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之道阅读:2023年10月02日

 翱翰涅槃 2024-04-29 发布于重庆

周易第五十九卦

风水涣 巽上坎下

顺风扬帆之象 随波逐流之意

编码:110010(隔河望金,下下卦)

卦辞:隔河望见一锭金,欲取河宽水又深。指望钱财难到手,日夜思想妄费心。

推断:婚姻不济,合伙无利,交易出行,总不如意。

大象:风吹在水面上,流动四散,又有春风吹散严寒,令冰雪消解。

运势:虽有忧患,但终可解困,百事亨通,忌任性散慢。

爱情:现时有障碍,但最终能圆满。

疾病:幼年多体弱多病,及年逐长大而渐康 ,注意血液、内分泌。

失物:不能寻回。

诉讼:凡事宜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诉讼可解。

周易卦爻辞原文

涣:亨。 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初六:用拯马壮,吉。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六三:涣其躬,无悔。

六四:涣其群,元吉。 涣有丘,匪夷所思。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周易卦爻辞解文

涣卦象征涣散:顺畅亨通,贤明的君主去祠庙祭祀神灵以祈求保佑,利于渡过大川河流,利于坚守中正之道。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象辞说:涣卦的卦象是坎(水)下巽(风)上,为风行水上之表象,象征涣散、离散。先代君王为了收合归拢人心便祭祀天帝,修建庙宇。

初六,借助健壮的好马来弥补力量的不足,可以获得吉祥。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象辞说:兑卦的第一位(初六)之所以是吉祥的,这是由于它能顺承阳刚的缘故。

九二,处在涣散之时,要迅速脱离险境,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悔恨便会消失。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象辞说:“涣散之时,要迅速脱离险境,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脱离了危险,消失了悔恨,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六三,宁愿自身受到损失,因此没有什么悔恨。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象辞说:“宁愿自身受到损失”,说明志向在外。

六四,尽散朋党,因而有大的吉祥;同时,它又能化解小群而聚成山丘一般大的群体,这不是常人所能想到的。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象辞说:“尽散朋党,因而有大的吉祥”,表明无自私自利之心,品行光明正大。

九五,像挥发身上的汗水一样发布重大的命令,同时亦能疏散君王的积蓄用以聚拢民心,这样做一定不会有什么祸患。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象辞说:“疏散君王的积蓄以聚拢民心,这样做一定不会有什么祸患”,是因为九五爻居于正位,行事端正。

上九,摆脱伤害,远远地避开它,不再接近它,不会有什么祸患。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象辞说:摆脱伤害,这就是避祸之道。

卦爻辞注解

涣卦:通顺。国王来到宗庙,有利于渡大河,利于占问。

倒数第一阴爻:用阉割的马强壮,吉。

倒数第二阳爻:散流的水奔冲他的台阶,(冲洗院内藏秽),悔恨消失。

倒数第三阴爻:散流的水冲洗他的身子,没有悔恨。

倒数第四阴爻:散流冲洗群众,大吉。散流到丘陵,不是平常所能想的。

倒数第五阳爻:散流他的汗,像发出大的号令。散流的水冲洗王宫,无害。

最上阳爻:涣散他的 患, 患去警惕出来,无害。

卦爻卦辞诗

风水涣

风行水上波涣散

得势君王坐庙坛

冒险功成当创业

问求得利挽狂澜

涣卦的互卦是山雷颐

互卦是本卦的2、3、4爻与3、4、5爻组成的卦

第59卦涣卦的变卦有六个,分别是:

风泽中孚(动初爻)

风地观(动二爻)

巽为风(动三爻)

天水讼(动四爻)

山水蒙(动五爻)

坎为水(动上爻)

涣卦的错卦是雷火丰

错卦是本卦的所有爻由阳变阴或者由阴变阳而形成的卦

涣卦的综卦是水泽节

综卦是将本卦颠倒后而得到的卦

易经第59卦涣风水涣 巽上坎下

第五十九卦 涣卦

涣卦,由下坎上巽组成,卦形作“”,象征“涣散”。上卦“巽”为风,下卦“坎”为水:风行水面,涟漪泛起,喻示“涣散”情状。全卦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展示事物发展的特定状态中,“涣散”与“聚合”相互依存的关系。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译文涣卦象征涣散:亨通,君王以美德感格神灵而保有庙祭,利于涉越大河巨川,利于守持正固。

