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大师之死——纵身昆明湖的王国维先生

 兰州家长 2024-04-26 发布于甘肃

对于“民国大师”这个宽泛称谓大家想必多有了解。其中鱼龙混杂,名不副实者有之,沽名钓誉者有之,真才实学者也有不少。王国维先生便是其中佼佼者。

先生对我国甲骨文和史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谓真正的国学大师。他也和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一齐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

不但在历史学,哲学,考古学方面颇有造诣,王国维还精通英文德文日文等外语,做到了从西方的新视角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看他的文章,引经据典,挥洒自如,可见到中西贯通之自然

民国大师之死——纵身昆明湖的王国维先生

何为大师?

《红楼梦评论》——成于1904年,从尼采和叔本华的哲学观点分析贾宝玉的性格和悲剧命运。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文学比较研究论文。也是红学史上重要的“文学评论派”开创者。

民国大师之死——纵身昆明湖的王国维先生

《人间词话》——成于1910年,对历代诗词作了个性化解读和评价。不仅分析各词人风格,更阐明了自己的“境界”一说,即“出于外而能观,入于内而能写,内外圆融而悟”。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民国大师之死——纵身昆明湖的王国维先生

《宋元戏曲考》——成于1913年,又名《宋元戏曲史》,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戏曲历史的专著。以戏曲大发展的宋元时期为重点,给读者探讨了我国戏曲的形成,发展历程。被后世的戏曲研究者每每用作重要参考依据。

民国大师之死——纵身昆明湖的王国维先生

《观堂集林》——成于1923年,晚年的王国维把自己对殷墟卜辞,金文甲骨文,战国文字,西域汉简,汉魏石经,敦煌文书等等众多史料的研究总结收录在了一处。

民国大师之死——纵身昆明湖的王国维先生

《古史新证》——成于1925年,王国维此时在清华国学院担任导师。他在自己对历史的考证和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份基于甲骨文和殷墟研究讲义,第一次倡导研究历史需要“二重证据法”,“纸上之材料”加以“地下之新材料”,即史料与文物相结合来研究历史,意义极其重大。

民国大师之死——纵身昆明湖的王国维先生

不仅于此,王国维还著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本著作,可以说留下了丰富的文史研究遗产。后人大量新的研究其实都建立在他的成果之上。


大师之死:

1927年6月2日,蒋介石的北伐军节节胜利,孙传芳下野在即。这天,身处北京的王国维参加了讨论清华下学期招生的会议,席间他笑容依然毫无异样。稍后,他向朋友借了五元钱,雇人力车来到颐和园,在院中的昆明湖鱼藻轩悄然投水。据说他面朝下而毫无挣扎,两分钟便告身亡,竟然连后背也没有打湿。人们捞起遗体后于衣袋内发现了一纸遗书。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移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于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

目前学术界对大师的死因有几种推测。但很可能是多种负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殉清说——王国维生长在书香门第,16岁就中秀才,对经史研究非常深入。希望像传统文人一般能以己之学来挽救国家挽救帝制。但当时列强入侵争乱不断,国家崩坏而民生艰难,可谓内外交困,让他的志向无从实现。

随后他接触到新兴的“西学”,并且对西方哲学研究很有见解。通过对叔本华等人悲观主义的理解,他认为西方思想崇尚竞争贪欲,全盘引入西学会更加“国将不国”。

因此,王国维把中国复兴的希望寄托在明君身上,也就是需要延续满清的统治。辛亥革命后,他对立宪共和持消极态度,寄望溥仪能够重振朝纲。张勋复辟失败后,王国维对现状更加失望。数年后,他被退位的溥仪封为“帝师”,再度燃起重新恢复孔孟之道的希望。1924年,冯玉祥等人用武力威胁溥仪,称两天内离开紫禁城,否则就要开炮轰击。见不仅皇帝退位,连答应的优待条件也被撕毁,王国维等忠于清廷的保皇派以为奇耻大辱,他和罗振玉,柯蓼园等人相约准备一起投河自尽,结果因家人极力阻拦未果。

1927年,北伐大军一路向北京扑来,王国维和章太炎等传统学者纷纷反对。路上由于军纪不严,北伐军杀了不少传统学者的头,比如王国维也认识的湖南大儒叶德辉。还有传言称北伐军进北京后要杀光留有发辫的遗老。这样令人绝望的未来景象,加上国民党所谓宪政的名不副实,让王国维对当下时代彻底灰心。也就导致了再次投水的“义无再辱”。

(北伐时期的蒋介石)

民国大师之死——纵身昆明湖的王国维先生

讨债逼死说——王国维求学时代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在日本的数年研究生活全靠学者罗振玉在经济上帮扶。对此,王国维非常感恩图报,接连几本著作都以罗振玉的名义出版,后来的《殷墟书契》更是轰动一时。两人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可谓一时挚友。

但罗振玉推荐王国维给溥仪以后,完全以恩人自居,处处使唤吩咐王国维。一般人恐怕认为过去的经济资助已经抵消之时,罗振玉却突然向他追债,更不知用什么手段三番五次逼迫王国维,让又穷又爱护面子的王国维走投无路。按照溥仪的回忆,当时他让内务府托王国维卖掉一些字画来换取现金。结果罗振玉横插一杠,要过字画贩卖了1000多元,却全部做为王国维欠他的债务扣下。王国维找他索要,他竟然算起旧账,还要王国维补上欠款不足的部分。如此把王国维逼得走投无路。

自杀前,王国维把和罗振玉来往的信件统统烧掉,与其绝交。加之家中大儿子离世,妻子出走,王国维内心痛苦可想而知。这不能不说也是他投水的一项重要催化剂。

(年轻时的王国维与罗振玉,左为王国维)

民国大师之死——纵身昆明湖的王国维先生

文化衰落说——对于传统文化,中国人千百年来生于其中,长于其中。文人以其为生存根本。在满清没落民国混乱之时,新旧交替并没有带来稳定局面。反而战火相接,争乱不止。民众朝不保夕,活命尚不可保证,军阀们又杀戮文人。各种思潮更是四处涌动,让人无所适从。正如民国媒体叫嚣废除汉字,采用拉丁字母,视汉字和传统文化为粪土,这不能不说是不少新文化运动过于激进的结果。

友人陈寅恪也说:“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精通中国文史的王国维可以说眼见时局,而经受着思想上的痛苦折磨

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传统文人还认为满清统治即是传统孔孟文化存在的根本,如今帝制消亡,纲常不存,整个中华文化失去依托,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必定也难以在洪流中存在下去。他的举动就是以自身为正在消亡的传统文化殉葬。

(1922年出版的《国语月刊》上,拉丁字母把汉字杀的七零八落)

民国大师之死——纵身昆明湖的王国维先生

对未来的悲观——王国维在文史方面学识渊博,他的总体性格是偏向悲观的。通过对国史的研究和对德国哲学的探析,他预言欧美文化不到十年间就会消灭殆尽,届时“数万里之大陆将空无居人”。那些以欧美文化为自身文化,或者自身文化不足以匹敌欧美文化者,也将面临同样的结局。中国文化便是如此,“中国且学欧美人之破坏文化,以自破坏其文化”。至于最终的结局,他悲观地认为“世界最后之日将近矣。”

(批判主义的尼采和悲观主义的叔本华影响了王国维的思想体系)

民国大师之死——纵身昆明湖的王国维先生

尾声。

民国大师之死——纵身昆明湖的王国维先生

大师纵然离去,他留下的著作已经成为新时代历史研究的基石。

时隔80年后,清华国学研究院于2009年11月重新建立,我们衷心希望我国的国学研究能够延续王国维等一批大师的步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