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符秘旨》上卷

 一人一心一念 2024-04-28 发布于云南

    

《神仙抱一演道章》(一)

    原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注:

此开篇之句,提纲挈领,道破玄机,揭示“修真图”之奥义。至道无难,证圣本易。惟在体用妙合、知行齐一、有无共生、动静齐备,阴阳归元也!

观天之道:观者内观、静观、宏观、达观。

内观者,当观其。可行《道德经》之法,“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由表及里,既观其幻,亦求其真;着眼于短,放眼于长;内守其身,外观其天。循“无极图——有极图”相生之径,悟身国同构之理,体天人合同之机。执持“有”“无”,调伏龙虎,摄心归一,身中自有小天地,身中自成小天地也!

静观者,当观其。《道德经》云:“致虚极,守静笃,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清静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若能静观,则知根本,明“周行不殆”之理,晓“盈虚祸福”之变。由此,可以修仙入门,而“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证圣成真。循此,可以辅国定邦,而“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而功成帝师。

宏观者,当观其。《道德经》云:“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道之大,乃生天生地,化育阴阳;天之大,乃无始无终,盖覆群生;地之大,乃无边无际,生成万类。王之大者,乃以其“善下之”、“身后之”、“功让之”。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者,大之极也!

达观者,当观其。道生万物、道成万物、道通万物,凝眸皆道也。宇宙星际、微尘粒子、苍颜皓首,红粉枯骨、帝王将相、废墟野冢、黄金粪土、祸福成败……生克乘侮,此起彼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孰知其极?圣人君子,贤达智士,当观其变、应其变、同其变、宰制其变。则可以“虽世变无穷”,而“圣人御变之方亦无穷”。若能入其无穷,出其无极,生其无有,成其无名,则天地不能制其身,造化不能制其神,与道合真,超尘脱俗也。

四观既通,则“不出户,可以知天下;不窥牖,可以见天道”,不学而知,不见而明,不思而得,不为而成。道称“无极”,佛赞“漏尽”,神通具足,天地合我,可以尽矣。

观天之道者,当首观天道之本。夫“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果能观悟“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之理,证先天虚无之妙本。则可以执天之行,故《道德经》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一切失道离德之妄作伪智,皆为乱政之源,为祸国之贼。

观天之道者,当次观天道之变。阴阳盈虚、盛衰祸福、治乱分合、生克消长,循演不断,周行不殆,东升西沉,时来时往。圣王观之,则悟“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理,故能“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光而不耀、直而不肆、功成而不居”。是以圣王之道,辅时而不违时,让利而不贪利,守弱而不恃强,自损而不自益,是谓静胜躁,弱胜强,知清静可为天下王。

观天之道者,当再观天道之法。星辰列象,各遵法度;北斗玉衡,斡运群星;风雷雨雪,多少有节;春夏秋冬,四时有信。故人之道者,当明生死有数,乐天而知命;君臣佐使,上下而有序;取予贫富,和谐而有度;言行举止,中正而有信。执天之行者,务必知晓形势,顺应潮流,替天行道,代天宣化。太上修德,证虚无之大道;其次修政,建千秋之大功;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其德乃普,其道乃长。

观天之道者,当再观天道之用。“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故“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以反为动,以中为用,以平为期。天之道乃“损有余以补不足”,故圣王执天之行,当“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天道混元,无极无私,无亲无疏,故圣王执天之行,当“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爱民如己,不分贵贱。天覆地载,天地有大恩而不言;教化安民,圣王有大功而不居。故能德配天地,道贯古今。

人若能尊道贵德,体《道德》之玄意,悟《阴符》之秘旨,用《清静》之功夫,以“观天之道”而入玄门,得其圣道;用“执天之行”而出其道林,建其圣功。知行合一,学用两得,阴阳执掌,动静具足,则自然心合大道,志凝宇宙,抱养天真,万炁朝宗,执其根柢,通彻天地,则无可言而尽矣。

明此道者,则可以修身、立业、建功、治世、成仙、证圣……无不成。故尽矣!

