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噎膈治验(江苏新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泽生)

 柴桂苓 2024-04-30 发布于山东

噎膈,从历代医籍所述症状来看,基本上近似现代医学所称的胃贲门癌和食道癌,(但范围要更广些,包括食道炎、食道憩室、贲门痉挛,以及食道神经官能症等)。治疗噎膈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辨证施治与治癌有效的单方草药结合起来,初步体会能够改善症状、延长生命。

1.噎膈的致病因素

首先与情志有关,忧郁思虑,心脾受伤,肝郁不达,气化为火,炼液成痰,痰凝则气滞,气滞则血瘀; 或嗜酒过度或多食辛辣,以致胃有积热,热灼为痰,痰气交阻,久而及血,痰瘀交结,久而久之,食道日益窄狭,致成噎膈。咽下梗阻,水饮可行,食物难入,由痰气阻于上也;膈者,胃脘窄隘,食下阻隔,由血液枯于中也,经云: “三阳结谓之膈”,又说:“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三阳者,谓手阳明大肠,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结者热结,小肠主液,大肠主津,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则后不圊,膀胱热结则津液涩,前后秘濇下元既扃,势必上涌,故食噎不下,即下而仍出是火上行而不下降矣,从临床观察阴虚阳结确实不少。但噎膈之症,有阳虚的命门火衰,气不化津,亦有脾虚寒盛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不能拘泥,纯为阳结,还有阴伤及阳的,多见于本病的后期。

2.噎膈的证治分类

(1)肝郁气滞: 情志愉快时较舒,郁怒症情加重,甚则滴水不能入,两胁胀痛,频频嗳气,舌苔薄白,脉弦细。

病机: 抑郁伤肝、本失条达、气结不行、食道梗阻。

治法: 疏肝理气。

药用: 醋炒柴胡、郁金、苏梗、青陈皮,川楝子、白芍、木香、佛手、枳壳、合欢皮、金果兰等。

加减: 痰凝者加二陈汤; 气逆呕吐加沉香(乳汁磨); 气郁化火加黄连、山栀; 在治疗噎膈中常用姜汁、白蜜,生姜辛散能化痰开结,白蜜甘平润下,两者合用相得益彰。

(2)气滞血瘀: 胃脘疼痛难忍,痛处固定,状如针刺,食入痛甚,入夜更剧,有时黑便,舌质紫,脉细涩。

病机: 气滞痰凝、阻仄道路、血结为瘀。

治法: 活血化瘀。

药用: 桃仁、红花、醋炙五灵脂,炙乳没、三棱、莪术、炙甲片、郁金、当归、生大黄、煅瓦楞、韭菜汁,在治疗血膈方面常以党参、五灵脂同用,这是相畏相成,功力更大。

(3)痰凝气滞: 胸脘痞闷或胀痛连及后背,呕吐痰涎,大便秘结,舌苔薄腻,脉细滑或弦细。病机: 痰凝气滞、清阳不宣。

治法: 理气化痰。

药用: 薤白、全瓜蒌、半夏、桂枝、陈皮、郁金、枳壳、苏梗等。

(4)痰湿阻中: 胸脘痞闷,食不能入,食入即吐,苔黄薄腻,或糙黄,脉沉弦。

病机: 痰气搏结、上下不通。

治法: 理湿化痰。

药用: 半夏、陈皮、茯苓、佩兰、苍术、川朴、黄连、吴萸、白芍、枳实等。

(5)气虚痰结: 胸闷少气,脘痞纳呆,腹胀呕吐大量痰涎,状如粉丝,舌苔白腻,脉细或细滑。

病机: 中虚气弱、旋运不及,痰湿自生、痰气交结。

治法: 补气化痰。

药用: 太子参、炒白术、干姜、半夏、陈皮、茯苓等。

(6)阴虚火旺: 形体消瘦,肌肤干涩,呕吐痰水,大便干结如栗,舌红少苔,或苔花剥,脉细数。

病机: 脾胃虚弱、阳亦不足、阴虚火旺、和降失司。

药用: 沙参、麦冬、石斛、白芍、旋复花、桔皮、竹茹、生地、花粉、炙草等。凡阴虚血少者最忌辛燥,恐助阳邪,尤忌苦寒太过克伐生气,性喜甘凉濡润之剂,补阴配阳,甘能生血,凉能清热,阴阳相滋而火自灭。液得润养而燥自除。

