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少波 | 拜谒医祖岐伯纪念馆

 时光捡漏 2024-04-30 发布于陕西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2023年10月19日,我们一行四人怀着朝圣的心情,去岐山拜谒岐伯纪念館。 

岐山太平寺广场有一座建于宋代元佑三年(1088年)的九角九层的干年古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古塔相映辉的“岐伯纪念館”就建在古塔北侧,坐北向南,恢宏古朴,成为岐山县又一文化亮点。

岐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医学家,后世称其为“华夏中医始祖”,他精于医术医理,名震远古,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文,擅长艺术;他尝味百草,合著中医经典“内经”一书,是通过黄帝询问,岐伯作答的形式形,完成这本巨著,它总结和奠定了博大精深的中医千年传统理论基础。是其成为一部远古时代留下震撼世界的中医经典。

我学习中医,最早读的一本书,就是“中医三字经”:

“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 洋洋…”

我知道“黄”是黄帝,“岐”是岐伯”。《灵枢》和《素问》就是中国远古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今天拜谒岐伯医祖纪念馆,不但见识了館和塔的建筑宏伟古朴,也看到以陈列互动、展览场景、图文资料的厚重,了解到岐伯与岐山、岐伯与岐黄、岐黄与中华历史渊源。形成文化与景观、历史与现实、静态与动态的完美结合。感谢岐山人民对传统中医药事业的重大贡献!

中医为什么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宝,我在这讲两个真实事例:

我的同庚好友老王,大儿子王文强,大学毕业做交通工程设计工作,退休后酷爱中医,在电脑上下载中医课程,前些日子给我寄来一本《汉唐中医馆跟诊日志》,内容是大洋彼岸佛洲桃花岛汉唐中医学院一位实习学生跟随倪海厦先生的实习日志,我读后深爱启发。

请看书封面图片丨美国佛州桃花岛汉唐中医学院门联:

   汉朝医学普济天下

   唐代盛世万古流辈 

另一个例子是远在重庆的侄外孙女杨永娴,大学本科毕业,用大半生时间搞桥梁工程设计,临近退休年龄,突然对学中医十分热情,她已经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学习中医基础知识,还对清代中西医学汇通名医、中国近代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张锡纯中医理论倍感兴趣,尤其是他的十大名方作过深刻研究和试用。去年花200多元给我邮寄《张锡纯全集》6本,她说,这些书籍太好啊,如果她有二次人生选择的话,我就选择学习中医。我乐见年轻一代向响望学习中医学,也相信,祖国医学史上将有一个划时代的发展。

通过拜谒岐伯纪念馆,提出三个认知观点:

(一)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不同于世界任何其他医学,中医的两大特点,一是辩证施治,二是整体观念(除包括人体的所有脏腑气血外还要考虑自然环境即天人合一的内容)。《黄帝内经》上的五运六气在临床上的应用中,所说的辨“时”论治,(如失眠病中的两种类型:入睡困难和早醒就是按照“当值”脏腑不同而用不同的方剂)。中医针灸学上的“子午流注”取穴法的应用,温病学上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辩证,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以及五运六气学说中还提出辨“时”论治。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她包涵着自然、生物、心理、脏腑、诊法以及养生学和运气学等。又如内经上有我牢记的几句话:“六欲皆耗神,纵欲无度耗伤人体精气,……耳听杂音、口欲妄言、鼻欲贪香、舌欲贪味无度,皆令人耗损,然健康之道,修身养性之道在于平衡七情,克制六欲,以养护精气,调和气血让心身健康”。还有“同病异冶”,”异病同治”“治末病”等等,都比西医的辨“病”论治的方法优越的多,深奥的多,安全的多。(但不贬低西医的捡查手段)。

有一个资料上说过:“中医能使人糊糊凎涂地活着,西医使人明明白白的死去”。这一观点,似乎已被不少同仁和患者所接受,但我认为还须认认真真的再探讨,还须认认真真地再学习、发掘黄帝内经的中医要领,随着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或许中医也能让人明明白白的活着!