解读涣卦,有亨通之象。因为九二、九五之爻分别为内外卦之主爻,像君王居位,大权在握,指挥灵通,而且百僚守职,顺从君王。“王亲临宗庙祭祀”,说明众星拱卫,君王处于天枢之地。所谓“利于涉水渡河”,比喻君王以“德教”为舟,破浪穿行,所向有功。风行水上,水波涣散,但水波散而不乱,秩然有序,文理烂然,这是形散而神聚。散而不乱,散而能聚,当然可以致亨。“王假有庙”在萃卦中已经出现过。这里指君王通过宗庙祭祀以聚合神灵之佑,同时也以此唤起人们的宗族意识乃至国家意识,凝聚万众之心,拯救涣散,度过难关。君王既然获得先人神灵的佑助,又增强了人们的心理凝聚力,便可以济大难了。卦辞“利涉大川”正是比喻聚合人力可以济难。注意此时行为须正,拯救涣散,聚而至亨,关键是得正,不以正行之,则必有渎神、凶险之事,所以卦辞最后强调要“利贞”。从卦辞来看,济涣至亨有三个要点:一是诚以感格,一是聚合人力,一是行为以正。这三者缺少哪一条都不能获得成功。

彖曰:

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译文

彖传说:

涣散而至亨通,是由于阳刚者前来居阴柔之中而不穷困,阴柔者获得正位于外而与在上的阳刚同德。君王以美德感格神灵而保有庙祭,说明君王居处正中而能凝聚人心。利于涉越大河巨川,说明乘着木舟合力涉险必获成功。

解读“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是从卦体上说明为什么涣散而能至亨的。涣卦坎下巽上,按卦变理论,下体坎本是坤,上体巽本是乾;乾的初爻来居坤的中位,坤则变成坎,而坤的中爻填补乾的初位,乾则变成巽。这样,原来下体坤卦和阴与上体乾卦的阳就被涣散分解了,整个卦体遂成为涣卦的卦形,这就从卦体上说明了涣卦为何言“涣”。涣卦下体的刚爻九二原是由上体而来,而上体阴爻六四原是由下体而来。九二刚爻来居下卦,与初爻、三爻等阴爻和睦相处,交往不穷,这就叫“刚来而不穷”;而六四以阴爻居柔位是当位,且居于外卦上承九五、上九等阳爻,与之同心同德,这就叫“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由涣卦的卦变可以看出,阴阳虽涣散,但散而不穷,散而得位,形散而神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涣而能至亨的问题。“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是讲位居正中的九五。九五居中得正,是聚散之主,所以能够以至诚感格神灵。“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是说涣散之时虽有危难,但只要致力于拯救涣散,仍可涉险历难,建树功业。注意《彖传》在这里强调“乘木有功”。涣卦坎下巽上,坎为水,巽的另一象义是木,其卦体本身就有木舟行于水上之象,所以言“乘木有功”,以喻聚合人力涉险济难必能成功。

象曰:

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译文

象传说:

本卦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坎,坎为水。风行水上,是涣卦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从而享祭天帝,建立宗庙,推行尊天孝祖的“德教”。

解读水波涣散,但散而不乱,秩然有序,是谓形散而神聚,先王观风行水上之象而悟知散中有聚之理,故祭享天帝、建立宗庙。祭享天帝可将涣散于无涯天际的神气聚合于一坛,建立宗庙则可聚合于一室,借此获得神灵的佑助。同时“享天帝,立庙”本身也是凝聚民众的有效举措。所以《周易程氏传》说:“收合人心,无如宗庙;祭祀之报,出于其心。故'享帝’、'立庙’,人心之所归也。系人心、合离散之道,无大于此。”

初六:

用拯马壮,吉。

象曰:

初六之吉,顺也。

译文初六:

借用健壮的良马来拯救涣散,可获吉祥。

象传说:

