。故凡入血分之药,皆得地火之气味,而兼入肝木。当归辛苦,是得地火之味,其气微温,得木之性,而质又油润;得地之湿,故能化汁;助心生血,以行于肝。”又在解释“惟辛味之品是得肺金之味者,乃亦能入血分”时曰:“凡药得酸味者,皆得金收之性,得辛味者,皆得木温之性,此乃五行相反相成之理。心火生血尤赖肝木生火,此是虚则补其母之义,故温肝即是温心。肉桂大辛,则大温,虽得金味,而实成为木火之性,故主人心肝血分,以助血之化源。桂皮尤能上行,张仲景复脉汤用桂枝,取其入心助火以化血也……枣仁秉火之赤色,故亦入心养血,总见血生于心。大凡得地火之性味者,皆入血分也。”

综上所述,气分与血分在外感病与内伤病中的涵义有着明显不同,应用时须注意其相关背景。而关于气分药与血分药,所反映的是一些药物的作用趋向,即对于气或血影响的偏性,尽管历代认识不尽一致,但对于气血病变的临证选药还是具有较大意义。(朱光  河南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