(二)

历史上,对名人的故居大多也有争议,有关5000年前的岐伯故居,说法有三,其一为陕西宝鸡岐山县,据《路史》中记载:“古有岐伯,居岐山之下,黄帝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通志》记载:“岐氏,周故都也,凤翔(指凤翔府一一作者注)岐山是也。”第二个观点,岐伯故居在甘肃庆阳,原因在清乾隆年间之《庆阳县志·人物》记载:“岐伯北地人。……黄帝以师事之,著《内经》行于世”,现在庆阳也有岐伯纪念馆;第三说法为四川绵阳盐亭县,据“2001年12月,四川省旅游规划认为,盐城是螺祖故里,也是岐伯故乡。嫘祖发明养蚕……嫘祖的舅父岐伯从蚕医到人医。盐城北部旧俗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抬岐伯木像游遍街巷田畤,以表除瘟疫。街亭镇西街口现有黄帝元妃嫘祖故里,还有岐伯墓、岐伯树、岐伯坡、岐柏亭、岐伯洞……”

我查阅资料认为,岐伯故居岐山论据充足。其他地域或是岐伯足迹曾所到之地。

(三)

除《黄帝内经》外,还有《黄帝外经》资料,我提出供考证:

有康养国学节目《一起来读黄帝外经》的文章,提及有一位鹤发童颜、脚下生风、声如洪钟的90多岁的老人,要见正在中央电视台录制黄帝内经专题节目的罗大卫先生。老人说:“自己是仅有的一位《黄帝外经》传承人,“黄帝外经是我们人体的说明书,里面记录着生命的终极奥秘!”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合称“医经七家”。可惜只有十八卷黄帝内经传下来,其他的早就失传。

据说这医经七家中,最神奇的就是三十七卷黄帝外经,它是比黄帝内经更有价值的中医宝典。直到1986年,天津市卫生职工医学院图书馆,在整理古籍,发现清代手抄本的《外经微言》,至今,全国仅有这一本,这本书的作家是清代医学家陈世铎,陈世铎在序言中说道,这本书不是我写的,只是天师岐伯口述给他的,他只记录而已。有学者认为,鑑于历史,这不是胡编乱造的吗?但后来学者考证,原来这本书是陈世铎的师傅、著名医学大家傅青主传给他的,由于当时处在明末清初的特殊时期,傅青主一直参加复反清复明,为了不让这本书失传,才署名天师岐伯。倪海厦老师(现为美国佛州汉唐中医学院老师一一作者注)在讲课时也说过,有学生送给他一本黄帝外经,以他的判断正版无疑。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医学到此结束,它的出现使中医从此完美”。八十年初,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1500本《黄帝外经》,但当时没人看得懂,至此,再未出版过,据说这1500本书都被日本学者收集起来带回去了。直到后来,四川名医梅自强先生偶然得到这本书,只看了一眼书中的阴阳颠倒篇,就毫不犹豫的确定,这是正本黄帝外经无疑。因为梅自强先生自幼学习中医药是天府医堂第四代传人。梅自强老师花费十年时间,将书中的暗示、隐语进行许多细解,要我们普通人能看懂这本《黄帝外经》中的臭秘,为了让失传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下去,经不断努力,这本书才出版上架,为中医香火传承留下了一朿火种。这些内容,有待同仁考证发掘。

喜欢中医的年轻一代,抽点时间,愿你们去岐山岐伯纪念馆拜谒医祖,为祖国医学新时代发展作点贡献,熬点眼吧!

END

作者简介

周少波,生于1942年5月,高中文化程度。热爱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被评为陕西省优秀乡村医生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喜爱文学,著有散文集《真迹》《风雨百年三岔村》《寻觅·名人史迹在凤翔》。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