初六的吉祥,是由于他能顺从九二刚中之才。

解读初六处涣之初,涣散刚刚开始,拯救起来还比较容易。但是初六阴柔,无力拯涣,必须借助外力。初六无应却近比九二,若能顺从九二以自拯必能有成。九二刚中有才,完全有能力帮助初六拯涣。九二才力之大有如壮马,爻辞以“用拯马壮”来比喻初六得到九二的帮助,十分形象。由于初六借用九二外力的帮助,使刚刚开始的涣散得以及早拯救,故爻辞评之以“吉”。《象传》说:“初六之吉,顺也。”点明了初六获吉的原因是由于顺从九二刚中之才。这个“顺”不仅是指初六顺从九二,也有顺乎时之意义,说自了就是初六时机把握得好。如果错过涣散之初而形成涣散定局,那么即使“用拯马壮”也无法挽回。九二爻就面临这一难题。

九二:

涣奔其机,悔亡。

象曰:

涣奔其机,得愿也。

译文九二:

涣散之时奔向可供凭依的几案,悔恨消失。

象传说:

涣散之时奔向可供凭依的几案,说明九二得遂阴阳相聚的愿望。

解读初六不言“涣”字,是因为初六处涣散之初,还没有形成涣散的局面,而其他各爻都以“涣”字开头,是因为他们已处在涣散形成的时候。初六为涣散之初,可借用壮马来拯救,此是当救而救。九二则处于涣散已形成之时,与其救而无功,莫如急速离开危境到安稳的地方去。那么哪里是安稳之地呢?九二也无正应,而与初六阴阳亲比,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帮助。初六把九二看作可以借用的壮马,而九二则把初六看作可供凭依的几案,即可以安居之地。所以爻辞说九二“涣奔其机”。不过初六由于处在涣散之初,又有九二刚中帮助,故可得“吉”;而九二已处于涣散之中,且依靠初六阴柔相助,故仅得“悔亡”。其实散与聚是相对而言的。九二处涣散之时无可挽救而急就于初六,反而得以实现阴阳相聚的愿望,体现了散而能聚的涣卦卦义。这是另辟蹊径以求聚亨,《象传》说:“涣奔其机,得愿也。”正是点明了这一点。

六三:

涣其躬,无悔。

象曰:

涣其躬,志在外也。

译文六三:

涣散自身,无所悔恨。

象传说:

涣散自身,是因为六三的志向在自身之外。

解读六三是阴柔之质,且不中不正,有私己之念,本该有悔,但他居于阳位,应于上九,有散其私心、忘身徇上之象,故能涣散自身,以忘身无私的精神去济涣,从而消除了导致后悔的错误,故爻辞曰:“涣其躬,无悔。”六三于涣散之时能够忘身以济涣,虽不能完全济天下之涣,但却与上九之志相合,并得阴阳相聚,也体现了涣卦聚散相互依存的意义。

六四:

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

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译文六四:

涣散其朋党,非常吉祥;涣释小群割据而聚成山丘似的大群,这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到的。

象传说:

涣散其朋党非常吉祥,说明六四的品德光明正大。

解读六四居阴得正,上承九五,下无应而无私,有涣散其朋党之象。六四作为一个公正无私的大臣,不仅能够解散自己的朋党,使国家得到大吉,而且还能解除各种有碍统一的小群割据势力,涣散小群而重新聚合如山丘般的大群——一个完整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这不仅要求六四自身素质要好,能大公无私,还要求六四具有政治家的抱负,拥有卓越的政治远见。这些都不是平常人思虑所能达到的,所以爻辞说六四的行为是“匪夷所思”。六四不树朋党之私,以聚合人心匡济天下为己任,誉之为光明正大,当之无愧。

九五:

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象曰:

王居无咎,正位也。

译文九五:

如同发散身上汗水出而不返一样,君王发布正大的拯涣号令,处涣之时,君王坐阵指挥,令出必行,没有咎害。

象传说:

