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家宏:为什么初二这个年龄段,孩子最容易出现问题?

 epan_x 2024-04-26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 图片来源:Vuon Studio

此念直播预告

「此念」将邀请心理咨询师沈家宏,一起探讨「如何利用亲子关系,提升孩子学习积极性?」,4月29日,此念课堂毛诗篇视频号19:30 直播,欢迎大家预约观看!

导读

精神科医师沈家宏工作30多年中,来找他咨询的孩子基本上都分为四类问题:

焦虑,比如考试压力大,完美主义;

抑郁;

学习动力不足;

上网过度。

上篇,分享了这些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以及焦虑和抑郁两部分的原因和应对方式。(点击回顾)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学习动力不足和上网过度,这两部分的形成原因和应对方式。

cinian

沈家宏

图片

沈家宏心理创始人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

著作《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家庭动力》

《根本停不下来:心理学戒瘾》

《好想爱这个世界-抑郁治愈手册》

图片

01

 初二,

是孩子出现问题的高发期

图片

▲ 图片来源:Myo Yim

图片 毛诗篇您家庭治疗的时候,一般来找您的都是孩子出现问题,尤其是厌学、自伤问题。现在这类问题越来越低龄化,您接触到的情况是这样吗?

沈家宏:是的。一个孩子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是初二这个年龄段,因为进入青春期。

初一的时候,他从小学到初中要经历一个适应阶段,初二就是调整阶段,孩子到了初二就有力量、有能量来反抗父母,反抗学校,甚至反抗社会,所以这个阶段容易出问题。

而且他又正处于一个飘忽不定的动荡时期,他要去探索自己到底是谁,心理学上叫“自我同一性”,我到底是谁,我想成为谁?

老师和父母,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孩子,他们可能想把孩子塑造成他们心中理想的孩子。如果父母成功了,孩子就没有自我了;如果孩子反抗成功了,他和社会就格格不入了。

图片

▲ 图片来源:Myo Yim

图片 毛诗篇为什么孩子反抗成功,他会和社会格格不入?

沈家宏:因为父母在孩子这里要的都是好东西,孩子一反抗,他只能在不好的东西里找自我。

反抗成功就是反抗所有的社会规则,社会规则所提倡好的东西与孩子没有关系,因为那里孩子找不到自我,如果不反抗就没有自我。

图片 毛诗篇好难啊。

沈家宏:对。所以为什么一些孩子容易出问题,因为孩子是终端。父母的压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压力、老师的压力、社会的压力都会集中在孩子这里,他们内在都会有一些对孩子的期待,甚至人生梦想。

父母对孩子有期待不是问题,内心有一个理想的孩子也不是问题,想要把孩子塑造成想要的样子也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不能强加,不能控制。

父母一控制,孩子的自我就没有了,孩子就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反抗,好的行为也就没有了。

▲ 点击观看【此念课堂毛诗篇】视频号

图片

02

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

图片

▲ 图片来源:Myo Yim

沈家宏:孩子为什么不热爱学习?

因为父母太热爱学习,把孩子热爱得没有空间了。

所以要处理厌学拒学问题,有以下几点:

首先,把学习交给孩子。但是有些父母不敢,觉得交给孩子,他就不学了,就天天打游戏了。

父母一边要管,一边又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父母一管,孩子就感觉被压迫,一压迫就只能反抗。比如,我希望你好好学习,如果孩子好好学习,他就找不到自我了,所以他只能从不好好学习里找自我。

第二、父母和孩子是什么样的关系?基本上到我们这里来咨询的,他们的关系都已经破坏了,甚至变成了敌人关系。

敌人是怎样对待彼此的?就是你喜欢的我就反对,你反对的我就喜欢,这才叫敌人。如果你喜欢的我喜欢,你反对我反对,这是朋友。

如果现在父母已经把和孩子的关系经营成敌人关系,又希望他按照朋友做事,那怎么可能?

