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歌发展的历程(一)

 镜湖书屋 2024-04-26 发布于辽宁

 中国诗歌发展的历程(一)

我国诗歌的发展轨迹简单地概括一下就是:上古的诵词和歌谣、劳动号子等→《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格律诗、新乐府等→宋词→元曲→自由诗、散文诗。

一、上古的歌谣、劳动号子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歌谣、劳动号子等,经历了漫长的口口相传的“口头文学”阶段,直到文字产生之后,人们把歌谣、劳动号子用文字记录下来,并把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编成顺口溜似的韵文,也就产生了最早的诗歌,直到春秋时期,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将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首诗歌精选了300多首整理成册,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二、《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诗经》作品的作者涵盖了从贵族到平民的各个阶层人士,具体姓名大部分已不可考。从体例上看,《诗经》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就是各地区的地方乐调。《大多是民歌,文学成就最高。其中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诗经·风》类作品是来自黄河流域的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民间歌谣。这些歌谣经过润色整理后,成为《诗经》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风》类作品的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及其丰富,既有表达爱情、亲情、友情的作品,也有反映社会现实、人生百态的作品。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也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这些作品语言简练、优美形式上以四言为主,押韵方式灵活多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例如,《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经·国风·周南·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也是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诗中描写了一位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作品采用双声叠韵、复沓的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动听,读起来朗朗上口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追求。今人耳熟能详爱情经典之作。

《雅》类作品在内容和主题上多有相似之作,不仅记录了周民族的早期活动和周王朝建国史,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生活。《大雅》、《小雅》《大雅》是西周的正声雅乐,多为贵族祈丰年、颂祖德、祭祀之诗歌《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其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内容多为歌颂祖先功德。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颂》全部由贵族文人所作。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古体诗,比较整齐,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直接铺叙陈述;是比喻、比拟是借物起兴,以引起下文。这种表现手法被后人所继承发展,直到今天,我们的诗歌创作也还离不开这种表现手法

《诗经》中广泛而深刻地描绘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及二雅,二雅不及国风。《诗经》作为儒学经典,自问世以来就一直为人们著书立说时所称引。

《诗经》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诗歌的发展,也为后世诗歌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战国时代,以屈原、宋玉景差等为代表的、以楚地为中心的广大南方地区诗人所创作的诗歌汇编成了《楚辞》,与《诗经》的集体创作不同,《楚辞》是由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所创作的。《楚辞》的出现,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