《阴符秘旨》上卷(2)

《神仙抱一演道章》(二)

    原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注:

    此句乃太极图之妙用。隐伏官贼、主客、显隐之道也。

大道玄元,象帝之先,生天生地,孤寡不二,故曰“丹”。丹者单也、一也。

无极动而入有极,有无相生演太极。太极者,阴阳、天地、高下、生杀、盛衰之全体也。太极顺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则三才四象、五行六合、八卦九宫得以衍生不息,流于万化。此乃道之生也。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世之治乱、朝之兴亡,有沉隐一线,暗引发端,谓之道脉气运。上古之时,人神杂居,人神不二,淳朴天然,不知生死。此谓道治。失道而后有德,失德而后有仁,五德尽失,智巧狡诈蔓延成风,妖言邪说势不可挡。诸子烽起,百家争鸣,实乃守末而忘本,迷万而丧一。先天无极大道落坠后天太极魔道矣!

太极斡转,道演五行,扶助阴阳,互为生克。圣人之道,心通无极,“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故能演天地造化之机,取三才五行之炁,而官制阴阳,抚育群生,命随心改,造化由我。故曰:圣人用道,则为官长。

天地五行,盗其生机、夺其筹算、耗其真元,代天行令,为大匠斫。嗟乎!凡夫愚拙,不晓天地大义,难悟造化玄机,忙忙碌碌,朝夕醉生梦死,迷迷糊糊,贪恋眼前荣华。不知其功乃造化所弄,不明命由天府所属,不出三五之道,难逃生死之门,故受制于天。

兵法云:“道贵制人而不贵制于人。”制人制天者握权,定夺生死,则为官长,利而不害。受制于他人、外物者失命,陷落“贼克”,刑戮其身。

明此道者,当猛醒回头,知“返”用“反”,重回故乡。故曰:见之者昌。

《阴符秘旨》上卷(3)

《神仙抱一演道章》(三)

    原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注:

    此句乃太极图之妙用。言天人、心物、真幻、众寡之道也。

圣人官制五行,统御乾坤,造化由我。凡夫逢劫五贼,流浪生死,终被造化所欺。若欲化五贼为五德,摄五行炼五炁,循人道证天机,当在上用功。

大道玄微,渺不可见。《道德经》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道之本体乃无形、无象、无名,以图像喻之,则“〇”也。道之变化乃万形、万象、万名,以图像喻之,则“●”也。实为“虚无生妙有”之化。

道之化也,在天曰五行,扶助阴阳,牵引生克;在地为五谷,养护群生,抚育兆民;在圣为五德,仁义礼智,信守中道。在时为五季,春、夏、长夏、秋、冬。在域为五方,东、南、中、西、北。在山为五岳,在水为五龙,在面为五官,在体为五脏,在目观五色,在耳闻五音,在舌识五味……

五行变化虽众,然其要一也。皆为无极大道演真,而开明三景,化生诸形,璇斗历玑,回度五常。先天大道静曰无为、曰无极,动而曰有为,曰有极。若能识得本源,不忘父母,自然归宗返本,八卦复五行,五行复阴阳,阴阳复太极,太极复无极,无极合大道。此之谓“逆法”与“回光”。

道之化无穷亦无可测,渊兮似万物之宗。《列子》云:“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者,谓之生,谓之死。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善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尽智勇之力,或由化而成。孰测之哉?”三王五帝之丰功伟业,亦出乎圣人之心气,生成造化也!