君王坐阵指挥,令出必行,没有咎害,说明九五正居君主尊位。

解读“涣汗”比喻君王发布命令,就像汗水从身上流出,不能收回,象征君王拯涣的决心。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身体郁结风寒时,若能散发一场大汗,病就好了。国家、社会也是如此,积弊久了,会出现各种问题,产生“疾病”,这时也需要“涣汗”,将长期淤积壅滞的各种弊端一扫而尽。所以用“涣汗”来比喻君王发布拯涣号令,是再恰当不过了。六四虽然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政治家,但他毕竟只是执行号令的一员大臣。处涣之时,当机立断发布拯涣号令的是阳刚中正居于尊位的九五。有这样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坐阵指挥,又有六四这样无私干练的大将来贯彻执行,定可拯涣成功。不遗咎害,故爻辞说“王居无咎”。九五爻辞实际上是说在拯涣致聚的过程中,要有一个正确的领导核心,而九五正如《象传》所言是一位居于“正位”的有才华的领导者。

上九:

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

涣其血,远害也。

译文上九:

涣散至极而达到天下大聚,于是忧恤远离惕惧脱出,没有咎害。

象传说:

涣散至极而达到天下大聚,于是忧恤远离,说明上九远离伤害。

解读上九居涣卦之极,但经过各爻的努力,大乱达到了大治,大散达到了大聚,故上九能够离忧出惕,远离伤害而“无咎”。

第59章 长生久视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之其极;莫之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注释

啬:这里是收藏其神形而不用,以归无为之意。

早服:早准备。

克:胜任。

母:这里指“道”,譬喻保国的根本之道。

柢:树木的根。

视:生活。

译文

治理百姓、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力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力,万事才能早做准备。早做准备,就是厚积其德。厚积其德就没有不能胜任的事,没有不能胜任的事就无法估计他的力量。无法估计力量,他就可以担当好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这就是根深柢固,长生久视的道理。

导读

爱惜是生命,乃至国家长久保持的根本。只有积累雄厚的德,才能够统治百姓,治理天下。有了德,也就接近了道,一个国家有这样的统治者,才能长久维持,根深蒂固。

解析

本章重点讲的是“治人事天”的原则,并提出了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方法,即“啬”,也就是收敛、退藏,保持虚境。老子认为,只要能够做到啬,就能抓住治人事天的根本。

我们先来看看“治人事天,莫若啬”一句。“治人”指的是治理人民,“事天”指的是保养精气、养护身心。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不争”和“无欲无求”,为了帮助人们克制私欲,老子提出了啬的观念。什么是啬呢?啬原本是爱的意思,既可引申为爱惜、保养,也可引申为节俭。因此,这句话所揭示的道理就是:治理民众、养护身心,没有比注重节俭、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夫唯啬,是谓早服”一句。这里的“早服”,意为及早服从、及早从事。整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统治者只有懂得节俭,才能真正做到施惠于人,才能服从自然之道。如果不懂得节俭,就算是提早作过打算,也会很快地消耗殆尽。因此,节俭是顺应自然之道的行为。在这里,老子告诫统治者要节省民财、爱惜民力,只有这样才算做到了无为而治。

紧接着,老子义提出“早服谓之重积德”。其中,“德”指的是君主的德行。君主的德行主要体现在领导治理圉家的实践中,治理同家的关键在于保证人民衣食无忧,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百姓只有丰衣足食了,才会安下心来,才不会惹是生非,发生逆乱。储藏好粮食,除了关系到民心的安定,还牵涉到战争的成败。有句话这样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由此可见,粮食在战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统治者来说,要懂得积蓄粮食的重要性,因为民生问题是稳定国家的基础。作为君主,应该具有高瞻远瞩的视野和预见各种事情的能力,并能由此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而粮食是否充足就是检验一个君主德行的重要指标。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这两句话指出了积累德行所能达到的境界。其中,“无不克”指的是无所不胜,能战胜一切。只有做到物资充足、人民安定、社会和谐、领导者高瞻远瞩,这个国家才能战无不克。实际上,“无不克”是广义上的,它并非专指战争,还指各种困难和挫折。一个人能够做到无不克,他必然是高深莫测的,人们也就无法揣测他的思想深度了。

