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牟广丰:时代与诗人

 丁东小群 2024-04-29 发布于北京

4月29日,是先父牟宜之离世49年忌日。今天,我想重温父亲人生中几个关键节点所写的诗,思考时代与诗人的关系。

关于旧体诗在近现代的兴衰,我曾发表这样的感慨:

不可轻言封大师,
宋唐盛世几多时?
开元天宝辰星映,
李杜元白璀灿诗。
安史起兵朝野乱,
国家蒙难感悟直。
胸中块垒狂抒尽,
血性男儿烈女痴!

一百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腥风血雨和煎熬磨难,出了一些成就不俗的诗人。他们除自身的国学基础和创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卷入了时代风云,留下了铭心刻骨的感受,有了抒发感怀的创作冲动!人在顺风顺水的环境中,很难写出好诗。颂扬的诗必流入“应制诗”之列。而“应制诗”的上品,无非是应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类,实际价值不高。

先父牟宜之生于1909年,逝于1975年,活了66岁。他亲身经历了北京五四运动和三一八惨案、上海街头抗议、山东日照暴动、日本逃亡留学,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创建、重庆上层统战,延安抗大学习、太行烽火燃烧、沂蒙反扫荡和策反敌伪军、根据地整风、国共军协部执行处谈判、跨海东北策动海城起义,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和长春与北平的和平解放。49年后是政治运动受害者。57年反右落马、文革下放黑龙江边陲小村当勤杂工,经历非凡。他与蒋介石、张群、邵力子、李济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罗荣桓、肖华等国共两党高层人士都有过从往来;在基层与建筑工、泥瓦匠、修鞋匠、车夫、农民、甚至盲流也能打成一片。他的一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这种经历所产生的感悟成为他诗词创作的源泉。加上士家子弟家学底蕴,使他的诗自成一格。他以七言八句为多,但不限于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他从不说自己的诗是七律,只说是七言诗。

他二十岁还是一个学生时,写下了一首《少年行》:

少年颇负倜傥名,
略触谈锋举座惊。
足涉八荒志在远,
胸填五岳意难平。
王侯将相了无意,
农工学商各有情。
踏平坎坷成坦途,
大道如天任我行!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九一八事变时,父亲二十岁出头,代表姨父丁惟汾往返奔波于南京沈阳两地,营救表哥丁君羊及同案的刘少奇、孟用潜、饶漱石、杨靖宇、赵尚志、赵毅敏、杨一辰等中共满州省委一干人。见到“九一八”的炮火,他愤然写到:

雁影横秋豆荚黄,
辽东消息断人肠。
廷犹舞鹤卫允灭,
羊不补牢宋必亡。
将伯狂呼徒谬策,
隐忧无计掩萧墙。
神州哪许陆沉了?
投笔从戎事国殇!

二十四岁,他因日照暴动失败,遭国民政府通缉而被迫逃亡日本。在日本求学期间,与房东的女儿枝子产生了一段凄美的爱情。但理智战胜了情感。他意识到中日必有一战,他的使命在中国国内。于是他谢绝了对方,毅然为这份感情画上句号。但难舍之情依然流露:

东瀛居处亦清寥,
水竹萦回远市嚣。
纯真少华勤照料,
落难英雄暂逍遥。
柔情莫把雠仇忘,
清酒且将块垒浇。
木屐宽衣谁识我,
雨中缓过樱花桥。

三十年代中期父亲回国,先后担任山东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国民政府中央政治会议专员、山东省乐陵县县长。在县长任上接纳了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山东,协助萧华、宋任穷创建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1938年秋,父亲奉调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协助周恩来工作。在此期间,父亲为八路军新四军办了一件大事,得到周恩来的高度赞赏。一次囯民政府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听取各战区汇报。冯玉祥事前告知周恩来最好别亲自去,顶多派个代表参加。周就派父亲代他与会。会议听取各战区抗日战况,歼敌人数。蒋介石特意在会上点八路军代表发言,父亲起身一时语塞,千钧一发之际,他灵机一动,实事求是地化解了尴尬的局面。父亲说报告委员长,现在是热兵器时代,打仗不能只靠大刀长矛,得有枪支弹药;可八路军新四军应该得到的老是得不到。所以战绩平平。蒋问为什么得不到?父亲说那就得问装备供应部门了。蒋随即问装备部来人了吗?装备部门人硬着头皮说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要经过日占区,武器弹药不好送。父亲马上接茬说,既然你们不好送,那我们派人去取好不好?这一番话使八路军、新四军变被动为主动。毛泽东也深表赞许,在延安还特别接见了他。

父亲是随王明、博古、邓颖超、胡乔木一行共赴延安的,后又护送邓小平去太行八路军总部。到太行八路军总部,已是深秋,朱徳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参谋长宴请接风。父亲看到彭总身着单衣,袖口上满是油泥,表示关切;彭总却说油泥增厚,御寒挡风!父亲动了恻隐之心,将当时能支配的十万银元赠与他们,用以解决冬装和药品问题。1939年底,父亲回到山东。此时抗日浪潮风起云涌。父亲写了三首诗描述这一路行程。

一是由重庆赴延安:

驿亭萧索鸣松涛,
轻晓冲寒过霸桥。
汉将屯兵在寒北,
征人歇马忆前朝。
关山破碎风飘絮,
乡国辽阔梦寂寥。
北望长安近咫尺,
乐游原上望中条。

二是赠别延安招待所:

金风送爽岁云秋,
万里征程此逗留。
惠我高谊何以报?
归来奉上敌人头!

