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 || 他在那儿得到了报偿~

 一凡书馆 2024-04-28 发布于四川

书评《月亮与六便士》

写这本书的书评,我觉得我要写的东西很多,因为我从这本书里获益实在是太多了。就像钻石的不同侧面,从哪一侧看过去,都会发出炫目光芒。从那一侧照过来,都让我深深地迷醉。

它,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里不同侧面的风景,它所展示的画面的每一帧都让我悸动。虽然,我只是安静地坐在书房,把它看了一遍又一遍。

《月亮与六便士》是由英国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1874-1965)创作的四部代表作之一。已经有很多人解读它写的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选择。是要选择拣拾满地的六便士呢(现实),还是要追求那轮清洁的月亮(理想)。我想,即使是六便士,也不是满地都是;即便是月亮,也没法儿奋力追求。作者以两个名词中夹杂一个与字为书名,影射作用绝非是这两个名词儿本身那么简单。

抛开作者所塑造的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原型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不谈,也抛开作者所生活的背景不谈,(尽管我知道没有一个作家能够脱离他所处的时代能够创作出反映现实的作品)单就作品本身,我想写一些我的体悟。

一,作品叙述结构

这本书一开篇,毛姆就说,在他认识思特里克兰德时,一点儿没有看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但现在却很少有人否认他的伟大。从这段文字,就可以看出这本小说是以倒叙为开篇的。他从结果倒推最初乃至过程。

结果是:主人公去世了,但他留下了让世人瞠目的作品,被评论家、生意人奉为艺术天才。以至于一画难求,仿作、赝品在艺术品市场屡屡掀起波澜,所幸留存的真迹也卖出天价。那些在他困窘时送出去的画,瞬间成了宝贝被辗转收藏。满怀着对他憎恨异常的妻子,温柔地谈起自己的丈夫,向客人们暗示他们的关系非常好,并且把的仿作挂满了她的屋子。认识他的人竞相谈起他,说他们了解他的生活细节,并曾经有很深厚的友谊,尽管他们可能嘲笑过他,并被他所嘲笑。

而过程,却是以“我”,或近距离参与或远距离道听途说的朋友,因为对他离家和离家之后困顿生活状态的知晓,而义不容辞地写下了有关他的悲惨伟大、且极具个性、极具传奇的一生。作者有意、且看似无意实则有意地对主人公的足迹的追寻,是很有弹性的。有的时候,他是直面,有的时候,他是通过第三者,甚至是第四者,第五者探寻主人公的足迹。

作者的确是做到了。他使他的一生或详尽或粗略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他的那些鬼魅的历经灵魂痛苦折磨的作品,仅仅被当作宣泄的窗口独自欣赏,当作救赎自己灵魂的上帝独自膜拜。这期间的翻转、痛苦、折磨、幸福使一个立体的栩栩如生的思特里克兰德站在读者面前。他不是富足慵懒的英国人,不是一个庸碌的生命,他到死都眼睛清澈、满怀激情和热望。

这便是毛姆塑造思特里克兰德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其实毛姆在开篇时就已经暗示了这个结局,不过,他是通过写作者的角度写出来的。

他说:

“一本书要想从这茫茫书海中脱颖而出,不知道会有多难?即便成功了,这些书籍的热销也只能持续一段时间,或是一个时期。天晓得,作家为写出一本书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会经历怎样的痛苦,会是怎样的绞尽脑汁,而为的只是给某个偶尔看到这本书的人几个小时的消遣,或是使他的旅程不至于太过难熬。

如果我可以更具书评来作出判断的话,有许多书都写得很好,是精心构制的作品;里面有许多真知灼见;有的甚至是付出了作者毕生的思考和劳作。

于是,我从这里得出一个教训:作者应该是从他写作的乐趣中间,从他的思想和情感的宣泄中,去寻求报偿;对于其他的一切,都不要太在意,不要在乎人们的赞扬或者是诋毁,作品的成功或是失败。”

的确,谁说一切艺术创作者不是一样的呢!

所以,很多时候,作家也是在为自己而写作,画家是为自己而画画。那些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和思考,都在自己的作品里。它们是每一个创作者的所发出的声音,那里有他的思想、他的追求、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疑问、他的痛苦、愤懑、他所有的情感,也有对自己灵魂的救赎、有很多很多东西,只是很少有人会耐心品读、作知音赏而已。

创作者们自由驰骋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探索!

我想起了纪录片梵高的主题曲:我用我的画,对我灵魂吟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