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多迷人,就有多危险丨《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东篱悦读 2024-04-30 发布于云南

《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妈妈临终时叮嘱儿子:你要记住,越是漂亮的女人就越会骗人。

按她这意思,那些美丽迷人的女子,多半都很危险。

她却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美女更迷人、更危险的东西。

它叫“思想”

所以,这本《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封面的书名下,还有一行小字:来一场观念的探险。

——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一本书,告诉你阅读的过程会是一场探险。

更何况,在这本书里,作者一口气带我们认识了19位西方顶级思想家,他们的观点各有不同,甚至大相径庭——这分明是一险接着一险啊!

问题是,你还会觉得似乎他们每个人说得都很有道理。

偏偏,囿于基础和时间因素,我还只是囫囵吞。

——这种感觉,就像令狐冲体内那些到处乱窜的真气,既排不出去,又消化不了。

思想家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们会轻而易举就戳穿一切,把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赤裸裸地呈现在你面前。

比如,在无数诗人笔下,爱情可能过程艰辛,期间不乏痛楚,但永远都是唯美而让人憧憬的。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是相聚的欢愉。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别离的安慰。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是相思的惆怅。

哪怕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虽感慨相见恨晚,但终究还有一丝能遇见的欣喜。

但到了思想家这里,就很残酷了:

“爱情同样充满了为争夺主体性而展开的冲突和斗争。到最后要么是受虐,在羞耻中享受快乐;要么是施虐,在内疚中感到愉悦。”

不止爱情,萨特还直截了当地告诉你——他人即地狱。

个人层面充满了精神危机,社会层面同样困境重重。

纳粹大屠杀恐怕是20世纪最骇人听闻的灾难之一,在我们固有的认知里,之所以发生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都是因为希特勒那班恶魔丧心病狂。

也就是说,这只是现代文明里偶发的反常现象,只要纳粹分子没有出现并掌权,就很有可能避免。

可是,思想家并不这么看。

鲍曼就指出,“正是现代性内部的一些本质要素,才使得大屠杀成为现实。而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理性和理性化。”

阿伦特则更进一步,指出大屠杀甚至“不是从自身的邪恶动机出发的,而是因为放弃了思考、丧失了思考能力而作恶,是一种没有残暴动机的残暴罪行。”

“没有残暴动机的残暴罪行”……这个号称文明的世界让人忽然觉得冰冷到极致。

当物质条件越来越丰腴,我们可以坐拥美食华服,可以惬意周游世界,可以舒服地躺在沙发上享受视听盛宴……是不是觉得很自由自在呢?

马儿库塞马上就给你泼冷水了:“发达工业社会是一种'新型的极权主义’,它不是用恐怖的手段来控制大众,而是用无尽的消费和享受来贿赂大众,让人们陷入'舒舒服服的不自由’之中,难以察觉社会对自己的控制,也就无从反抗。”

他还告诉你,在这种新的控制模式中,即便有另类的观念和愿望,也只会有两种结果,“要么被排斥消灭掉;要么就是按照主流世界的原则被转化,转化为现存体制能接受的方式继续存活。”

我们无非就是在“工作—生产—消费”的无穷循环中耗尽自己的生命,日复一日想着如何赚更多的钱,然后享受更优越的“生活”。

你说,你真的“自由”吗?

请原谅我,似乎从这本书里读到的都是些比较消极的东西。

我觉得,自己读这本书的感觉,正如书后收录的“答学友问5”里,一个学友提到那幅读书境界与人生高度的图:没读书,可能看到一个虚假但是美好的世界;读了一些书,看到的反而是漆黑一片;只有读很多很多书的,才看到真正的阳光。

学友的疑问是——如果第二个人,他的思考能力就决定了他只能止步于这种状态呢?那他是不是要比不读书更不幸福?

我很喜欢刘擎的回答:

“生命的体验需要对比才有意义。如果从未感受过寒冷,就无法体会'温暖’的意义。痛苦和快乐、光明和黑暗等,也同样如此。”

即便人只是徒劳的激情,即便生命注定孤独,即便这个世界不会更好,那又如何?

来过,活过,爱过,就已足够。

2024.4.30

也许,您打开这本书,就会成为看到真正阳光的那个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