三是由延安回冀鲁边:

月明却照汉秦关,
回首微茫九点烟。
事业尽抛封豖尾,
河山犹待伏龙肩。
行间骑坐戎衣窄,
酒畔谈兵战血鲜。
鹤唳风声惊日夜,
扬鞭策马驰幽燕。
  
抗日战争进入僵持阶段,父亲担任鲁北行政委员会主任和沂蒙行政公署专员。经历过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留下了不少悲壮的诗篇。1942年的《反扫荡》系列在当时广为传播。现录二首如下:


鏖战终天日黄昏,
宿营收队入荒村。
几家房屋罹兵燹,
到处墙垣留弹痕。
誓拼顽躯歼敌寇,
欲凭赤手正乾坤。
今番又是何人死?
愧我归来且暂存。
        
弹雨纷飞喊杀声,
忧心一片乱离情。   
昼传羽檄惊风鹤,
夜启阴符傍雪萤。
野戍荒郊闻鬼哭,
阳关大道少人行。
何年涤荡平胡虏,
载戢干戈不用兵!

没有在前线战场的残酷经历,光在后方指挥所里,写不出这种血雨腥风、生离死别的感受。


在整理遗稿时,查不到1946年到1954年的诗作!直到1955年后,才发现父亲写了几首怀古诗。


从1957年到1975年的十八年,是父亲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尤其是1966年下放边陲荒蛮之地生命的最后九年,犹如井喷,父亲写下了三百多首诗,创作进入到黄金期。邵燕祥、李锐说他诗风直近李杜,好诗名句,目不暇接!“芝兰带露清香郁,松柏经霜老气横。”“樽前浊酒千杯少,梦里梅花万朵春。”“安邦无畏平胡虏,济世有谋敢逆鳞。”“卷土浮云能蔽日,参天老树饱经霜。”“浮天怅望东南水,落日愁听西北风。”“云高边塞呻孤雁,风定寒林啼暮鸦。”“静观青史犹慷慨,闲看白云自卷舒。”“人思宇宙无形外,月照光辉共望中。”“清风朗月何须买,多子能诗岂谓贫?”人不堪其消瘦,诗陡增其壮美!他的《纪念杜少陵七首》、《重阳九首》、《咏史三首》、《论作诗》等,严家炎和钱理群教授大为赞赏,将其诗其人编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父亲在文革下放北大荒期间创作了两首《拟行路难》:   
怀刺三年字泯灭,
书辞十上音闻绝。
绿杨依依江南春,
白草芒芒塞上雪。
天高地迥路漫漫,
人生最是行路难!
堂前金尽无颜色,
身上衣单天正寒。
逢人强颜陪笑语,
向隅低头泪涴澜。
棚中老妇勤劳作,
天涯游子摧心肝。
追名逐利营未赊,
荆棘蒺藜如乱麻。
当道踞豺虎,
暗陬潜狐蛇。
人情险似潮头水,
世味薄如蝉翼纱。
皇城权贵谗为乐,
云端美人面如花。
可怜困顿委沟壑,
横眉冠盖满京华。
何不归去也,
回家未有家。
君不见北海上,
八月岂能浮仙槎?
行路难,
漫咨嗟!


大道如天空自临,
世路从来乱纷纷。
何用孤高比云月,
含光混仕贵无闻。
煌煌宫阙俱泯灭,
赫赫功名岂足论。
谁人具慧眼,
多怀狡黠心。
雪中送炭世罕有,
井下投石所见频。
上蔡苍鹰别李斯,
洛阳父母恶苏秦。
世风日下亦如此,
会嵇愚妇轻买臣。
黄金散尽交不成,
昨日胶漆今灰尘。
翻云覆雨事莫测,
祸福倚伏转相寻。
君不见,
齐国布衣鲁连子,
千秋万代称高人。
义不帝秦存赵国,
笑辞平原千黄金。
一朝拂袖飘然去,
终身还隐东海滨。
行路难,
叹古今!

学者王康读后感叹,诗人好像穿越古今时空,不同时代的风云都能凝聚于笔端!
      

最后以父亲的《野菊花》结束此文:

荒甸生从菊,
秋深花亦黄。
无人曾欣赏,
有意自孤芳。
傲骨风前劲,
本心霜后香。

挺身立大漠,
柔里见方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