什么是“有国之母”?“母”喻指生育万物的大道,也可喻指事物的根本,“有国之母”可以理解为“有了国家作为立身的根本”,这是就统治者而言的。紧接着,老子很自然地推出了“可以长久”的结论。

对于统治者来说,节俭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对于个人来说,节俭同样意义重大。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做到以节俭为美,那么他必定能和大道大德同步,必然会成为一个寡欲恬淡之人。

王弼道德经注

莫若,犹莫过也。啬,农夫。农人之治田,务去其殊类,归于齐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绥百姓,莫过于此。

早服,常也。唯重积德,不欲锐速,然后乃能使早服其常。故曰“早服谓之重积德”者也。以有穷而莅国,非能有国也。国之所以安,谓之母。重积德,是唯图其根,然后营末,乃得其终也。

莫若,是莫过于的意思。啬是指农夫。农民种田,必须把与庄稼不同类的杂草去掉,只留下有用的一种作物。农民完全遵循自然规律,不担心庄稼长势不好,而是去除庄稼长势不好的原因~杂草。对上顺承自然的趋势,对下使百姓和谐安定,没有比这样更高明的了。

要尽早归复的是普遍、永久的规律。唯有不断积累德行,不追求快速,这样之后才能早日顺服、归复于普遍的规律。所以说早服就要不断积累德行。以有限、局限的能力莅临国君的地位,还不能拥有国家。国家安定的原因,这里称为母。不断积累德行是着眼于根本,然后再处理次要的事,就能够长久而善终。

苏辙老子解

凡物方则割,廉则刿,直则肆,光则耀。唯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此谓啬也。夫啬者,有而不用者也。世患无以服人,苟诚有而能啬,虽未尝与物较,而物知其非不能也,则其服之早矣。物既已服,敛藏而用,至于没身而终不试,则德重积矣。德积既厚,虽天下之刚强,无不能克,则物莫测其量矣。如此而后可以有国。

彼世之小人,有尺寸之柄而轻用之,一试不服,天下测知其深浅而争犯之,虽欲保其国家,不可得也。吾是以知啬之可以有国,可以有国,则有国之母也。

凡是事物,方正就显得突兀,有棱角就容易刺伤人,是直的就莽撞,光亮的就耀人眼目。只有圣人方正而不显得突兀,有棱角而不会刺伤人,笔直而不放纵,光亮而不耀眼。这就叫做啬。啬,是有而不用的意思。世人都犯愁没有东西可以使人顺从,如果真有这样的事物而能不拿来使用,虽然没有与其他事物较量过,但是其他事物知道它不是不具备这样的功能,那么其他事物很早就会服从。万物既然已经顺从,就把能使人顺服的东西藏起来,到死都不去实验它的功用,那品德就深厚地积累下来了。既然有深厚的品德,天下最刚强有力的事物也不能和他匹敌,所以万物都无法知道他究竟有多大的能量。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可以拥有国家。

世上的小人有尺寸那么大的权力就轻易使用,一试不能使别人顺服,天下知道他有多大的力量了所以都来侵犯他,虽然想要保存他的国家却做不到。我因此知道有力量而不使用可以拥有国家,是管理国家的根本。

孟子曰:“尽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以啬治人,则可以有国者是也;以啬事天,则深根固蒂者是也。古之圣人,保其性命之常,不以外耗内,则根深而不可拔,蒂固而不可脱。虽以长生久视可也。盖治人事天,虽有内外之异,而莫若啬则一也。

孟子说:“尽心履行责任,修养自己的本性,就这样来侍奉天。”以有力量而不使用的原则来治理百姓,就可以拥有国家;以这个原则来侍奉天,就会根深蒂固,自身安稳、繁盛。古代的圣人,保守性命的永久、常规的状态,不以外物损耗自己的心神,所以根深不能被拔起,蒂芥结实不易脱离。所以能够长久地生存与感受。治理百姓和服侍天虽然有内外的区别,但有力量不使用的原则是一致的。

