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第七章补益剂—气血双补—炙甘草汤

 花无缺3myj1j3d 2024-04-28 发布于江苏

图片

第三节 气血双补

气血双补针对的是病机为气血两虚的,所以我前面讲过,严格地讲,归脾汤证,也有气血两虚特点。通过益气生血,益气补血结合治疗。

图片

图片

炙甘草汤(复脉汤)

(《伤寒论》)

【组成】

甘草四两,炙(12g)

 生姜三两,切(9g)

 桂枝三两,去皮(9g)

 人参二两(6g)

 生地黄一斤(50g)

 阿胶二两(6g)

 麦门冬半升,去心(10g)

 麻仁半升(10g)

 大枣三十枚,擘(10枚

 )

【用法】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图片

图片

【功用】

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

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伤寒论》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它反映了阳气阴血都不足,病位核心是在心。所以它分类有时放在气血两虚,有时放在阴阳两虚。

图片

图片

病机分析:

心肺,这两个系统的气阴、气血两虚。对肺来讲,一般叫阴虚,不叫血虚。因为肺朝百脉,百脉朝肺,一般不提血虚。作为心来讲,主要是心的阳气不足不能温通,阴血不能涵养心体,所以阳气不足不能温通,就会脉结代,有间歇。阴血不足,不能涵养心体则心动悸,这里用两个临床表现来概括这种气血两虚、阴血阴阳不足的状况。所以脉结代、心动悸反映了阳气不能温通血脉,阴血不能濡养心体。作用于心来说,教材主治的第一条是用于脉结代、心动悸。阴血不足,阳气不足,心失所养,主证是脉结代,心动悸。兼证是阴阳不足,譬如虚羸少气,有气短气虚的特点。舌光少苔,舌质干、瘦小,说明阴血不足。

第二条主治是用在肺痿。肺痿有一种咳吐涎沫,胸闷不舒的特点。中医的病叫肺痿,现在没有对应的这个病,所以实际上是一组症状。这个肺痿,有虚寒型的、有阴虚型的,以虚居多,在这里就说气阴两虚,阳气不足,阴血不足,造成有一定的虚火灼肺。虚火灼肺,肺叶易焦,形成肺痿。主治第二项讲的仍然是有阳气阴血不足,造成了肺叶枯萎。当然这里阴不足的成分多一些,作为肺痿在这个证型当中,和甘草干姜汤治疗的肺痿不同,甘草干姜汤也可以治疗肺痿。但是它虚寒为主,寒重。而这个肺痿,肺中阴液不足,有一定虚火。肺痿,咳吐涎沫,阴阳都不足。特别阴津缺乏,干咳无痰。即使咳吐涎沫量也很少,跟虚寒肺痿不同。由于阴血不足,形瘦兼有气虚,短气,可以发生自汗、盗汗。气阴不足,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反映一定的虚热现象。所以有的把它也归结到虚热肺痿。但是这种阴伤虚热,也有阳气也不足,不能温化的方面,和麦门冬汤这一类典型阴虚肺痿不同。

图片

图片

治法:

这个方用了阴阳两组药物。实际上这个方阴阳双补,还是从桂枝汤阴阳双向调节思路来的。

图片

图片

方义分析:

历史上对君药的认识,一直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认为地黄是君药,它的原因是阴血不足,不能涵养,而全方也是养阴力量较强,地黄用一斤,用量最大。所以依照力大者为君这个观点,上一版的规划教材坚持要用地黄为君。当然有好多老师意见还是炙甘草为君,现在中医药学高教丛书的《方剂学》就以炙甘草为君。以炙甘草为君的道理,第一点,炙甘草的用量是四两,在仲景用甘草量最大的;第二,炙甘草在这里不仅配人参、桂枝合起来辛甘化阳、增强人参益气作用,而且量大,缓急作用比较强,能够针对心动悸、缓急。从甘草是大剂量的,名称又叫炙甘草汤,用炙甘草命名说明非常重视炙甘草。而炙甘草的用义,一个是可以缓急,大剂量在这里缓和心动悸。另一种理解是,下面的药物是阴阳两组,甘草在这里可以调和阴阳两组,又能缓和心动悸、缓悸,从用量上,从方名上,从它的作用上,它应该属于君药。我是赞成这个观点的。

