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教研圈:选择大于努力。

 新用户1279Y13h 2024-04-28 发布于北京
之前曾上过几节药膳课,授课的老师非常年轻,但是却隔三差五的上电视接受采访,去拍节目,去很多个国家讲学,去和各国的学生交流,在世界各地品尝美食,与国际友人通过美食对话,甚至还能开培训班给所在的学院创收。
同时很多上课的内容都是极具商业价值的,不少课件的价值都是超出我们的想象。(知识点本身不值钱,可有北中医的背书就无比值钱)。
从个人角度,那位老师是比学校很多其他的老师生活得精彩许多,快乐许多的。
很多人年轻时都曾有环游世界的梦想,然而随着年岁增长却逐渐的接受了自己每日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
灵魂向往着万里之外的风景,肉身的生活半径却不超五百米。

(一)


曾有一次有幸遇到某位大佬的儿子。
那位大佬四十岁左右就已经做到了国内某个学科的领军人物,在行业内说一不二,睥睨天下。
于是带着崇拜,询问那个靓仔一些问题。
靓仔倒也不避讳,说了几句比较有意思的。
“其实我爸当年从美国回来,好几个单位都想招他。”
“我爸认真考察了一下,选择了现在这个。”
“我其实问过我爸为什么不选更有名那几个,我爸之前不告诉我,现在肯说了。”
“他当时看最有名的那几个里面,一大批老专家带着自己的学生,有的都到了徒孙了。自己一个外人,进去了不说被不被排挤,论资排辈也够自己受的。”
“而他选的那个科,科里就几个快退休的老头,带着一堆国内的小年轻。他只需要比那些小年轻厉害,等那些老人退休了,他就是老大了。”
当时听得我直呼666。
那位药膳老师说自己大学的博士方向是伤寒论方向的,后来也是机缘巧合才来了药膳方向。
当时不禁感慨,这位老师要是继续呆在伤寒论方向,要想过上现在这样风光的生活,恐怕付出十倍努力也不一定啊。
用某位讲伤寒论的老前辈(已成国医大师)的经典名言就是
“三四十岁的人说伤寒?哼,饭都没吃够,瞎说些什么!”
如果去看看伤寒等方向的年轻老师生存现状,确实是比较难熬的。

(二)

想起之前有位博士学姐到处找课题做,原因很简单,自己的博导快退休了,真就懒得再去申报什么课题了。
最后的课题给了上一届的学姐毕业后,就不再考虑这位学姐了。
学姐为了毕业,真的头发都要愁没了。
你说本科硕士期间,老是想找些临床的导师多学点临床的东西。
都在抱怨科研占用了自己太多时间,都觉得在实验室干活是被压榨。
可现在老师真的不搞科研了,也不压榨你了,论文也不催你了,你好自为之,自己又慌得要死,老师啊,我还得发论文的啊!!
博士毕业的论文要求是很高的,在创新性这一块基本上如果单靠自己没有导师的帮助是很难搞定的。
导师:我当年写论文哪有那么难,哪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写啊。
中医学几千年过去了大的创新也就那么一些,你们几年研究得出些啥。
很多东西都是为了显得创新而创新,没什么用。
学姐:可是老师我得发论文啊!!
导师:我不知道怎么指导了。
学姐:之前的博士们怎么毕业了?
导师:当年有课题,他们自己编的,我没指导什么。
学姐:那现在课题呢?
导师:我没申请到……
学姐:我怎么办?
导师:你多想想办法,都是博士了,不能一切还指望老师。
学姐:??????
后面我每次听到同学抱怨导师给他科研派活,我都把这位倒霉学姐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你们是希望导师彻底躺平,还是希望老师好歹有点追求?

(三)

经常会想,个人努力和时代选择,其实很多时候是不是后者更重要一点?
毕竟要说努力,相当多的人都很努力。
之前跟某个科学院的研究员聊天,人家五十多了,快退休了,还是普通的研究员,没评上啥高级职称。
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点像停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感觉,总之就是看着觉得很对不起人家的履历。
原本以为人家会跟我讲一通伟光正的“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怎么能讲求回报”这样的主题报告,没想到人家最后的感慨是
“有的选择错了,就得用一辈子去还债。”
当时分外唏嘘,感慨万千。
其实说得简单一点,就是选了一个纯理论化的研究方向,和市场化距离太远。所以国家也不怎么愿意投资,自己报课题也不怎么好报。
他当时对我说
“国家重视什么,往哪些方面去投入资源,你们就应该努力去那些方面建功立业,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
“总有一些方面,是国家心有余力不足的,是行业顾不上的。有些行业,是怎么也争取不来资源的行业。”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对于各种宣传,都着重去看一个关键指标
到底投了多少钱。
如果没有投入足够的钱,又是否给了足够的资源?
如果全都没有,而是通篇谈责任谈奉献谈无悔人生,那就真的需要问问自己,愿意为这些付出多少年了。
说得现实一点,就像同样是读研,导师之间的实验室经费天差地别,研究生的待遇也是天差地别。
有些实验室连打杂的活都可以直接招募本科生兼职来做,有些实验室两个导师盯着一个研究生干活。
有些导师江湖地位高+财大气粗,可以给手下研究生的论文一路绿灯。
有些导师就实打实的,自己的论文都发表得相当艰难,想要帮学生点忙都有心无力。
有的地方一站起来,头就顶到了天花板;
也有的地方,走两步就是一个电梯。
能去哪,能看到哪,很多时候还是看各自的运气与机缘。
想要少走些弯路,还是得多方收集信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