经典解读

“治人事天,莫若啬”。“啬”并不是吝啬、抠门,而是节俭、爱惜。即管理百姓、治理天下没有比节俭、爱惜更重要的了。老子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人保持心灵空虚、回归朴实纯朴。在治国之上要“啬”,一方面不要浪费民力,不要铺张浪费,不要兴土木,搞形象工程;一方面要精简礼仪、不妄下法令,避免冗政酷吏对百姓的骚扰。同理,在修身上也要“啬”,不能放纵自己的贪欲,而是应保持朴素节俭的生活,不要沉迷于难得之货、驰骋蚊猎,而是应回归于平淡。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为什么说只有节俭、爱惜才是早做准备的行为呢?老子在前面刚刚说到“祸福相依”的道理。生活是在不断变化的,一个人只有爱惜、节俭才有可能在忽然陷入的灾祸中得以保全,才不会被忽来的危机所击倒;一个统治者,只有平时爱惜人们、节俭国力,才能在国家的危难中不被人民抛弃。故而《易经》说“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兵力军事是末端,而“道”、“德”才是根本,所以《孙子兵法》《吴子》等都将是否有德、是否守道,视为取得胜利的根本。《荀子·议兵》中也指出“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得道者不用巧诈,不用诡计,就能胜过孙武、吴起这样的善用兵者。只有懂得以“道”为本,不断积德,才能具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力量,才能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

只有,以“道”、“德”为本,践行节俭、爱惜之道,一个人才能保全自身,一个统治者才能治理天下,行军作战才能无所不克。

哲理引申

石崇少年时好学不倦,二十多岁就担任修武县令,以有才能著名。后入洛阳任散骑侍郎,又迁任城阳太守。太康元年(280年),石崇因参与伐吴有功,被封为安阳乡侯,后因疾病自求解职,不久,又被拜为黄门郎。之后,石崇被外调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他虽然聪明有才气,但任性而行为不检点,在任荆州刺史时竟抢劫远行商客,获得了巨额财物,并以此富甲天下。他为了与皇亲王恺斗富,修筑了著名的金谷园,此园极为豪华,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将园内的屋宇装饰得金碧辉煌,宛如宫殿。

据《世说新语》等记载,石崇生活处处十分奢侈,连他家里的厕所都修建得华美绝伦,里面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香水、香膏供客人洗手。客人如厕时都有十多个女仆恭立侍候,一律穿着锦绣,打扮得艳丽夺目。客人上过了厕所,这些婢女要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了新衣才让他们出去。这种奢华让很多人上厕所时以为误入了内室,以致客人大多不好意思如厕了。

石崇的财产之多难以计数,他院子里宏丽室宇彼此相连,后房的几百个姬妾,都穿着刺绣精美无双的锦缎,身上装饰着璀璨夺目的珍珠、美玉、宝石。凡天下美妙的丝竹音乐都进了他的耳朵,凡水陆上的珍禽异兽都进了他的厨房。

石崇曾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枝条繁茂,光彩流离,世上很少有与之相当的。王恺兴冲冲地把这棵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竟用铁如意随手将这棵珊瑚树打碎了。王恺既心疼又愤怒,认为石崇是忌妒自己的宝物。石崇说:“这有什么,我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命令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部拿出来,这些珊瑚树比王恺的更高、更大、更美,王恺看了也只能叹气。

在八王之乱时,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诛杀贾后等人,石崇因是同党而被免官,他的外甥欧阳建当初也曾得罪过司马伦,因此备受嫉恨。恰好石崇有一名叫绿珠的爱妾,相貌美艳,善吹笛。司马伦的心腹孙秀故意派人去索要绿珠,听了使者的要求,石崇勃然发怒说:“绿珠是我的爱妾,怎么能给你们。”使者劝他说:“君侯博古通今,明察远近,还望三思。”石崇坚决不同意。孙秀本来就艳羡石崇的财产,如今听到他居然敢拒绝自己的要求,十分恼怒,就劝司马伦杀掉石崇及其亲党。

石崇被捕时,正在楼上宴饮,甲士到了门前。石崇对绿珠说:“今天我为了你而惹祸。”绿珠哭着说:“我应该在你面前死去来报答你。”便自投于楼下而死。石崇以为孙秀只是想要绿珠,现在没了也不会将他怎么样,不过是流放到交趾、广州罢了。直到被装在囚车上拉到东市,他才叹息道:“这些奴才原来是想图我的家产啊!”押他的人答道:“知道是家财害了你,为何不早点把它散掉!”石崇无言以对,他的母亲、兄长、妻妾、儿女全部被杀害。

财富能给人提供舒适的生活,但它也能带来厄运。石崇富甲天下却不知道“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道理,处处斗富争强,终于尝到了恶果。押送人说的“何不早把它散掉”,岂不值得所有追求财富的人深深思索!