五贼在心。心驰神劳,心动神散,心急神乱,心浮气躁,神魂所寄,栖止于心也。《道德经》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心迷外物,则神魂颠倒,丧失根本。故广成子告轩辕黄帝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勿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造化之道,首识五行之万化而归一统。当斋心忘形,内养正气,刳心去智,保养天真。运行五炁,涤除五浊,平衡五脏,清理五毒,涵养五德,降服五魔。用轩辕帝“且战且学仙”之功夫,使心君正位,南面而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精神,无不顺理。如此,自然五脏平、五官正、五炁足,五德显。

次当以心为窍,游心无极,通达万化,返五行为阴阳,复太极归先天。以修心之道而治国,心君无为,则清静自正,四海咸宁,五方安定。以修心之道而待物,则心无逆顺,大同于物,鸟兽之视吾,犹其同类也。以修心之道而求仙,则心合大道,正一不二,至信感物,可以动天地,感鬼神,横六合,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云雾不硋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礩其步,而无逆者。

一心不乱,五方来朝,一心不动,五贼尽安,一心不起,五行会元。故广成先师告黄帝曰:“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心通道妙,总摄五行,一心清静,天地尽归。知此,则可以神定、气平、体泰、事顺、国安、道成。

上一篇: 《阴符经》全文及译文

下一篇:《黄帝阴符经》原文







图片


图片

《阴符天机经》

图片

有机而无其人者败,有其人而无其道者败。故《易》曰:即鹿无虞,惟入子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故圣人观其时而用其符,应其机而制其事,故能运生杀於掌内,成功业於天下者也。《易》曰: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以圣人保之於灵台,以观机变。卷之则自胜,舒之则胜人,察之则无形,用之则不极。《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而阴符象之矣。故圣人不测之符,陶均天下而元所归怨矣。夫天为地主,道为德君,故圣人奉地而法天,立德而行道,举天道而为经首,明地以奉之。《易》曰:乃顺承天,待时而动。是故圣人将欲施为,必先观天道之盈虚,后执而行之。举事应机,则无遗策。《易》曰:后天而奉天时。

图片

夫圣人法地而奉天,立德而行道。居天地道德之间,建莫大之功者,未有不因五贼而成也。五贼者,其一贼命,其二贼物,其三贼时,其四贼功,其五贼神,皇帝王霸权变之道也。是以圣人观其机而应之,度其时而用也。故太公立霸典而灭殷朝,行三风而理周室,岂不随时应机,驱驰五贼者也?故圣人立本於皇王之中,应机於权霸之内,经邦治身,五贼者备矣。则天下望风而从之,竭其性命而无所归其恩怨也。乃谓之曰有道之盗,无形之兵,呜呼,寇莫大焉。五贼在心,擒纵在手,治身佐世,莫尚於斯。《经》云:见之者昌,不亦宜乎?

夫人心,身之主,魂之宫,魄之府。将欲施行五贼者,莫尚乎心。事有所图,必合天道。此则宇宙虽广,览之只在於掌中;万物虽多,生杀不离於术内。则明天地不足贵以远以厚,而况耳目之前乎?

夫杀机者,两朝终始之萌,万人生死之兆,处云雷未泰之日,玄黄流血之时。故天之为变也,则龙出于田,蛇游乎路,此为交战之机,故曰龙蛇起陆。人之为变也,则春行秋令,赏逆罚忠,此为颠堕之机,故曰天地反覆。天人之机,同时而发,虽千变万化,成败之机定矣。

夫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智者能愚,愚者不必能智。故圣人时通则见其巧而建其功,时否则见其拙而昧其迹。故孔明序曰:太公八十非不遇也,盖审其主焉。呜呼,性命巧拙之时,识达行藏之势,可以观变察机,运用五贼。所以然者,夫圣人所以深衷远照,动不失机,观天料人,应时而作。故《易》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

夫九窍者,在天为九星,在地为九州,在人为九窍。九窍之炁不正,故曰受邪。受邪则识用偏,识用偏则不可发机观变。故九窍之急在乎三要,太公曰:耳、目、口也。夫耳目口者,心之佐助也,神之门户也,智之枢机也,人之祸福也。故耳无聪不能别其音,目无明不能见其机,口无度不能施其令。夫三要不精,上不能治国,下不能治家,况兵者乎?悬人之性命,为国之存亡,静动之间,不得无事,岂可轻而用之?

夫火生於木,火发而木焚;国生於奸,奸深则国乱。亦犹蚕能作茧,茧成则杀其身,人能生事,事烦则害其命。非至圣不能修身炼行,防之於未萌,治之於未乱。夫十围之木,起於拱把;百仞之台,起於足下;治小恶不惧,必成大祸。呜呼,木不相摩,火无由出;国无乱政,奸无由生。有始有终,是非不动。能知之,其惟圣人乎?

