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值得(2024)89·人间洛阳

 木石匣 2024-04-29 发布于内蒙古

人间洛阳

   洛水,古之名盛。

   有《河洛书》,标天下中原,这里的“洛”,就是洛水。

    依水而来,水北有城。

    《易经》有“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

      盖因阳光而来,温凉先后,故古人由此定论。

    洛阳,名源于此。

    都说它是十三朝古都,起自于夏,后继1500多年的都城史,不下200余位帝王居此号令天下,“千年帝都”叫的山响。

    可夏商周遗址一直寻而不现,还有安阳等诸城与之争名,历史的去如浮云缥缈,恍恍惚惚的似是而非。

    我们宁可相信其有,因为了那“鼎立中原”。

   现存可以看到的遗址,是605年隋朝时期的修城筑墙,唐、五代、北宋,实打实的做为了都城或者陪都,成了中国古代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并且和武瞾搭上了密切关系(就是那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登基于此,那一年是690年,武则天66岁,这陪都东都洛阳就被改成了“神都”。

    神都,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只在了这里。

  《新唐书》有:

   “宫城在皇城北……以象北辰籓卫,曰紫微城。”

   紫薇城的应天门,承办了武则天登基大典,后多次遭到破坏,现在的应天门是在遗址上的后来复建,但不失盛唐风韵。

   我的一孔之观点,凡是以洛阳做为都城的朝代政治上都是相对薄弱的。

   比如周朝,西周为镐京时,势力大张,待到周平王迁都洛邑,春秋纷乱局面接踵而来,周朝王室有名无实。

    西汉都城为长安时,有了大汉北击匈奴,东征高丽,西开丝路,休养生息等一系列壮举。不但开疆拓土,而且经济文化上的高度的繁盛,至今我们还叫“汉人”,说的话叫“汉语”,写的字叫“汉文”。可定都洛阳的东汉,则积贫积弱,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就纷乱成了三国。

   隋时为东都,隋炀帝从洛阳水路东去又南行江陵(扬州),竟再也没有回来,可为“客死他乡”。

   公元618年至907年间的大唐王朝时期,首都最初设在长安(今天的西安),武则天称帝后都城仍是长安,只不过它的地位逐渐提高,是为了陪都,就是我前面说的神都。后来在唐玄宗(李隆基)在744年,将首都迁至洛阳,十一年后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由盛转衰。

   后面的朝代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只是觉得奇怪,洛阳不“阳”,竟有些柔弱之气。

   这柔,包含了宗教、女子、鲜花和文人的笔下的平平仄仄……

   白马寺、龙门石窟……

   王湾、刘禹锡、元稹……

   武则天、太平公主……

    当然还有牡丹。

   洛阳牡丹作为观赏植物进行栽培,可考于隋:

    “隋帝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

   唐,武则天把东都改为神都后,洛阳牡丹随之兴盛。

   诗人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国色天香”,由诗证的响当当的,洛阳牡丹从此高贵了起来。

     这时的牡丹已有红、白、黄、紫等多种颜色,还出现了一些半重瓣和重瓣现象。

    北宋,洛阳园林名冠全国,牡丹作为园林中必备的观赏植物,尤为出色。

   周师厚《洛阳花木记》曾经详细描述了当时在洛阳所见到的花木,其中记录的牡丹品种已有109个。

    现在洛阳牡丹已形成9大色系、10种花型、品种总数突破1400个,其中“姚黄”“魏紫”“豆绿”“赵粉”为牡丹四大名品。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我到洛阳,入神州牡丹园,是4月24日。

    园内室外600亩大地上的牡丹花期已过,繁花是以假混真的芍药花。盆栽的牡丹摆放在展台、展馆和游廊两侧,花色品种齐全,只是已过“中年“,花匠们正用推车推来新的人工培植待要开花的牡丹予以替换,可能的可能是为“五一”假期游客赏花做着准备吧。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平生自是爱花人,到处寻芳不遇真。只道人间无正色,今朝初见洛阳春。”

   还不到假期,洛阳的人流如织,人间烟火正浓。

    附身,一股香来入腹,古风氤氲,历史的烟云散去,只留下这牡丹在人间的花开花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