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业务一线发生人员缺口...

 芃篙君 2024-04-28 发布于浙江

   这是芃篙君的第203篇原创    

本文适合职场人。大概2000字,阅读需要7分钟。


你好呀,我是芃(péng)篙,一个相信思考和努力能够拿到结果的家伙。

01.

芃篙有一位朋友,最近团队里碰到了麻烦。
情况也不复杂,团队里有人离开,补员的招聘一直不太顺利。业务积压了不少,虽然从兄弟团队协调了一些资源,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时间久了,总是不好的。
芃篙问他怎么办。
朋友说,没办法了,招聘继续。并且我在开始接需求了,业务压力确实很大。
芃篙有点好奇,你这家伙有几年没有写业务代码了吧,还会写吗?
朋友笑道,确实有点手生,但是见识还在,再不济不还有GPT嘛,问题不大。
芃篙说,你倒是一点都不畏难呀。
朋友认真的讲,敲代码本就是咱们安身立命的事情,有什么畏难的。说老实话,如果老板给我讲,别的事情你都别管了,就安安心心敲代码就行,我保证不开除你不降薪,我不知道得多开心。敲代码这个事情虽然复杂,但总是比面对市场、面对人心简单些。
芃篙笑着说,你这么一说,让我想起了《亮剑》里,李云龙手下那个出身独立团老底子的团长了。

02.

技术团队里的事情,往往没有那么复杂。任何事情分清楚个轻重缓急,当缺口问题已经非常明显时,讲什么大道理都没有用,管理者自己顶上去,不要瞻前顾后,至少士气的问题就解决了大半。
芃篙问,这次是一个比较“临时性”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后面把介入一线开发做成某种常态?
朋友挺感兴趣的,你说的常态是什么意思,如果我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一线开发中,团队其实很快就会受限于执行的角色。你知道的,这不是什么好事。
芃篙摆了摆手,即便你想回归一线,你的老板也不会认的。单纯一线开发,招个年轻人,要求没你高,干得不见得比你差。“某种常态”是指,在这波顶过去之后,你的日常精力分配中,划出合适的部分,有选择的去承接一些一线需求,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做需求。即便是现在在做的业务需求,你觉得除了完成业务需要,就没有什么别的价值能挖掘了吗?
朋友说,昨天我在看一份参考的组件代码时,发现了好几个类,代码行数超过了一千行,头都看大了。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的认知,我五年前就认为,自己团队里不应该有这样的代码。
芃篙说,对呀,这就是其中的一种价值。一个类或者文件的复杂度要求,是C语言时代就有的编程规范了,为什么现在还会出现。这说明你过往在过程管理中是存在问题的。
朋友若有所思。

03.

其实,这只是技术债务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而技术债务又是源码的真实现状的一种体现。背后映射的是管理者对代码现状整体状态的了解程度。你不一定需要对所有代码都了然于胸,但是完全不了解生产代码的现状是肯定不行的。这是管理者重新介入到一线开发能够发掘出的最直接的价值。如果规则有、流程有、工具也有,但是依旧存在很多不应该存在的技术债务,以及债务对应的各种隐患,那就要去思考具体哪个步骤出了问题,需要优化。
在代码之外,还可以去看整个开发流程。去看流程上是否有难点、痛点、卡点,特别是平时大家都习以为常但确实有待优化的点。团队成员讲过的痛点在管理者眼中永远不能100%的理解其中的真实感受,因为管理者可能限于自己过往的经验,用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而实际体验一圈之后,就会有更强烈的同理心,去理解问题在哪,哪些需要解决。
比如,需求的源头是否合理,需求的优先级定义是否合理;比如工程化效率是否存在阻碍,由于工程化导致的各种问题以及解法,是否在团队中完成了普及,大家是否可以更高效的去解决需求层次的问题;比如,跨团队协同中,各种问题的细节点到底在哪里,是否有更前置的解决办法,提高大家的配合程度。
代码也好,流程也好,其实都是事情的维度。从具体的事情中,管理者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人”的维度——大家的真实状态。单纯从汇报或者隔层汇报来看状态,无论怎么强调扁平化,都是存在隔阂的。沟通上势能的不同,就天然的会压抑一些真实想法。但是,在日常开发过程中,成为合作伙伴的话,就没有那么容易掩饰。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大家的状态,也更容易共情。基于共情的引导,往往不会被理解为画饼,而是更具体更有效的指引。

朋友说,你这么一扩展,感觉这次人员缺口的事情,算是一个挖掘出更多价值的契机了。很有意思,熬过这一段,我可以稍微梳理梳理,各个业务线在每个季度都捞一些合适的需求。该跳进去的时候跳进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芃篙笑道,俺就是动一动嘴,能做出多少提升,还是你自己的事情。
朋友也笑道,你来提供理论,我来实践验证。真有效果的话,到时候请你吃饭。

相关链接

“一线”里有什么?

带三五个人的技术团队算不算管理者?

一线管理者冲锋在前的利与弊

团队成熟之后中基层管理者就可以无为而治了吗?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觉得有收获,不妨给点鼓励,点赞、关注、加加星标;转发、在看、多多益善~ 谢谢~

   END    

  共同成长,穿越周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