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额尔古纳河右岸》 | 茅盾文学奖作品第七届(文末福利!)

 如意王学习室 2024-04-26 发布于上海
摘抄五则

1. 你去追跑了的东西,就跟用手抓月光一样的,你以为用手抓住了,可仔细一看,手里是空的。

2. 被雨滴敲打的湖泊看上去就像一锅开了的水,沸腾着
3. 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
4. 世界上没有哪一道伤口是永远不能愈合的,虽然愈合后在阴雨的日子还会感觉到痛。
5. 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全文共1460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黑龙江女作家迟子建创作的长篇小说,这是中国第一部描述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的作品。

迟子建于1964年出生于漠河,是黑龙江省作协主席,除了《额尔古纳河右岸》之外,还著有《伪满洲国》和《白雪乌鸦》等长篇小说。

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我”是一位九旬的女人,是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夫人,在“我”生命的百来年中,鄂温克族经历了民国、抗战、内战、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等社会环境的改变,同时也与大自然共同生存着。
只是在社会环境改变的过程中,鄂温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改变,民族文明逐渐被现代文明打压,人口也越来越少。
尽管如此,弱小民族的鄂温克人依然顽强的存活着。
作者在作品中强调了“万物皆有灵”的思想,反对着“人类中心主义”。

鄂温克族是一个山林民族,是著名的驯鹿民族,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他们的世界观中,自然是神圣的,是值得敬畏和热爱的,因此在作品中也充满了人对自然的赞美。
开头一句“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便赋予了自然以灵性,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平等地位。
驯鹿作为鄂温克族的象征,自然在作品中是一个“主角”,但是除了驯鹿之外,作品中其他动物也极具灵性,例如父亲的猎犬在父亲去世时,用爪子在地上刨土,就像是在给自己刨坟墓一样。
鄂温克人与自然的联系不仅在于情感,甚至他们是生于自然、死于自然的。
在百年过程中,“我”送“走”了很多人,这些死去的人的死因多与自然有关。
他们有的死于黑熊,有的死于雷击,有的死于马蜂,有的死于洪水……
也许,这些看似莫名其妙的“死”法其实正是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民族真实的归宿。
如果说《秦腔》为中国农村立了一块墓碑,《额尔古纳河右岸》则是为中国少数民族的曾经建了一座陵墓。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文明逐渐取代民族文明,鄂温克人被要求下山定居,原因是为了保护环境。
然而,他们的家乡,大兴安岭的树木正在遭受砍伐。
那些被“驱赶”的鄂温克人,那些被砍伐的树木,破坏的早已不是环境那么简单,而是弱小无助的鄂温克族文明和文化。
当鄂温克人下山定居的事情被报道之后,很多人都赶往根河市见证人类文明的伟大进程,只有作者感到了悲凉。
因此,她也来到了根河市,但是她不是来见证的,而是来追溯和悼念的。
她在这里找到了“我”的原型,并通过数月的调研,最终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
正因如此,《额尔古纳河右岸》已不仅仅讲述了这百余年的历史,还向世人介绍了鄂温克这一质朴神秘的民族。
通过作品,读者可以了解猎民的生活,了解鄂温克族的生活习惯和习俗,也可以了解驯鹿以及其他山林动物,还可以了解萨满这一神秘的信仰。
这部作品通过讲述鄂温克族百年的历史变迁,创造了独属于鄂温克族的魔幻现实。




文末互动:点赞并点击在看,同时无分组转发该文章至朋友圈领取电子版《额尔古纳河右岸》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