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人殡葬和要事,到底哪个该让步?

 苍木先生 2024-04-29 发布于江苏
俗话说:“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传统文化中把死看得很重,人生有许多事是有机会改变的,唯有死是没办法改变。死是一切的终结,是一个人在这个物质世界最后的一程,从此与他人就阴阳两隔了。
在封建时代,特别是儒家伦理占据主流的时期,家中长辈的过世,那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守孝十天半个月都是短的,三五年都有可能。有些人为此暂停一切娱乐,甚至于连工作都要请辞,在家待上好几年。
在那个时代,并没有出殡和碰到要事,哪个更重要,哪个该让步的问题。千大万大,死者为大。一切事情,都是以死者为尊,要让死者入土为安。不能入土为安和掘人祖坟这样的事,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不知从何时起,殡葬就开始由繁转简,即便是家中长辈,有些后辈也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去参加,更别说守孝了。老一辈人中有些人虽然薄有微词,但也不会过分追究,还有一些则是不依不饶,闹得不可开交。
遇到家中长辈过世和某些要事冲突,到底谁该为谁让步,各有各的说法,其中被人讨论最多的是,公公或婆婆去世,儿媳妇因为恰好遇到某些事情无法到场,于是便产生的纠纷,最后导致家庭关系破裂。
这种情况的出现虽然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发生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工作上有事情要处理,一种是小家庭或相关家庭有事情发生。丈夫要求妻子尽后辈职责,一定要去;妻子则认为无关紧要,选择不去。
事情的结局往往是,丈夫被人指指点点或感觉没有面子而放不下,然后以此事与妻子纠缠,最终导致关系破裂。丈夫说妻子没有尽到孝,妻子则认为自己的事很重要,而且不是亲生父母,没有义务要去。
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又是长辈,而且是丈夫的亲生父母,妻子去是必须的。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一种教养。如果拒绝到场,自己父母过世时,丈夫不闻不问不参加,自己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古代对于丧葬的重视是从上而下的,在丧葬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尽孝的权利。哪怕是卖身为奴的,买家也会在守孝完才履行职责。一是对死者的尊重,另一也是避免晦气。
如今人们的生活压力并不比古代轻,有些甚至更加艰难。死者已逝,但生者还需要继续生活。两权相害选其轻,逝者毕竟已经去了,有没有送最后一程,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而做自己的事会改变生活。
这也是老一辈中有些人能理解部分年轻人不参加亲人出殡的原因。古代,大多数家庭成员都生活在一起,参加自然简单。现在许多家庭成员是天南地北,为生活劳碌奔波,来回一趟耗时久,花费也不少。
当然,并不能因为距离远就不参加,也不能因为有事就不去。不同的事,可以有不一样的选择。女子婆婆去世,丈夫让其参加葬礼,而妻子以工作为由不参加,夫妻俩协调不好,都不让出,最后婚姻解体。
为了生活,工作很重要不假,但是公司知道这样的情况,往往都会酌情考虑给予假期的,毕竟谁都是别人的儿子或女儿,谁也都会成为父亲或母亲。以工作为由不参加,着实说不过去,更很难让人理解。
有些工作或学习当然不能暂停,亲人们也会理解。比如,自己孩子正在参加高考等类别的考试,这种没有办法推迟的,也是对他们一生影响很大的事。自己父母在医院急救或抢救,需要自己在场等事情。
从另一方面讲,有些时候不能参加长辈的葬礼,不仅仅是个人意愿的问题,而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比如丧葬假,只有那么几天,很多事情都来不及,比如特殊工作单位、国外等,这也怪不了他们。
长辈过世,本就是一件悲痛的事,能参加尽量参加,这不仅是传统,也是尊重和教养。在丧葬和要事之间,没有哪个必须让着另外一个,而是看哪个更紧急、影响更大。毕竟,逝者已逝,生者还有生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