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是如何读书的

 白桦树2008 2024-04-27 发布于内蒙古

“人可以一日不吃饭,一日不睡觉,但不可以一日不读书。毛泽东可谓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他一生读书之多、之广、之深、之活为我们树起了一座丰碑。


人间四月至,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今天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你读书了吗?
众所周知,毛泽东以书为伴,嗜书如命,他一生勤于读书,读有所得;乐于读书,得而能用;善于读书,用能生巧。
毛泽东何以伟大?原因固然很多,但他一生好学不倦、勤学苦思,显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读书石”上思前程
在井冈山大井朱毛旧居院子里,生长着几棵郁郁葱葱的海罗杉,院子里有一块天然方正的大石头,人们亲切地称它为“读书石”。
90多年前,毛泽东经常坐在这块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程。
图片

井冈山大井毛泽东旧居的读书石。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环境非常险恶、条件特别艰苦,很多人都不知道下一步革命何去何从,甚至对革命前途产生了怀疑,毛泽东却仍然如饥似渴地读书看报,在书中寻找方向与答案。
为了解国内外形势,毛泽东非常需要当时出版的报纸,但由于敌人封锁严密,山上没有报纸,他的革命伴侣贺子珍就下山去想方设法替他搜集报纸。
毛泽东甚至给警卫排的战士明确规定这样一个任务:凡打下一个地方之后,必须搜集各种书籍、报纸、文件并带回来。
每次即便是带上山的报纸过期了好久,毛泽东脸上都会露出急切的喜悦,快速接过报纸阅读起来。
因为经常读书看报思考,毛泽东才能够看穿重重迷雾,看到中国革命的希望,看到中国的未来。
毛泽东最常读、精读、细读的一本书当属《共产党宣言》。到井冈山后,他又反复研读一些军事典籍。毛泽东深知,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于是,他组织部队印制了文化读本和《共产主义须知》等政治理论小册子,发给官兵和边界县、区、乡工作人员学习。
同时,他又建议办边界党团训练班,办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把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结合起来,培养基层干部和军事指挥员。
“读书就像树长在土里一样,没有土里的水分、养料,树就长不活;红军战士不懂得主义马克思,不懂得革命道理,就不能革命到底。”
毛泽东曾语重心长地告诉战士们,“红军天天打仗,没有办法到学校去请教先生,只好请教书本了。书,也就是我们的先生。”

“三上”读书成习惯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提出“读书三上法”,“三上”指的是马上、枕上、厕上。毛泽东读书也喜欢效仿古人并乐此不疲。
在井冈山革命时期,他的床是加宽的,差不多有两米宽,人只能睡一小半,另外一大半则用来放书。这些枕边书可是毛泽东的最爱。
长期晚上看书,看得兴奋或者引起深思了,就容易失眠。失眠怎么办呢?又继续看书。
如此往复,毛泽东便养成了彻夜读书学习或者处理工作的习惯。
在吉安青原区文陂镇渼陂古村,有一幢名叫“惟吾德馨”的清末民居,1930年2月,毛泽东曾在此居住和办公。
书斋墙壁上有一副对联“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毛泽东对此联赞不绝口,曾手书此联,长期挂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直至去世,也不曾取下。
图片
毛泽东喜欢在上厕所的时候看书,甚至养成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经常在厕所里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
在毛泽东的住处,卫生间里能放书的地方全部摆着书报,他一蹲下来,顺手抓一本书就开始看。
戎马倥偬年代,在行军途中,毛泽东还经常在马背上吟唱短歌小令,推敲自己的诗词,“马背诗人”也由此而来。
熟读毛泽东诗词的人都知道,《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就是在马背上作的词。
1930年2月,毛泽东在吉安陂头主持召开二七会议,决定扩大赣西南苏维埃区域、深入土地革命和扩大工农武装,同时决定先攻占吉安,进而夺取江西全省政权。
随后,在行军途中,广昌境内大雪纷飞,毛泽东触景生情,在马背上吟成气壮山河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像是一首洒脱明快的山歌,更是一幅壮美如画的行军图。
马上行军中、枕上临睡前、厕所解手时,在多数人看来的碎片化“三上”时间恰恰都是毛泽东读书涉猎、反刍思考、谋篇布局的绝佳时刻。如此来看,毛泽东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与他科学管理时间不无关系。
“四大名著”学而用
读书贵在“学而悟、学而用、学而行”。在毛泽东阅读的书籍中,对我国“四大名著”可谓是运用得炉火纯青。
1928年5月,红军攻打下茶陵县的高陇圩,在国民党军阀谭延闿家里缴获了许多书报,其中恰好有一本毛泽东渴望许久的《三国演义》。他见到后连声赞道:“这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快乐不可言。”
《三国演义》是一部活的兵法,是一部形象的战争史。毛泽东曾说,《三国演义》是他读过的“第一本军事教科书”。
在《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中,毛泽东读出了“军事辩证法”,正确揭示了优势与劣势、强大与弱小、骄兵与哀兵、进攻与防御、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法。
红军在井冈山时期取得几次反进剿反会剿的胜利,就与毛泽东熟读《三国演义》等经典密不可分。

《水浒传》中的李逵,勇猛无敌,孝顺母亲,仗义执言,对宋江赤胆忠心,深受读者喜爱。但他江州劫法场救宋江时,却杀了很多无辜百姓。
毛泽东很赞赏李逵的斗争精神,但对他不分青红皂白乱杀人是持批评态度的。
早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时候,毛泽东就发现红军队伍里有些干部不注意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往往离开实际情况去估量政治形势、指导工作。
毛泽东批评这种人是“李逵式的官长”,他认为,离开实际调查就会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这样容易产生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
毛泽东将红军中“懵懵懂懂”处事的干部比作“李逵式的官长”,是批评他们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同时也肯定了这些人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因而使被批评者心悦诚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毛泽东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取经的精神赞赏有加。
在井冈山,毛泽东经常同红军战士谈起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执着,他把这种对事业的执着信念引申到革命实践中来,鼓励红军战士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

图片

毛泽东一生勤奋读书,这是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的书房。图源人民网
在《西游记》中,毛泽东提到最多的是孙悟空,他十分推崇孙悟空的战斗精神。
毛泽东率领红军上井冈山后,面对“敌军围困万千重”,他说:“我们要学习孙悟空的本领,上天入地,变化多端,大闹天宫,推翻反动统治和整个旧社会。”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时,称赞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他说:“贾宝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革命家。”
在毛泽东看来,把《红楼梦》当故事来读,是初浅层次的;把《红楼梦》当历史来读,才能达到较深层次。

图片

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写的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图源人民网
如何把《红楼梦》当历史读,毛泽东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两点:
第一,要了解《红楼梦》的历史背景,以及《红楼梦》中的思想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进步要求;
第二,要把握好《红楼梦》的历史内涵,要把它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一个缩影。
“人可以一日不吃饭,一日不睡觉,但不可以一日不读书。”
毛泽东可谓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他一生读书之多、之广、之深、之活为我们树起了一座丰碑,永远昭示人们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读书可以开启智慧、成就伟大。

来源:当代江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