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山木》:空船理论隐喻道法自然,接受大自然变化巧合正常化,启示也要这样接受社会人事物正常化,做好情绪管理

 王明鹏 2024-04-28 发布于山东

庄子《山木》:市南宜僚见鲁侯,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且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市南子曰:“君无形倨,无留居,以为君车。”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故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丰通“封”,大。隐约:穷困。胥疏:远避。刳(kū枯):剔净。猖狂:随心所欲。有人者:管理者。惼(biǎn匾)通“褊”,狭小。
本段大意:鲁侯对市南子说,自己潜心学习先王先君之道,还有不少忧患,市南子说这个消除忧患方式太浅薄了,比如狐狸花豹小心翼翼,还是不免被罗网捕获,只因为人们垂涎他们皮毛,现在鲁国对于鲁侯来说就是皮毛,建议鲁侯前去南方建德国,那里人们淳朴原始,少私寡欲,遵守大道,平等自由,鲁侯推辞山高路远,无人陪伴,市南子说有为而累无为而尊,例如驾船遇到另一只船冲过来,如果是空船,心胸狭窄的人也不会发怒,而如果船上有人,就会大呼小叫,再一再二不再三,没有回应就痛骂不已。人做到物我两忘彻底虚空,那就天下无敌逍遥游。
这个故事很长,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地位尊贵如鲁侯者,要获得心灵自由,避免忧患,就要物我两忘,放空自我,并讲述一个空船故事。
我们对于天道已经解释过很多次,这里我们关注的是空船理论。空船撞过来,我们不发怒,船上有人撞过来,我们会发怒,为何?
类似例子,天下雨淋湿我们,不发怒,有人泼水淋湿我们,会发怒。
因此,空船借喻大自然,我们容易臣服接受自然,做到以自然为中心。有人的船借喻社会,我们容易对抗对立指责发脾气,做到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做不到以别人为中心。
以谁为中心借喻是否如其所是,空船理论隐喻道法自然,像接受大自然一样接受他人,接受人事物的变化巧合正常,做好情绪管理,修身养性悟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