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判断娃有没有数学潜能?4条结论供参考

 awoziji 2024-04-28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鸡娃”配置中,数学是很大一块。作为家庭教育公众号,虽然我们并不是靠贩卖焦虑来博眼球,也不提倡过度“鸡血”,但由于数学的基础性地位,除了学校学习,家庭教育中也要考虑如何培养。

那数学要搞到什么程度?一种做法是“试试看”再说,从小各种“奥数”搞起来。但是数学是一个比较消耗时间和精力的学科,我们投入时间的产出如何?另外一种做法,是依据孩子是否有数学潜能,决定投入的精力。如果潜能优势不明显,则仅仅以课内加强为主,而将时间花在其他孩子更有潜力的领域。

作为父母,我们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数学潜能?我们来看看“民间”和专业人士是如何判断的。

01

数学潜能判断

在前文:所谓孩子“学习能力强”,到底指什么?怎么培养?  中,我记录过一段我和小D的对话,大意是我们在做烘焙,我和小D讨论关于分数的话题。

同事看到后说,你们家娃一点就透,真羡慕。这个反应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一直没有一种我孩子数学潜能很强的预期。

知乎上面有一位家长(@smile)说到他的孩子处理分数问题的情况:

儿子2年级时,我问2/3和3/4谁比较大,他不知道通分,回答说3/4大,我问他怎么知道,他说因为1/3比1/4大,所以3/4比2/3大,这样算有点数学思维吗?

这位家长表达的比较简洁,我问了几位成年人,他们都没有一下子反应过来。实际上,这个二年级孩子用了一个逆向思维:因为1/3比1/4大,那么1-1/3<1-1/4。

这里面我们看到了一些数学潜能的基础。在尚没有正式学过分数部分内容,孩子能够依据对于概念的理解进行推理,并考虑到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没有学习过这种方法的前提下,自己探索解决方案,我们通常说孩子有“悟性”,也就是孩子有数学领域的创造力

结论一:有数学潜能的孩子具有数学领域的创造力。

图片

另外一位孩子市奥数竞赛一等奖的家长,这样建议:

测试孩子有没有培养必要:

斐波那契数列填空

如果孩子1分钟内做不出来,那么数感一定不好,换言之,没什么数学天赋。这类孩子,老老实实把学校那点知识搞懂就行了,不要试图去学奥数。

虽然不足够全面,但基本也说明清楚数学有潜能孩子的特点:数感。所谓数感,指的是一个人对数字的直觉感知或理解能力,延伸开来就是对于数学模式、规律的直觉能力。如果一个孩子喜欢探究原理,积极主动研究简洁、本质、一般性的规律,那么他对数学感兴趣的概率会比较大,其表现形式通常就是数学前轮了。

结论二:有数学潜能的孩子具有良好的数感与对规律的探究能力。

第三个例子(@渴饮匈奴血):

小学一年级时候,第一天,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田字格,问大家有几个正方形。绝大多数同学回答4个,一小部分比较聪明或者提前做过这道题的同学能回答出正确答案5个。

第二天,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井字九宫格,问有几个正方形。一半同学回答9个——这是昨天没听讲或者没听明白的;一半同学回答10个——这是昨天听明白了的;极少数几个人能回答出正确答案14个。

作者认为,具有了“举一反三”能力的人,才是有数学潜能的。读者进一步补充:

数学天赋的也分高低,高一点的听见老师说田字格是5个,马上开始想九宫格是多少个并能独立思考出来。再高一点的是可以自己推广到n*n以及n*m的情况;

也就是说,数学不仅仅着眼于解决这一个具体问题,而是要构建抽象的、形式化的方案,来解决一类问题。这是数学的本质之一。虽然对于一年级小朋友要求高了一点,但是这个回答与评论揭示了数学潜能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结论三:有数学潜能的孩子具有良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实际上是一个多个子学科的集合。要全方位的好,还需要空间想象力等能力;另外,如果要在低年级表现出数学潜能,语言理解能力有时候也是必要的,这些细节不再赘述。

不过,也有的人提出了对数学潜能不一样的看法,认为小时候这些表现只能说比较聪明,不一定代表了真正的数学潜能或者天赋,他们提出,所谓的天赋应该看上去是这样的......

02

数学潜能的另一视角

有人建议:

幼小阶段,刚接触数学,出100道数学题,让他做,不管对不对,能耐心做下去,就是数学天赋。

这是从兴趣、专注度角度看有没有数学潜能。再进一步:

给他一道有难度的题目,

如果他苦思一周,很有天分;

如果他苦思两三天,比较有天分;

如果他苦思两三小时,有点天分;

如果他思考2、3分钟就不想了,一点天分都没有。

这是从“逆商”的角度来看,不论脑子多聪明,都会碰到不会解的的题目,能够走多远,就看他的“逆商”。如果能长时间专注思考一道题目,本身也说明他对抽象思维活动充满了兴趣。

结论四:有数学潜能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兴趣并能够持之以恒地高强度专注思维。

图片

培养孩子,策略很重要,我们要做的,是在他们的长处、优势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其他部分以课内要求为主。当孩子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更多地是要善用自己优势来解决问题。因此,育儿的视角应该是“优势思维”,而不是“短板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