论语八佾(yi)篇0318句

本篇引语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原文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评析

孔子一生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事奉君主,这是他的政治伦理信念。但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这表明,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已经没有多少人再重视君臣之礼了。

国际建筑日

每年10月的第1个星期一

节日名称:

国际建筑日

节日时间:

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节日意义:

为了促进建筑事业的共同进步

设立机构:

国际建筑师协会

设定时间:

1985年6月9日

国际建筑日:确定为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1996年前是7月1日),1985年6月9日,国际建筑师协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第63届理事会。为了促进建筑事业的共同进步和感谢那些为人类创造了生活空间的人们,此次会议通过决议,将每年的7月1日定为“国际建筑日”。'

国际建筑日有什么来历?

国际建筑日:“世界建筑日”确定为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1996年前是7月1日),1985年6月9日,国际建筑师协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第63届理事会。为了促进建筑事业的共同进步和感谢那些为人类创造了生活空间的人们,此次会议通过决议,将每年的7月1日定为“国际建筑日”。

国际建筑日全球发展历程

1985年6月9日,国际建筑师协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第63届理事会。此次会议通过决议,将每年的7月1日定为“国际建筑日”。 1985年联合国全体代表大会决定设立“世界人居日”(世界住房日),每年的主题是配合联合国“新千年目标”而确定的。即在2015年之前将全球目前还不能获得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条件的人口减少一半,改善穷人与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与环境。

设立国际建筑日的意义?

为了促进建筑事业的共同进步和感谢那些为人类创造了生活空间的人们,1985年6月9日,于1948年6月28日在瑞士洛桑成立的国际建筑师协会(IUA)在旧金山召开的第63届理事会上通过决议,将每年的7月1日定为国际建筑日。

世界住房日

每年10月的第1个星期一

节日名称:

世界住房日

节日别称:

世界人居日

节日起源:

联合国号召

节日意义:

号召全世界为人居发展作出努力

设定时间:

1985年12月17日

面对人类住区的种种挑战,为了唤起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对解决人居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为人居发展作出努力,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住房日,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世界住房日设立宗旨

为了唤起人们对人类自身住房状况和拥有适当住房的基本权利的关注,1982年第37届联合国大会在确定1987年为“无家可归者收容安置国际年(国际住房年)”后,1985年12月17日,第40届联大又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住房日”,亦称“世界人居日”。联合国将每年的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定为世界住房日,旨在反思人类居住的状况和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权利。

世界住房日设立背景

随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压力下不断恶化,人居问题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面对人类住区的种种挑战,为了唤起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对解决人居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为人居发展作出努力,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住房日(世界人居日),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2023年10月01日

农历兔年八月十七

周日

第3424天

睿见、前瞻、实用

早读分享

仙言潮声

如果你想拥有骏马,不要去追逐它,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开花时,就会有很多骏马任你挑选……盲目追逐,只会让你筋疲力尽。当你有了吸引人的东西,才会有人翻山越岭地奔赴你!

美好的一天从智者存世 择宽处行开始!

经典诵读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唐)王维《伊州歌》

注解:

在清风明月之夜,我想念你极了。浪荡的人啊,你从军十多年了。

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䋁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汉)班固《汉书·枚乘传》

注解:

泰山流下的水能穿透石头,单股的桶绳能磨断井台上的井栏。滴水不是钻石的钻头,绳索不是锯木的锯子,主要是靠日积月累才能成为这样。

早安人民

从来就没有什么捷径,能够让你不必付出努力就能心想事成。真正有价值的一生,总是需要你去行动,去做无数件别人也许不屑尝试的小事。那些一直在一步步往前走的人,终会拥有想要的人生。新的一天,早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