加减: 口干舌红少津,宜五汁饮(梨汁、藕汁、芦根汁、甘蔗汁、乳汁)大便干结加桃杏仁,火麻仁,生首乌等。

 (7)气火遏逆: 饮食不能入,食入即吐,甚则点滴不能下咽,强之则呛咳、呕吐痰涎,口干欲凉饮,喉管梗阻。大便如栗,舌干红或红绛起纹,脉细数。

病机: 水亏于下、不能养肝、血虚则木郁,气化为火,火灼阴伤,炼液成痰,阻于食道,食不能入,入则复出; 阴虚火灼,阴虚水不能上承则渴欲凉饮,津少不能濡润肠府则大便如栗。

治法: 养阴清气。

药用: 生地、沙参、天花粉、石斛、玄参、黄连、竹茹、蛤粉、旋复花、芦根等。

(8)脾肾阳衰: 恶寒肢冷,泛吐清水白沫,面浮足肿,腹胀泄泻,舌苔淡白,脉细微弱。

病机: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下焦火衰,关门不固,大便直泄; 阳气衰微,气不化津,脾不摄涎,清涎白沫自出。

治法: 温阳固脱。

药用: 附子、人参、干姜、白术、肉桂、灸草、益智仁、煨诃子等。

加减: 呃逆加丁香、柿蒂、刀豆子; 大便直泄加荷叶包赤石脂。

以上诸症,既有区别,又可互见,临证必须详察,参合施治。

另外,用单方验方治疗,如用确砂研细末,每次服五分,每日二次,(此药有毒,能腐蚀恶肉破瘀血,过量能使人呕血,大便出血),或用急性子每次15~30克,威灵仙用10~15克,以通噎膈、利咽喉、化骨骾。如滴水不进可用莪獒、瘦肉各60克同煨汤,徐徐饮之即可进食; 半枝莲、石打穿各30克,可清热解癌毒亦常用。在使用单方验方时一定要根据病员的体质寒热虚实各方面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同时配合以上有效药物,用2~3 种即可,或单用1~2味单方草药煎汤服也是很好的,不必用药过多。

附病案举例

例1余××,女, 50岁。患者平素性情抑郁,导致肝气郁结,经常两胁胀痛,胸闷嗳气,纳谷作噎,不时吐出大量粘痰,胃脘梗痛,即用疏肝理气解郁之剂,共诊三次,服药10余剂,症状减轻,吐出痰涎亦少,精神转佳。

药用: 醋炒柴胡、佛手花各3克, 川郁金、川楝子、白芍、莱菔子、姜半夏各9克, 陈皮、旋复花(包)各6克, 枳实4.5克, 全瓜蒌15克, 白蜜1匙(冲)、姜汁3滴(冲)。

注: 生姜辛散化痰开结,“气逆者散之”,白蜜甘平润下,生姜得白蜜监其性而取其用,白蜜得生姜润燥而不腻膈,故用于噎膈,呕恶痰涎,大便干结,两者合用相得益彰。

例2曹××, 男, 64岁。患者诉食入噎塞,脘部胀痛连及后背,痛不可忍,状如针刺,不能站立,呕吐痰涎,胃纳甚少,频频嗳气,脉象弦涩,舌苔白腻。症属肝郁气滞,痰瘀搏结,通降失常,以致食道受阻; 形体消瘦,体质甚差,正虚与邪盛并存,因此单纯扶正则邪不得去,强调达邪则正气更虚,拟扶正达邪兼顾之,先后服药数十剂,症状有所减轻。

药用: 党参、醋炙五灵脂、莱菔子、白芍、桃仁各9克, 枳实炭、川郁金、旋复花(包)各6克, 陈皮4.5克, 降香3克, 生姜2片。

注: 人参与莱菔子同用,一为补气、一为破气,二者作用相反,有配伍禁忌,常用于中气已虚而又气逆的患者,莱菔子得人参可降气而不耗气,人参得莱菔子补而不滞,相畏相成,是属变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