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伯邑考和散宜生有何不同,为啥同是进贡赎罪,却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斯文卿相 2024-04-26 发布于广西

《歪歪侃封神》第1468期

纣王八年,纣王诓四大诸侯进京,临走的时候,西伯侯姬昌就对西岐众臣说了,此去多凶少吉,纵不致损身,该有七年大难。

众人一番啰嗦,最终接受七年的事实,于是大家就一起等一起等,到纣王十五年,七年时间已到,终于到了姬昌灾满归国的时候、

当然,所谓的灾满归国只是命理上的说法,儿子和大臣们关心所致,自不能听之任之,说句不好听的话,即便是装样子你也得装装,否则,怎么表现对父亲的孝和对君王的忠呢。

于是,在银安殿,在西岐众臣共商国政的地方,伯邑考、散宜生、南宫适等终于达成共识,四个字:进贡赎罪。

要点在于赎,毕竟,软禁不是常刑,里面还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的。

既然决定了赎的方针,由谁执行,怎么执行就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因为伯邑考自告奋勇,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七年时间,他想爸爸,实在是想坏了。

如今终于时间已到,作为最最疼爱爸爸的儿子,自然要亲自前往,给姬昌送上自由之后的第一声问候。

主意拿定,西岐搜罗财货,这回由世子出面,他们拿出的基本都是最值钱的东西。

金银财货也就算了,关键指南车、醒酒毡、白面猿猴,那可是西岐镇国之宝,如今就这么送出去了。

东西准备齐全,然而该怎么送呢?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伯邑考就犯了致命的缺点。

他呢,大约主要因为是诸侯国世子,身份尊贵的缘故,到朝歌后,竟然不希得先朝相公,后见天子。

什么意思?
因为身份所限,进朝歌后压根儿就不稀罕打听打听朝歌城的风向,而是下车伊始,就连忙拜见丞相比干。

在伯邑考眼里,比干一则纣王的叔叔,有名的位高权重,二来呢,天下著名的君子,一定会替父亲仗义执言。

伯邑考的想法没错,基本属于鱼找鱼虾找虾抑或物以类聚。

然而说到这里,伯邑考的做法就出了个天大的问题,替父赎罪,本身就有点破坏法治,破坏原则,属于暗箱操作,拿这种事儿找比干这等正人君子。

你指望他能给你出几个机灵点的主意,天,不一本正经的坏事就已经不错了。

所以比干一听个赎字,就一本正经的对伯邑考说了:

今天子失德,又以游戏之物进贡,正是助桀为虐,荧惑圣聪,反加朝廷之乱;无奈公子为父羁囚,行其仁孝,一点真心,此本我替公子转达天听,不负公子来意耳。

怎么着?先是狠狠的斥责一顿,然后很委婉的表示,看在你孝的份儿上,我看我已将你的来意转达天听。

告诉纣王一声,言下之意,至于他听不听就不归我管了。

类似的许诺就像忠臣们当年保殷郊殷洪、保四大诸侯一样。

他们所依仗的势和理,倘若别人不当回事。

那也就只有徒唤奈何,而没有半点应变的方法。

直接点,伯邑考这就是宁向直中取。

本来已经降低到向天子进贡游戏之物的份儿上,却不肯再曲折点,进朝歌后学会点变通,结果,以一种异常惨烈的方式当上了中天紫薇大帝。

伯邑考就这么死掉,但大家对姬昌的思念没有丝毫改变,也就大约伯邑考遭了醢刑两三个月后。

西岐又召开扩大会议,商量怎么把姬昌赎出来。

这个时候,有西岐智囊之称的散宜生对伯邑考的失败做了一个很深刻的总结,归根到底四个字:失于打点。

一点都不知道找找关系。

除了那些只会坐而论道的君子,就没有别的熟人,然而,天底下的事儿那回事由那些个君子办成的。

不得不说,散宜生总结的很有道理,找到伯邑考失败的原因之后,然后定下自己得方略是:先差官一员,用重贿私通费、尤,使内外相应;待臣修书,恳切哀求。若奸臣受贿,必在纣王面前以好言解释。老大王自然还国。

什么意思?
同样是赎,但这回的赎,不是直接献给纣王,而是先给纣王宠臣费仲尤浑,原因无他,纣王对他俩言听计从,这俩位巴结好了,劝纣王放出老大王则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一句抓住问题的中心,而且还比伯邑考那会儿省钱,伯邑考为了替父赎罪,仓库里值点钱的东西基本都搬出来了。

散宜生呢,也需要钱,但却只需要些金银财货等。

比比干等名流省钱得多,而且还办实事,办牢靠的实事。

继任的姬发听了他的话。

散宜生写两封书信,派太颠、闳夭连夜出发。

费仲尤浑收了贿赂,说了姬昌无数好话。

终于,纣王非但决定放姬昌归国,还加爵文王,赐黄髦白钺。

一句话,姬昌发了。

可问题是,都纣王十五年,都是进贡赎罪,为什么伯邑考失败,散宜生却成功了呢?

事实上,原因还是散宜生的那句话,失于打点

不是没有打点,而是失于打点。

不晓得曲中取的道理。

也就是说,伯邑考将朝歌想象的太天真,他的世界太干净,反观散宜生呢,对人性的把握几乎到了极致 ,还肯放下架子跟各色人等交往。

这样的人办事还哪有不成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