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书丨太古里背后的商业帝国

 细雨青衫 2024-04-28 发布于重庆
图片

太古里背后的商业帝国

去年成都太古里“牵手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太古里作为地标性的商业综合体,是诸多人城市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你知道吗?除了成都太古里、三里屯太古里等商业地标,喝咖啡用的太古方糖,甚至坐飞机时的国泰航空,它们背后都一个共同家族集团——怀雅家族掌舵的太古集团。

绵延两百年的商业巨无霸太古集团最初只是英国利物浦一家贸易小公司,经历近200年,六代人的艰难跋涉,从经营染料、棉花和苹果一路逆袭、发展,成长为囊括人类衣食衣住行的商业集团,业务遍及全球,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乃至政治格局。

 今天给大家推荐这本《太古传:商业帝国200年》是国内当前讲述太古集团从建立、崛起、发展、成为跨国巨型企业历程的唯一版本,完整地记录了太古集团的历史脉络、家族嫡系、商业策略、困境突围,从1816年一直写到1980年,将一个引领世界200年商业集团的方方面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故事讲得精彩,历史说得透彻,对于世界史、经济史的读者来说,是一部佳作。

图片

本书在讲述的历史的同时,细致地分析了太古集团从英国一家小型贸易公司成为商界巨擎的缘由,整理出太古历经六代领导人传承,但在企业战略、危机突破、长远布局方面从不出错的宝贵经验及作为企业全球化的始祖,太古领导人们的商业智慧。

很多人一开始或许不知道太古里,但学过中国近代史,或许知道太古。事实上,太古是一家老牌英资集团商业帝国,成立200余年,在中国的发展也有150余年,最早的名字是我们国人熟知的“太古洋行”(旧称太平洋轮船公司)。

要说上海在开埠之后的历史,肯定少不了太古,它和怡和洋行、沙逊洋行一起是西方殖民上海的先锋。

图片

太古洋行于上海外滩的总部(1908)

虽然它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名气没有那么响,但是它依旧以各项业务,以及“太古里”这样的地标,顽强地扎根在中国这片能给它带来旺盛动力的热土上。

太古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16 年。

其创始人约翰·施怀雅(John Swire)最初从事的是纺织业,由于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传统纺织业遭到冲击,他不得不离开故乡约克郡,来到当时英国的海港,全球一线城市利物浦,创办了一家小型贸易公司,这便是太古洋行的前身。


1866年,约翰·施怀雅的儿子John Samuel Swire,来到上海,注册了一家中国名字的公司太古( Tai-Koo),寓意“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开始做中英的贸易,但竞争激烈,就踏足了中国内河航运。太古的真正发家就是靠长江航运。它的加入,让晚晴上演了一部航运界的世纪大片。片中主角是四大天王:旗昌,太古,招商局,怡和。

最初,长江航运是美国的旗昌洋行占垄断地位,1873年4月,太古成立太古轮船公司(China Navigation Co,.)简称CNCO。两家公司开始大打价格战,太古公司初来乍到拓展旗昌瞧不上的下沉市场,对所有货运,掮客,无论大小都接受,扩大了客运基础,四个月后两家公司签订协议,平等分享长江航运。

图片

太古轮船开张的前一年1872年,轮船招商局就成立了。长江航运的丰厚利润及民族独立自主的信念,“激发”了晚清政府介入轮船航运。结果开始半年就陷入亏损,自己搞不来,开始尝试“官督商办”的模式,吸纳顶级职业经理人入驻经营,官方给出特殊政策:政府低息贷款和漕运及官运的特许经营权。招商局加入战圈后,太古盈利受挫,旗昌业绩更是一落千丈。

图片

1877年,招商局筹措资金220万两白银全面收购旗昌,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航企,旗下轮船29艘,远超只有8艘的太古和6艘沿海运输的怡和。

然后招商局与太古又打起价格战,太古有英国较低息集资的优势,经营一个中小船队不难。招商局虽然有清廷的政策保护和补贴,但是扩张太快,负债累累,又收购旗昌,营运这么大的船队并非易事。长期割喉式减价也非上策。两家公司达成协议,共同中国内河航线。

1879年上海最大的英资船厂怡和见长江航线有利可图,重返长江,挑战太古和招商局。三家航运公司又开始PK,5年后三家公司达成齐价协议。

图片

后面几年,上海股市崩盘引发金融风暴。轮船招商局几个实权部门负责人拿公款在上海炒地皮,亏损严重。还有官督商办,官僚化的制度弊病慢慢出来,造成成本高涨,竞争力下滑。等到1900年,太古已经有了50艘船,在上海太古的码头共有四处,即太古外滩码头,太古浦东码头(现东昌路码头),太古华通码头和蓝烟囱码头(现民生路码头)。其中民生路码头号称当时上海最大最先进的码头。太古成为航运业的掌舵者,一直到抗日战争的爆发。

同期太古在香港买了大片地,建造起炼糖超级工厂。糖厂旁边建船厂,船坞,运产销一体。太古糖厂依靠产量、品质占领市场,Taikoo优质方糖到现在一直优异。卖糖赚的钱又买了很多珍贵的地皮。

图片

抗战时期,太古也进入艰难期。新中国成立,太古停止了内陆所有业务。1950年开始重新制糖,船坞的运营,以香港为母港,太古轮船恢复以前的航线,并增加太平洋沿线网络。

另外多出的厂房租给一家美国汽水厂家,再自建香港汽水厂,消化滞销的白糖原料。后来收购了美国那家企业,获得可口可乐香港业务专营权,逐步拿下台湾,中国内陆甚至美国本土相当市场经营权。可口可乐业务也就成了太古核心业务和现金奶牛。

根据船坞工程技术和资源,成立飞机维修补给公司,香港飞机工程公司。购入规模较小的国泰航空较大的股权,从航空维修踏入航空运输。依靠它资本雄厚,贸易产业庞大,代理经验丰富,经营管理水平一流,对国泰细心培养,做大做强整成现在的国泰航空的规模。

图片

20世纪70年代,船坞迁移,和糖厂调整,空出大量土地。太古被动进入房地产,赶上香港楼市爆炒的财富盛宴。它坚持长线投资,长期持有,细致规划,持续改进,慢工专注,不跟风像别人那样搞快周转,急速开发。这种作派也被它带到了内陆。

从2002年起,太古地产在广州天河开发及管理“太古汇-广州报业文化广场”,然后逐步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发了太古酒店、太古里的系列项目。据2022年报道,太古地产未来聚焦于中国内陆的地产业务,尤其粤港澳大湾区,加上香港项目在内,其千亿计划在大中华区的投入或超八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