所以敌人关系就是,你喜欢学习他只能反对,你讨厌游戏,他只能喜欢,他没得选。所以这个时候,父母亲要和孩子从敌人关系变成朋友关系。

朋友之间是怎么对待的?平等、尊重、欣赏、讲好话,这才叫朋友。父母如果对待孩子是打击、否定,要求、控制,这都是对待敌人的态度,把孩子逼到敌人的位置上。

第三、孩子不论是上网也好、学业也好,都与责任心有关。我经常问父母,你能不能像孩子一样三天三夜不吃饭打游戏?他说做不到。我又问他,孩子敢不学习,你敢不敢不工作?他说我也不敢。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吗?因为你对自己、对家庭、孩子负责,你不能那么选。

孩子对打游戏,他不需要承担责任。反正父母天天会管什么时候该睡觉了,不能再打了,孩子不承担责任。学习也是父母管,他也不会承担责任,因为谁管就谁承担责任。

所以父母亲要培养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让他自己为学习承担责任。学习要有好心情,没有太大的压力,他喜欢、热爱、有动力,才能学好。

图片

▲ 图片来源:Myo Yim

从最基础的做起,比如我经常会问父母三个问题:

 孩子房间的卫生是谁在打扫?有的父母说我们打扫,或者是保姆打扫。

孩子的衣服谁洗?父母基本说有洗衣机,都是我们顺便洗了。

孩子吃完饭的碗谁洗?父母也说都是我们洗。

那你的孩子在家庭里有机会承担责任吗?属于他的事他一样都不承担,你想让他在学习上承担,恐怕孩子没能力。

所以我和父母说,从这三件事做起。很多父母又说我不做他就不做,房间卫生他一个月都不打扫也是他的事情,只要你不打扫,他总有一天会来打扫。

所以父母只要坚持住,孩子就能变,责任心慢慢就出来了。比如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处理好,把责任交还给他,他慢慢就会承担起责任。

▲  扫描图片中的二维码,立刻报名

图片

03

成瘾,通常是因为缺少爱

图片

▲ 图片来源:Myo Yim

沈家宏:现在很多孩子沉迷网络,不喜欢学习,问题出在哪里?

网络象征着亲密关系,孩子舍不得离开,天天玩,和网络的关系就很亲,所以网络相当于一个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的含义是什么?他在现实里找不到亲密关系,比如和父母的关系差,和同学的关系差,和老师的关系差,现实里找不到好关系,只能到网络里找,到游戏里找。

所以成瘾,包括网瘾、烟瘾、酒瘾、毒瘾都是缺少亲密关系、缺少爱,所以他从烟、酒、游戏、毒品中去找亲密关系。

如果父母和老师不仅不能给到孩子释放压力还反而给孩子制造压力,那么孩子的压力要到哪去释放呢?

所以解决成瘾的办法是解决亲密关系。很多玩游戏孩子的父母一边破坏关系,一边让孩子不要再玩游戏,这是背道而驰。

怎么让孩子离开网络?就是要处理好关系,关系好了,什么都好说。

世界卫生组织把这个叫“游戏障碍”,不叫“游戏成瘾”,也不叫“网络成瘾”,“游戏障碍”已经纳入了精神障碍的一个诊断标准。

图片

▲ 图片来源:Myo Yim

游戏障碍有几条?

❍ 第一、上网、打游戏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活动,吃饭、睡觉、上学、出门都不感兴趣,只对互联网感兴趣。

❍ 第二、如果不让打就难受,就痛苦,有可能会焦虑、抑郁。

❍ 第三、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就是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人际关系都广泛受到影响。

第四、时间上要超过一年。

按照这个标准,很多孩子是够不成“游戏障碍”的。我们不能把喜欢上网就说是网瘾,其实只是热爱。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我经常问父母,你们的孩子压力大不大?很多父母异口同声说孩子压力大。因为孩子是终端,他比成人压力要大得多。

孩子的压力到哪里去释放?

如果父母、老师、同学再成为孩子的压力,这个压力到哪去释放?

假设孩子不上网,他到哪里去释放压力。很多时候我会问父母,你觉得抽烟行不行?喝酒行不行?和那些不三不四的孩子待在一起行不行?吸毒行不行?

你喜欢孩子选择哪个?最后父母还是觉得网络最安全,其实网络不坏,很多时候孩子都是被逼到这条路上,没有孩子想没日没夜打游戏,这也是非常辛苦的。

如果一个孩子在这个世界上一无所好,一无所爱,一无所恋,他就可能会活不下去,所以幸好他还爱游戏,游戏帮孩子活了下来。

▲ 点击观看【此念课堂毛诗篇】视频号

图片

04

如何与孩子制定规则?

