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基础:确立印章规矩与程式典范意义的时期——西汉

 三个小布丁 2024-04-27 发布于河南
经过三年的秦末混乱和五年的楚汉争雄之后,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王朝(用汉国号在前206年),定都长安,因为后来王莽篡汉之后,刘秀又恢复汉祚,定都洛阳,史上将两汉依其地理位置分别称为西汉和东汉。

(汉以前的印章发展脉络)
我们学习篆刻,最为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临摹秦汉印,即所谓的“印宗秦汉”,几乎所有的篆刻名家,他们的成就全部建立在对于汉印的用心揣摩,比如钱松学印曾临摹汉印三千方,吴让之学印,曾临摹汉印十年,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也各自在海量秦汉印里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他们在教导后学时,也总是提倡从汉印入手,此不再一一举例,到后期的流派印时,我们会讨论他们的学习过程。
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有必要将“汉印”讲得更为认真细致些,为了方便,我们依照惯例,把汉印时期分成西汉、东汉、新、魏晋四个时间段,本文我们先学说西汉时期:
西汉是印章史(接受印友留言建议,我们这里改成了“印章”史,不再直接说“篆刻”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因为汉印具有典型意义的规矩与程式,多奠基于西汉。
其实,西汉印,又要分为四个时期:

(西汉印分期)

一、西汉初期

西汉初期,从汉高帝至汉惠帝时期,即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88年。这段时期,我们一般可以称之为“承制期”或者“承秦期”,因为西汉初年的方方面面,都是承接秦制而来。
比如,这个时期的汉印,多沿秦制带有“田”字格或“日”字格。如:“彭城丞印”、“旃郎厨丞”等有田字格;

(彭城丞印;旃郎厨丞)
又比如:“泰仓”、“敦浦”等有日字格:

(泰仓;敦浦)
我们目前所见到的带有田字格的汉印,最著名者为“文帝行玺”,如图:

(文帝行玺)
依照秦制,用“玺”是帝王特权,这当然是违制之作。
但在汉代,这里的“文帝”是第二代南越王,嗣位在汉武帝建元初年(是公元前140年左右的事了),这方印之所以有田字格,是因为南越在汉代是一个很特殊的王国,表面上是汉属侯国,实际上是远离京城的一个独立小国,所颁官印也为侯王所颁,与中原印制不同。所以,“文帝行玺”虽带有田字格,却并非西汉初期官印,也并不违制。
西汉初官印保留秦印特点的“田”字格,使用时间较短,至惠帝末期已难看见了。原因很简单,原本字形不够方正的小篆、摹印篆,已经演变成完全方正的“缪篆”。
“缪篆”的字形较秦时的“摹印篆”更为方正(即原本依托小篆稍显瘦长再转方的长方形摹印篆字形演变为方方正正的正方形),四个正方形的字,在印面上规矩布置,已经不需要“田”字格来“维持秩序”了,四四方方的印面,用四个正方的字,秩序井然,界格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同理,半通印的两个字,也已经不需要“日”字界格来规整印面了。

二、西汉前期

西汉前期,即高后至景帝时期,自公元前187年至公元前141年。这是汉印的“定型期”。这一时期的官印,完全摆脱了秦印的影响,“缪篆”完全成熟,汉印的典型规格与程式已完全成熟。
最有名的印例是“淮阳王玺”,如图:

(淮阳王玺)
高祖十一年,即公元前196年,高祖封儿子刘友为淮阳王,地在今河南淮阳县,遂颁有是玺。这方印,印中文字,尚有秦篆圆畅流转意味(比如“王”字的三横,各有轻微的弧度,保有流美之态),但整体已属于方整一路了(细看“阳”与“淮”的方正之态)。
再比如“东莱守丞”一印,也是这一时期的印作,因为“守丞”一职,在景帝二年已更名为“太守”(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我们可以细考其文字状态,如图:

(东莱守丞)
“东”字上下两部各两曲笔,上部作直变,下部虽仍弧形,但已经压扁,使整个文字外廓彻底方化。“莱”字的处理也是同样的道理,文字呈现“圆不圆方不方”的状态。如此处理之后,全印布置严谨,四字均分印面,各占地位,文字匀称、饱满,字形方正却又不失浑圆。这正是汉印典型的艺术特色。

三、西汉中期

西汉中期,即武帝至宣帝时期,自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49年。这是汉印的“成熟期”。这一时期,汉印制度完全成熟,印面文字排列与读序上进一步规律化。四字印多为右起上下读(这与中国古代书札的读序一致),五字印基本上是三行竖排,前两行各两字,后一排单字单排。
这种排法基本成为后世官印的定式。
这一时期的典型印例如“三封左尉”,“校尉之印”:

(三封左尉;校尉之印)
五字印如“中郎将军章”:

(中郎将军章)
细考用字,这时期的印文,字体已全面摆脱秦篆圆体的影响,形成了方正宽博,雄健端凝的汉印风格。这是汉印的典型特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汉印风格,正是这种风格。

四、西汉后期

西汉后期,即元帝至孺子婴时期,即公元前48年到公元8年。这是西汉印的“丰富期”或者叫“变化期”。这一时期的西汉官印,如“康陵圆令”、“防乡家丞”:

(康陵园令;防郷家丞)
显然,这一时期的西汉印,印面四字布局均等,方正,饱满,这是西汉中期风格的延续,但如果细细审看,就会发现,并非完全保留旧制,而是增加了变化。
首先是方圆变化, 这一时期的印,文字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比如“防乡家丞”里的“家”,字中笔画两端有圆有方,转折处也同样有圆有方。
甚至是粗细也有了参差变化,比如“康陵园令”一印,同一字内,笔画粗细明显有了变化,甚至同一笔画也有了粗细变化。笔画的正斜也不再是统一死板,不再是统一的横平竖直,而是依照印面结字需求,字随画变,画随字迁(如“防郷家丞”的“郷”,左部之“邑”的右侧为了与中部笔画配合,向右作了轻微的右拱,此类印例,在汉印中很多,此不再细作分析)。
我们可以汇总一下西汉印的总体特征:
印面文字分布均衡,文字笔画平整充实,文字结体平稳安详,总体风格是严整庄重、敦厚朴实。
以上说的是官印,至于私印,要丰富多彩的多,到汉印说完统一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