后面这两组药物,一组是人参、桂枝、生姜、大枣。人参、桂枝、生姜、大枣偏重于温补阳气。桂枝带有温补、温通的特点,桂枝温通血脉。人参可以补气,和炙甘草相配,甘温补气,补充心气不足,或者在肺胃气阴两伤当中,补充肺气虚损的一方面。姜枣调和气血、调和脾胃。在补气方里带有调和,增加补益的作用。所以生姜和桂枝、甘草系列配伍,仍然有辛甘化阳的作用。另一组是地黄、麻仁、阿胶、麦冬,这四味药基本上都是阴柔之品,常用的补血养阴的药,相当于在桂枝汤里芍药的地位,那这个方为什么把芍药去掉呢?因为考虑到病在胸中,心动悸,不宜用酸敛的芍药。所以仲景遇到脉促胸满,胸满去芍药,这是他对芍药用法。所以后来这个方到温病用的时候,加减复脉汤,不涉及心动悸,就把阳药的一组去掉,又把芍药加回去了。所以实际上生地、麻仁、麦冬、阿胶,体现了益阴养血,有滋阴养血作用。这样两组,八个药,益阴、益阳,由甘草把它调和起来,形成阴阳双补、气血兼顾。这是一个基本的结构。后来温病学派利用这个方来养阴为主的时候,就去掉了阳药,然后加芍药,增加益阴养血作用,形成了加减复脉汤。阴不足更甚,阴虚动风,三甲复脉汤系列就出来了。当然这个衍化过程,《温病学》要讨论了。但可以看出仲景这种阴阳双向调节的思想。

这里用点清酒是为了药力布散,可以把它看做使药。药力较快的布散,能够促进血行,有助于使全方补力更大。从温补角度来说,这种力量较大,所以不至于补而壅滞了。人们也说其中有地黄,有麦冬,地黄、麦冬得酒良。所以用酒和地黄、麦冬同用,能够更好地使这两个药发挥作用,减少滞腻的特点。

图片

图片

辨证要点:

脉结代,心动悸。这个方现代也是用于心律不齐,这在临床上有确实的效果。在辨证当中,虚羸少气,舌光色淡少苔,这是反映基本气阴不足的根据。

图片

图片

随证加减:

心动悸,同时伴随心神不安,有虚有实,虚证多用养心安神定悸,可以加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实证要结合重镇安神定悸,加磁石、龙齿这一类。如果用于心气虚,这阴阳两组药调整当中,偏重于心气不足,炙甘草重用,增加人参用量。偏于阴血虚的,譬如脉虚数,阴血不足,有一类虚热现象,加重生地、麦冬。心阳偏虚,阳气不足,反映出手足不温、易冷这类特点,可以加肉桂、附子。阴虚内热比较重,有虚热、虚火的,人参可以改成西洋参。如果用于肺痿证,要减去阳药的一组,也可以用沙参。虚热较重,形成火旺的,要加知母、黄柏一类滋阴降火。

图片

图片

【附方】

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

炙甘草六钱(18g)

 干地黄六钱(18g)

 生白芍六钱(18g)

 麦冬不去心,五钱(15g)

 阿胶三钱(9g)

 麻仁三钱(9g)

 上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功用:滋阴养血,生津润燥。主治: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虚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

《温病条辨》加减复脉汤,实际上就是把一组阳药去掉了,留下甘草,加入芍药。它是把阴阳双向调节的方去掉阳药成了滋阴养血、生津润燥的方,与保胃气存津液这个思想有关。温热病伤阴耗气,伤阴为主,温热病的后期,由于邪热久羁,阴液亏损较重,产生的一组阴虚津伤表现,阴虚津伤表现有虚热,加减复脉汤就成为温病学派常用的一个基础方。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