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天生桥 核实盐家坝

 僰俗 2024-04-30 发布于重庆

文  兰兰

图  綦走发现志愿服务团

视频  天籁

一、天生三桥最生成者,思里之石桥坝

天生桥,顾名思义是自然形成的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行走的石桥。比较有名的是重庆武隆区仙女山南部的天生三桥,是天坑地陷而成的天然石桥,不仅是直辖市级风景名胜区,还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

同属于重庆的綦江这座地域广阔的区级城镇,也有三座天生桥,清《綦江县志》卷之五《津梁》载,“天生桥,有三:一在永里陈家坝,通巴县;一在干河沟,通南川;而最生成者,莫如思里之石桥坝。桥长约数丈,小溪经其下,行者至中间如闪动。里人谋垫以巨石,殊不必。”

据了解,石桥坝就是因“最生成者”天生桥而得名。

然而思里在哪?

石桥坝在哪?

天生桥的具体位置在哪?

其和武隆天生桥有何不同?”

綦走”2023年11月11日,第482次就去寻找具体位置及核实现状。

由于县志记录时间久远,加上现农居者较少,边走边打听,问了好多人都说不晓得,直到走过了很远才打听到具体位置,再回头时间又来不及,只好无奈放弃。

綦走八年卅一次(总第515次)活动,原计划2024年4月21日(周日)一大早出行补上之前遗憾的綦走一行18人,由于当天上午大雨,下午阴,于是改在下午3:00坐601公交从二级车站到正自场下车,步行约10分钟,下午4:00点在搭顺风车早到的@天籁@墨韵的指引下,来到石桥村一水泥公路右侧的一块水田边上,他俩也是打听了好几个人,问天生桥都说不晓得,问石桥坝,才终于找到了这个地方,但从他俩有些疑惑的神情,感觉有点失望,难道是县志纪录有误?

綦走一行加快步伐,窜上去看个究竟,只见大田角落一2-3米的大水渠下有一条整石横架在一沟壑上,尽管沟壑被乱草掩埋,但感觉到横石与沟壑间应该有流水,只是年久水田改鱼池而把水流给堵死了。

“这就是村民说的天生桥,有点不像是县志记载的那座哦”,@天籁@墨韵同时说。

大家都觉得奇怪,正讨论时,走在前面东张西望的@兰兰却在田坎的中间一段发现一被杂草和竹叶掩盖的有些青苔的更大更长的石梁隐约可见,并用登山杖试探性的往上走,10余丈长、宽阔、光滑的石桥不可思议的隐显出来,友友们的眼光也一下子转移过来,@搬螃蟹立即提议去附近村民处借锄头、砍刀清理石面。

于是走在后面的@天也知迷 ,@碧云天 转身去王姓农家借来了两把锄头、两把镰刀,立即同@一休,@华 @兰兰 @微风轻轻 投入清理,砍的砍、挖的挖、推的推,并在@天籁@墨韵等在桥下砍、挖协助下,不到40分钟,不仅将这座石桥的“保护色”外衣全部脱掉,让其身段完美呈现于友友们眼前,硬是将之前采石打掉的另外两座差不多等长、等大的石桥桥头砌面给露了出来。

徒友@碧云天@剪雪等合力量得天生桥长36米,胸围3.7米。

可惜,另外两座在上世纪70年代修氨水池时,打断当石料了,幸存这一座都有被凿打的痕迹,桥底还塞进条石垒砌成桥墩,以保万无一失,应证了县志记载的“里人谋垫以巨石”,编辑者忍不住感叹“殊不必”。

如此粗长的近距离平行的三座天然石桥如三条矫健的原生态垦荒卧龙,相比包容山、水、雾、泉、溪、瀑的武隆“天生三桥”闻名旅游景区,是完全不同的景致,在友友们无限遐想的脑海空间中萦绕浮现。

站在田边往后看,中间一个元宝形的山峰,两边都是一个岚丫口,从上而下渐渐下沉,如张开的双手托搂元宝,也如两湾溪水从五指尖缓缓顺掌下流,汇合于此大田这个双肘处,若遇山洪涨水,山水翻过石桥,可以想象有多磅礴壮观;站在石龙向前远观,远山横亘、原野苍茫,林木森森、花草芬芳。

据当地村民说,这个地方叫石桥坝,这个村叫石桥村,就是因为有这么三根巨石而名,这个地方风水也很好,墓地的后人,家产上亿的都有好几个。

路边那块大石盘岩下---小高山修路功德碑,捐资人李应陶,慷慨解囊40万就可能是一个例证了。

正如同行@尘埃 撰联:“南去北来,山川形胜,尽道富贵原有种;春生夏长,风云际会,焉知石桥不化龙”。

友友们除了惊喜更是兴奋,不停得摇旗摆拍,还在石龙上来回走动,记录下綦走这一来之不易的寻找结果。

原来清朝末期,恢复里的建制,綦江全县仍设永里、遵里、思里、附里、安里等5里。永里是三角、隆盛、永城、南桐、金桥一带,遵里应该是登瀛、石角、青年、扶欢、篆塘、古剑一带,思里就是通惠、新盛、正自一带,附里是北渡、永新、万兴、古剑山一带,安里是石龙场及以上、郭扶、东溪、赶水、安稳、打通、石壕一带。

按县志记载的“最生成者,莫如思里之石桥坝”就是指的正自石桥村的石桥坝。

寻找“天生桥”并帮其退掉外衣展示其完美身段的过程虽然辛苦,但苦中寻乐、收获满满。真可谓:古籍之存,实地考证;綦走所为,证史扬志。


二、盐家坝因盐而名或颜(闫、阎、严)姓讹传

綦走曾多次实地探寻綦江的产盐的地名,比如通惠兰花基地对面的盐井坝,綦江城区沙溪河畔土盐井、盐圣泉,还有上期綦走八年廿八次(总第512次)——百味之祖找食盐的三角石坂井的盐圣庙、石板井。

4月12日,团群内讨论綦江与“盐”相关的地名时,@黄河之水天上来 提供了一个“盐家坝”的信息。

由于綦江有姓曰颜、闫、阎、严,皆与盐同音,特别是颜与盐,方言发音也相同。盐家坝,是否可能是颜家坝的讹传呢?需要现场探访核实。

@搬螃蟹立即百度搜索盐家坝并导航,发现其在新盛街道宝珠村与杜家坝之间,正好601公交同路。

更巧的是在来时601公交车上,@搬螃蟹向76岁孙立辉老人询问盐家坝的位置和来历时,他说在磨滩河的右岸,几块田的交界处,是个三角形堆堆。还很肯定的说,相传那个地方有个盐井,曾产盐,盐家坝就是因盐井而名。

车上坐在孙老另一侧的约70岁老太婆也在附和。

磨滩河綦走也曾去过不止一次,根据老人的描述,对盐家坝的具体位置也心中有数。看来新盛街道的盐家坝的确是因产盐而名是无疑的了。这个意外的收获让此次綦走核实盐家坝是否盐字讹传的任务胜利完成。

此次綦走,是本人入团以来第一次午后出行,綦走不设目标,人性,实时调整时间、节点,在收获健康的同时收获知识丰富阅历。连没能同行的 @俊峰 也为之感叹:坐井观天绝对不能想象"发现"的艰辛并快乐。

作者简介兰兰,綦江人,1971年8月出生于万兴白庙村,綦走发现文化志愿服务者,爱静,也喜郊游,偶有随笔记录所闻所感,表达所喜所好。








僰俗》征稿启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