图片

▲ 图片来源:Myo Yim

图片 毛诗篇要解决游戏问题,父母不能对游戏敌意,问题不在游戏,在关系。

沈家宏:对,如果我们想把孩子从网络里拽出来,那就要让孩子有好心情,不要成为孩子的压力,我们和孩子处理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对孩子玩游戏要有不同的态度:

3-6岁

3到6岁在心理学上是给孩子制定规则,养成好行为、好习惯最关键的4年。如果这4年错过了,后面再想去制定规则就很难了。

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孩子商量,制定一个双赢的规则,不要制定单边规则。

单边规则就是,我制定你实行,这样规则肯定执行不下去,孩子只要反抗父母,基本上父母很难招架住。

什么情况下孩子不反抗?

父母能满足他的需要的,能尊重他,这份规则对他的成长也有利。

比如,上网的规则要和他商量,要商量成一个你同意他也同意的方案,然后坚决执行。很多父母定了规则就不断地被突破,慢慢地就失效了,所以孩子没办法从父母那里学会遵守规则的意识。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规则要修订,要有弹性,有灵活性,规则才能持续下去。

初中阶段

初中阶段一般已经管不住了,父母只能做参谋,不能当将军。父母只能在旁边分享一点想法,不能由父母主导了,如果你还想和小学一样去支配他、管控他、强迫他,你的孩子基本上都会朝反向走。

高中阶段

高中阶段,孩子就完全不需要父母管了,父母只要做好陪伴就可以了。如果孩子不愿意让父母陪伴,不陪伴也没关系。

图片

05

  非语言信息,

更能传递你到底信不信任孩子

图片

▲ 图片来源:Myo Yim

沈家宏:管理孩子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信任问题,我们还是不太信任孩子。

我们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就是一个等级社会,上级对下级基本上没有太多信任,比如皇帝对大臣必须要防,不防就被推翻了。

因为皇帝不是选上来的,是世袭的,所以他就会有危机,这个危机就会导致下面的人对权力有欲望,所以不信任是等级文化带来的。

怎样才能带来信任?

我们是平等的,我们的生命、人格、价值是平等的,这样才能带来信任。

信任是一个很深的部分,我们对人的信念、对生命的信念、对关系的信念,基本上与文化有关。

比如我们中国人相信亲情,不怎么相信陌生人,也是文化有关系,所以信任就是一个稀缺品。

一旦不信任,一旦多疑,就要控制,所以这是一个生命观。

怎样培养对人的信任?

我们要有一些人本主义情怀,要相信我们所有的生命都能够把自我的潜能最大化,这就是对生命的一个最基本的信任。有了这份信任,我们就能迁移到对人的信任上。

图片 毛诗篇生命是向好的,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好,如果父母都不相信我,我就很难相信自己到底行不行?

沈家宏:我们经常讲,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所以不信任会带来一个自我暗示。

比如,父母觉得自己一放手,孩子就会失控,这个信念是不是会传到孩子那里。孩子会认为我是管理不好自己的,我离开父母就会朝向失控发展,因为信念会传递。

比如,父母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觉得孩子胆小、怕事,将来做不了什么大事。在父母的眼里是一个胆小的孩子,慢慢就会长成胆小的孩子。

因为3~6岁的孩子不会怀疑父母,那个时候我们没有辨别对错的能力,父母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说你是一个胆小的孩子,你就会接受,慢慢地这个信念就植入,慢慢地你就会怕黑,怕走夜路,怕事,老师提问你不敢举手,老师在你不敢提问,所以胆小就植入进你的内在,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

图片

▲ 图片来源:Myo Yim

图片 毛诗篇有些时候未必是语言的,父母一直唠叨,从某种意义上孩子也能感受到,其实就是你不相信我。

沈家宏:对,我们的语言在沟通,只占20%到30%,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通过眼神、表情、说话的音质都能透露出你可不可爱,有没有价值,有没有能力。70%透过非语言信息传递到孩子,这些信息比语言层面更明确。

所以我经常对父母说,你对着镜子想一下你是用什么眼神看孩子的,是信任的、欣赏的、赞美的、满意的,还是怀疑的、不屑的、嫌弃的?

如果父母信任孩子,即使孩子玩手机,父母也相信他能管理好自己。如果父母有信任,孩子有可能慢慢就会把手机管理好。所以管理孩子最核心的问题是信任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