万物盗天地之精以生成,人盗万物之形以御用,万物盗人之力以种植。彼此相盗,各获其宜,俱不知为万物化。故能用机者,法此三事,以道之盗而贼於物,物亦知为盗之道。听以然者,贵得其时也,贵得其机也,故曰合其时而食,则百骸治,应其机而动则万化安。乖时失机,则祸乱生也。

老君曰:功成不有,为而不恃。此全生立德之本也。夫小人者,贪其财则以身徇利,爱其名则以力争功,矜衒神迹而求神名,物共嫉之,必丧其命。欲益招损,是不神矣。夫君子建大功而不恃,防小祸於未萌,退己进人,推能让物,物共戴之;故不夺其利。自发神智,不能争物,物共让之,不居其后。为损招益,是以至神矣。故老君曰: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诚哉言也。

假如千年一圣,五百年一贤,应日月之数所生,而大小之人定矣。夫大人出世,应明德而建圣功;小人当时,则废正纲而生祸乱。故太公说於西伯,知人望而己归;周刘琨表於琅琊,识天时而未离;晋陵母自死,知明主之必兴;括母不诛,见赵军之必败。故天道人事,贤者可以预知,佐非其人,夷於九族。故《易》曰:长子帅师,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夫成败之道未形,死生之机未发,小人能见,君子能知,则易见而难知,见近而知远也。夫见机者则趋时而就利,皆不保其天年。知机者则原始而要终,固必全其性命。

瞽者善听,神不离於耳;聋者善视,心不离於目。其为听也,神则专耳;其为视也,心则专目。耳之与目,递为用师,当用之时,利绝其一。心之所主,则无事不精,犹有十倍之利,何况反覆?以此用之三思,精诚一计,顺时隐显,应机行藏。以此用师,固万倍之胜利。

夫人之心无故不动,生之与死,缘物而然。物动则心生,物静则心死。生死之状,其惟物乎?

目者神之门,神者心之主,神之出入,莫不游乎目。故见机者,莫不尚乎目;能知机者,莫不尚乎心。

蠢然

夫道不为万物而生春,万物感春炁而自生;秋不为万物而杀,万物感秋炁而自杀。其为生也、不恃其恩,不求其报?故其恩大矣;其为杀也,不恃其威,不求其惧,其威大矣。凡物取而得之者小,不取而得之者大,故圣人不取。夫君王有道无道,财人民治乱之机;歌谣或乐或哀,则时年丰俭之兆。时人不能省察,天地乃降征祥,或五云腾起,七曜变行,皆因国风,是以然矣。且宋君失德,荧惑守心;及乎谢愆,退之三舍。用今俦古,皎在目前;以彼喻斯,岂劳心术?故智者悟於人事之初,而愚者晦於星象之后矣。

老君以无为有母,静为躁君。夫静者,元炁未分之初,形於元炁之中,故能生天地万物。亦犹人弘静,其心不挠,则能生天下万物也。

胜,浸长也。天地之道,各自浸长,天则长阳也,地则长阴也。阴阳相招,一昼一夜,递为君臣,更相制胜,故曰阴阳相胜。夫开国用师,必侵天道,亦犹金火相交,而非交不伏也。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

《易》曰:刚柔相摩而生变化。变化不慝,故曰顺也。夫人之育身治性,尚不可逆时为之,而况经邦佐世之雄哉?

至圣之道,窈然无为。无为则无机,无机则至静。夫律历之妙,动则能知,体既虚无,莫得施其管。术亦犹兵者,不失其机,不露其衅,虽有智士,从何制焉?

奇器者,阴阳之,故能生万物,亦犹人心,能造万事,象矣。进前,象状也。八卦、六甲,鬼神机密之事,刚柔相制之术,昭昭乎前列其状矣。

阴符天机经竟

济世利人  福禄荣增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