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十七帖》临摹指导(三)

 朝歌淇水悠悠 2024-04-29 发布于河南

谈谈《十七帖》的形质特征及临摹要点
               文◎李洪智、高淑燕

二、临习《十七帖》的注意事项(续)

第五,文献中有“匆匆不暇草书”的说法,后人对此有不同解读,有的解释为事情急迫,无暇一笔一画地从容书写,只能运用草书,有的则认为草书不是匆匆忙忙就可以写好的。争执源于视角的不同,前者是站在草书实用的立场,后者则是站在草书艺术的角度,不管怎样都涉及了书写速度的问题。

我们认为,大家在学习时可以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去临写,用心体会后就会发现,书写速度的快、慢各有好处。待熟练以后就要将速度的快、慢结合起来,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只有这样,草书的表现力才能更加丰富。

孙过庭《书谱》中有关于用笔“速”与“迟”的议论:“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返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非夫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

这段话将行笔快、慢之间的辩证关系及视觉效果阐述得全面而明了。

《十七帖》中的《旦夕帖》有“动静清和”一句,本指(都城)状况清净平和,我们不妨借用来形容书写草书所追求的面貌和境界。具体到书写速度上,无论是快还是慢,“清和”都是令人向往的一种状态。

Image


                   李洪智草书临十七帖一组纸本

第六,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纸张不同于古人,尤其是生宣纸,吸墨性极强,初学者不宜用此类纸张练习,需要尽量寻找与古帖质地相近的纸张书写方能表现出理想的效果,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徒耗精力,甚至可能导致丧失学习书法的信心。待练熟练之后再运用生宣纸书写方能逐步适应。

当然,由于纸张性能不同,在生宣纸上书写的效果自然不同于古帖,但也会另具趣味,别开生面。

第七,《十七帖》是书信,基本反映出了古人平时书写的状态。也就是说,其所呈现的是日常小字的面貌特征。

我们今天的书法创作中大字的比例远超过古人,而小字与大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所以在将《十七帖》运用于大字草书创作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认为,将其字形放大之后直接拿来即可。

学习大字草书可另外临习一些范本,诸如怀素《自叙帖》等。另外,前文所说王铎以大草的笔意临习古人尺牍,可资参考。

以上我们从“形质”角度介绍了《十七帖》的特征以及临摹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得好:“形质具矣,然后求性情。”我们只有在形质上多下苦功,能够做到尽可能与原帖肖似,方可以进一步体会王羲之书法所蕴含的“中和”之美。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特别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