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从祖坟挖出的青铜器,古董商给20万大洋没卖,如今成镇国之宝

 灯下悦读 2024-04-27 发布于广东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艺术与美学的民族,在遥远的古代,有一种歌物品,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王权紧紧相连,严禁平民染指,它就是青铜器。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青铜器里的至宝后母戊鼎(即原先的司母戊鼎,现已改名)的故事。

后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出土后的二十多年里,遭受种种磨难,几乎难以存世。

后母戊鼎的起源要从安阳殷墟说起,安阳殷墟被发现后,在考古界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大地震。民国政府曾对安阳殷墟经组织过大规模的发掘。

1937年之后,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发掘工作不得不中止。日本鬼子的军队推进到河南安阳后,老百姓的生活就更差了。百姓们饿的没办法,不得不去地里挖宝,贱卖给古董贩子。

据发现后母戊鼎的吴培文老人说,1939年正月初五这一天,他跟堂兄吴希增去祖坟上拜祭时,看到被当地村民搞得乱七八糟的祖坟地很不高兴,和族人商量之后,他们决定重新修葺祖坟。

这一年,吴培文17岁。

年轻时的吴培文

因一时无法确定位置,用探杆探了一下,发现下面全是熟土。吴希增觉得有东西,就又探了探,当探杆钻到地下十多米深的时候,触到一个硬物,吴希增一看,发现坚硬的探头卷了刃,上面还留有绿色的铜锈,他们意识到探到宝物了。

当晚他们找了十七八个人,趁着夜幕动工挖掘,为防备日本人发现,到天亮再用原土封住洞口。连续挖了三个晚上,终于将这个个铜锈斑斑的庞然大物给挖了出来——正是震惊后世的后母戊大方鼎。

后母戊大方鼎出土后,被村里人秘密地藏到吴培文家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枪墙,很快日本人知道了这个消息。

为了防止大鼎落入日本人手里,他们招来了北京古董商人肖寅卿,打算将此鼎卖给他。肖寅卿给这个大鼎的出价是20万大洋,但是要求将此鼎分割10块运走。

吴培文还有村民们用钢锯、锤击等手段,除了砸破鼎耳外,大鼎依然纹丝不动。

最后吴培文阻止了促民,他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他们这么做是造孽,大家达成共识,鼎不卖了,一定要好好保护起来。遗憾的是砸掉的鼎耳朵再也没有找到,成了现在最让人遗憾的事情。

在这之后,日本鬼子数次进村搜寻此鼎,但都无功而返。

吴培文知道鬼子不会罢休,把大鼎转移到东屋的水槽下面埋了起来,另花20大洋从古玩商处买来一个类似古董的铜夜壶用布包了几层,藏在了床下。几天后鬼子再次来搜,误把铜夜壶当成宝物带走了,铜夜壶救了国宝命。

抗日胜利后,此鼎被安阳县政府挖出送到了南京。1948年,后母戊大方鼎在南京首次展出,轰动中外,蒋介石亲临现场参观。

国民党败走台湾时,曾打算将这个83多公斤的大鼎带走,因为太过沉重,还没来得及运走,南京就宣告解放。这尊大鼎终于留在了大陆。

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后,此鼎正式入驻 。如今,它不但是镇馆之宝,更是镇国之宝。

新中国成立后,吴培文回到了老家。1991年,为了对司母戊大方鼎进行研究,国家博物馆一工作人员设法找到吴培文,询问当年的挖掘经过。自此,作为宝鼎发掘见证人,吴培文开始被外界熟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