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傅似锦 || 明朝一哥:王阳明(二)

 潇湘原创之家 2024-04-29 发布于湖南

明朝一哥:王阳明(二)

做自己的主人

作者:傅似锦

1492年,21岁的王阳明乡试脱颖而出。所以第二年1493年,22岁的王阳明第一次走进北京会试考场时,大家都认为他会毫无悬念重现乡试的荣耀时,王阳明落榜了。三年之后,25岁的王阳明第二次参加会试,结果二战又没考好,依然落榜了。放榜那天,很多落榜的人站在榜前哇哇大哭。其实可以理解,过去的会试三年一次,耗不起,所以哭也是应该的。但王阳明也落榜了,他站在榜前既不哭,也不笑,面无表情地站了许久。朋友们以为他悲伤过度,跑来安慰他时,他脸上掠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世人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你们都以落榜为耻,我却以落榜动心为耻。看看这心态,就不是一般人啊。三年之后,1499年,28岁的“三战选手”王阳明终于上岸了。但是出现了一个惊呆了众人的“小插曲”,在这个考场里,还有一个大才子,他考完这场考试之后,直接陷入了“舞弊案”,不仅成绩被清零,而且终生禁考,还下了大狱。这个大才子就是:唐伯虎。因为唐伯虎的“科考泄题案”,所以当年所有的考生成绩全部降级。这里面也包含了王阳明,最后王阳明只得到了一个“二甲第七”的名次。但是王阳明和唐伯虎之间的渊源,远不止于此,后面王阳明人生的高峰时刻,他去平叛宁王朱宸濠之乱,唐伯虎就给宁王当过幕僚。但在宁王叛乱的前两天,唐伯虎发现了宁王的计划便装疯卖傻地逃出了宁王府,从而躲过了一劫。所以说王阳明和唐伯虎两个冤家还是蛮有缘的。

1499年,王阳明会试上岸之后,先是在工部实习,为王越修建坟墓。后来因为一篇《陈言边务书》的政治建言书,让皇帝看到了他的心意和文采,便把他从工部调到了刑部,担任刑部云南分部的一名处级干部(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主要审核已被定性的案件,看是否有冤假错案。可以说1500年之前的王阳明都活在阳光下。直到1500年夏天,当他踏进刑部大牢之后,他才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黑暗。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按自己的良心,能做一件是一件。1501年,身心疲惫的王阳明请了一个漫长的假期去九华山散心。王阳明一生中曾两上九华山,但两次心情截然不同。这是王阳明第一次有了放弃当圣贤的想法,他想:既然不能成为世俗的圣人,还可以成为方外的仙佛。

1502年,31岁的王阳明决定放弃佛教。理由是:亲情与生俱来,如果真能抛弃,就是断灭种性!他说:佛教是逃兵的避难所。佛教徒之所以出家,就是想逃避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这五伦中他们本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1504年,33岁的王阳明和好友湛若水创建“心学”,不过后来两人成了不共戴天的论敌,但依旧是朋友。(立场不同的朋友)

1506年,35岁马上进入本命年的王阳明去给一帮被大宦官刘瑾陷害的忠臣求情,这种“以卵击石”的后果就是被廷杖四十,下锦衣卫狱。都说人的理想和站立的位置有关,一个深陷囹圄的囚犯是不可能去想建功立业的。关于王阳明在大牢里的具体情景,并无旁证,只能从他的诗歌里推测他因为身体的创伤和心理的压力导致整夜整夜地失眠。

1507年,春天。本命年的王阳明接到最后的判决:被贬到贵州龙场驿站担任站长。贵州龙场(修文县)在明朝,是一个未开化之地,地处荒僻,虫蛇甚多,瘴气流行。当地居民多为少数民族,过着山顶洞人般的生活,一般外人连路都找不到。这样一个偏远之地,但对于王阳明来说,总比锦衣卫大狱好。人生一切所谓的苦难,都是比较而言。但王阳明并不知道,贬去贵州龙场是刘瑾动了杀心的计划。在王阳明路过杭州之时,借宿在胜果寺中,因为寺内沈玉的通风报信,王阳明才从锦衣卫的刀下逃过一劫。王阳明逃到钱塘江边时,将鞋子与衣物摆放好并留下一封遗书,才安心离去。很快,王阳明的“死讯”就传到了北京。王阳明家人痛不欲生。此时,王阳明游荡到西南一处山林之时,他居然又遇见了20年前新婚之夜彻夜长谈的故友:“无为道人”。道长开口便说:“我终于把你等来啦!”此次,经过道长的指点,本想隐姓埋名做和尚的王阳明决定直面苦难,继续前往贵州龙场。这是王阳明第二次有了想放弃当圣人的想法,幸好被道长及时给掐灭了。王阳明在去贵州之前他先去见了被他牵连被贬在南京的老父亲。从而也破了他的“死亡”谎言。

1508年,经过了这一路的折腾,王阳明在去贵州的路上便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到那一看,还是把他惊呆了,这个地方的荒凉程度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一没地方住,二没东西吃。按法律,王阳明是带罪之身,不得居于驿站。他和从南京带来的两个倒霉仆人,找了半天,最后找到了一个山洞,临时住了下来。他们靠自己种菜来维持生命,山区里面由于空气潮湿到处都是瘴气和毒虫。而且王阳明听说,在他之前,发配到龙场的人,不是死在了路上,就是待不了几天也会挂的。和王阳明一起来的两个仆人就先后生病了,所以他当时心想:完蛋了,自己怕是要交代在这里了。果然,不久之后,他就生病了,他当时有气无力地躺在地上,看到满地荆棘和到处乱爬的毒虫,他已经绝望了。自己随时可能命丧荒野,所以他当时心里只有一种感觉,就是:“一切得失荣辱皆能超脱,唯生死一念尚不能遣于心。”意思是:我已超脱了得失荣辱,但是还无法超脱生死。其实人人都怕死,他一个三十几岁的壮小伙,让他在这个地方,以这么凄凉、又尴尬的方式死掉,谁又能甘心呢。但这不是甘不甘心的问题。当时他已经让仆人把自己的棺材准备好了,就放在自己的身边。当王阳明意识到生死不由己之后,反而放宽心了,于是,他自己每天就坐在他那个山洞里面:静坐、反思。希望能说服自己去放下生死这件事。有一天,他依然是在静坐,坐着坐着迷迷瞪瞪的时候,他突然感到: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王阳明突然惊醒,然后跑出去大喊:“始知圣人之者,吾性自足。向知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思是:我终于开悟了,原来成圣的道理,不应该向外求,因为成圣的道理本来就在我们的本性当中了,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只有我才能支配自己,我才是自己的主人。(稻盛和夫说:自己树立自己,自己成就自己。道理便是来自于王阳明的心学。)

作者简介

傅似锦,宝妈一枚。平常喜欢看书和跑步。坚持跑步6年,每年坚持读60本书。相信我们每天做的小事不但会影响自我成长,也会塑造我们的生活样貌,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把所有的精力都消耗在孩子身上,而是用来提升自我。只有自己活好了,孩子才会想和你在一起,以你为榜样。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