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怂恿且帮助朱棣造反篡位的姚广孝,结局怎么样呢?

 登记去 2024-04-29 发布于湖北

                图/文/西风无语

历史上说朱棣的儿子朱高炽仁厚宽人,说他虽然身体残疾,却有一颗温和的心。

建文帝时期有很多大臣被朱棣杀掉,尤其是方孝孺,朱棣灭了他十族,在朱高炽做皇帝的时候却帮他平反了。

还有朱元璋为建文帝而留下来的辅佐他的齐泰和黄子澄,也被朱棣杀了,朱高炽也都帮他们找到了后人,并且都赦免了。

这些人,包括老百姓是应该感谢朱高炽还是该骂他的父亲朱棣呢?如果不是他的父亲篡位,那些将士,那些忠臣良将会死于自己的同胞之手吗?

其实,朱棣最初也只是有一丝野心,而并无谋反之心的。

如果硬是要追根求源的话,这还得找朱元璋理论。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朱元璋为他的皇子们的封地都配置了僧人,并且让他们都带到属地。

有一个叫道衍的和尚一眼相中了燕王。

道衍就是姚广孝。他觉得燕王有野心,可以帮自己实现抱负。

本来燕王没有造反的打算,经道衍怂恿,又适逢建文削藩,他就动了心思。才有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建文帝也不知下落。

不幸中的万幸是,朱棣在位期间平定天下,迁都北京,修成大典,沟通南洋,威震四海,打压蒙古。朱棣在位期间也付出了许多心血来治理国家,也赢得了一代英主的名誉。

那么要姚广孝呢?朱棣在夺位之后是怎么对待他的呢?他又过得怎么样呢?

说来也是怪哉,在他怂恿朱棣,帮助朱棣出谋划策夺得皇位之后,朱棣赏他的金银珠宝他都退了回去,并没有收。宫女退回去了,房子退回去了。

他甚至连自己的头发也没有要,除了上朝,依然住在寺庙里,做他的和尚。

什么都不要,那你干嘛鼓动朱棣造反呢?吃饱了撑得,让他们自己人打自家人,打了那么久。

其实他只是想实现自己的抱负。

什么抱负?以推翻一个政权,再参与重建一个政权,来显示自己的才能?

应该是吧。

不然他怎么什么都不要。如果是别人,早就要了官要了金银珠宝美女香车了。

他为什么不要呢?

要不说姚广孝是聪明人是阴谋家呢,朱棣是什么人,他绝对不会容忍一个知道他太多秘密,比他还聪明的人一直留在自己的身边。

所以他必须隐藏自己,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平静地生活下去,才能保住自己的命。

其实担心朱棣杀他只是一方面,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图了一个扇动造反的不义之徒的恶名,众叛亲离了。

永乐二年八月,姚广孝衣锦还乡,父母却早已去世,最亲的只有姐姐了,结果跑到姐姐家,姐姐却避而不见。没有办法他就去见自己青年时期的好友,可是好友也不愿意见他,只让人带了两句话:和尚误矣,和尚误矣!

姚广孝终于体会到众叛亲离的滋味,原先自己贫穷,却还有亲人和朋友,现在成了皇帝的重臣,大权在握,身边最亲的人却都远离自己。

所以他什么都不要了,躲在寺庙里过着苦行僧的日子,应该是在反省自己以前的行为。

不过,他在八十四岁那一年,朱棣去庙里看他。

他,已经奄奄一息了,弥留之际向朱棣提了一个请求:释放溥洽。

溥洽是唯一一个知道建文帝下落的人。

看来这些年他是真的反省了,应该也知道自己错了。

朱棣放了溥洽,成全一个姚广孝。不久,得到精神解脱的姚广孝病死在北京的庆寿寺。

想必姚广孝应该是瞑目了吧,只是那些在靖难中被杀的将士大臣们会不会瞑目呢?

死者长已矣,存着自叹息!

感谢您的关注!

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

  • 升修养。阅读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使人的内心更加强大。

  • 丰富生活。读书可以使人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 提升认知。阅读能够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和思考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